安徽黄山2025届初一生物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2、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那么该污点可能在( 

A.目镜上

B.玻片标本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3、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如图是克隆羊多利的身世示意图,请问多利的外貌最像谁?(  )

A.供核母羊B

B.供卵细胞母羊

C.代孕母羊C

D.都不像

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5、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痰是在气管中形成的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C.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进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D.吞咽时,会厌软骨可以盖住喉口,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6、某些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醒蛰伏的动物,称为“惊”。 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防御行为

B.这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C.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D.动物蛰伏时不消耗任何能量

7、某同学最近刷牙时常会有牙龈出血现象,为此,你建议他应多吃以下哪类食物(  )

A.鱼

B.猪肝

C.新鲜瓜果

D.蛋

8、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神经元的细胞体

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他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C.图中④结构若是传出神经的部分,则可感受外界刺激

D.该神经元接受刺激后只能产生兴奋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

B.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C.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

D.细菌、真菌的合成作用

10、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较b 处的二氧化碳气体明显多

B.甲处血液鲜红,乙处血液暗红

C.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

D.毛细血管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11、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12、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森林古猿就是类人猿

B.人类进化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祖先

13、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在世界各地扩散,防疫用品供不应求,各地市民外出时都自觉戴上口罩,该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灭病原体

1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有机物

B.种子燃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

C.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是有机物

D.有机物的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

15、如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16、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生在(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心脏

17、关于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鼻腔黏膜能分泌黏液,可以湿润空气

B.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尘埃

C.鼻腔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D.鼻腔比口腔小,更容易控制空气的进入

18、下列例子中,最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绿色的蜥蜴生活在灰色的岩石上

B.皮毛厚实的动物生活在沙漠中

C.一种沙漠植物有发达的根

D.叶片薄而脆的植物生长在气候寒冷的环境

19、如图一是一株烟草植物示意图,图二是①结构中一个细胞的放大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①、③、④所示结构是构成植物体的器官,②是贯穿植物全身的输导组织,它具有输导功能

B.吸烟有害健康,原因是烟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这种物质主要存在图二示细胞中的C

C.组成④所示结构的细胞中,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D.图二中A所示结构为细胞核,它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20、人体内二氧化碳扩散的方向是(  )

A.静脉血→组织细胞→肺泡

B.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肺泡→静脉血→组织细胞

D.肺泡→组织细胞→静脉血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反射的概念:人和动物通过   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 作发生的有规律的 思考: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花盘、草履虫吞噬细菌       反射。原因:无 的参与。

 

22、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_______________由血液 进入组织细胞,__________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23、人的眼球中 调节负担过重, 过度变 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 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

 

24、反射弧的结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增大,人就完成________运动.

26、输血是为了抢救病人,安全输血极为重要。请完成下列填空。

1)输血时应以输入_____为原则。

2)在情况紧急时,A型血的病人可输入A型血和少量的___型血。

27、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_____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28、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以及某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_____,在血液循环中物质运输的载体是_____

(2)甲图所示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_____,此腔是体循环的起点,如果5为小肠,经过5后变为含_____丰富的静脉血:在B和D之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_____

(3)乙图所示的血管为_____(填血管类型),判断依据是_____,此血管的功能是_____

29、痰是由气管内表面的_______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_______.细菌等和_________一起送到咽部,通过_________排出体外。

30、青春期是一生中______发育和______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请用直线将下列疾病与可能的原因连接起来:

四、判断题(共1题,共 5分)

32、醉酒司机步履蹒跚,动作迟缓,给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醉酒司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小脑。____

五、综合题(共2题,共 10分)

33、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如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________,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________,恢复正常水平。

(2)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某科学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饲喂全营养饲料,饲喂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饲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饲喂前口服与甲等量的胰岛素

c

b步骤进行一段时间后,采集甲、乙两只小鼠的尿液,检测其中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①该探究方案中,甲鼠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____

②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遵循了探究实验的__________原则。

③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乙鼠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今年的512日是全国第十一个防灾减灾日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逃生演练活动,提高了生存意识的技能。回顾演练过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图中[  ]_______的振动继而由听小骨到内耳,刺激了[  ]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2)在迅速逃跑时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  ]_____曲度的调节作用。

3)一名同学在逃生过程中不小心伤到膝盖,校医在清理他的伤口时,他立即缩回,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此反射的基本途径:⑦→____________,并感到非常疼痛,说明脊髓具有______功能,痛觉的形成是在_________的躯体感觉中枢。

4)在逃生过程中,有的同学面红耳赤、心跳呼吸加快,此时体内的_________分泌明显增多。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调节是通过_____的运输起作用的。

5)由上述感受可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构成统一的整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