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辽源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被称为“书圣”的是( )

A.颜真卿

B.王羲之

C.欧阳询

D.柳公权

2、把词语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恰当的一组是( )

①武松见那大虫复____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从半空____将下来。

②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____草木,____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A.翻  劈  饮  食 B.转  砍  食  饮

C.翻  劈  食  饮 D.转  劈  饮  食

3、下列诗句中下划线词语的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遗民泪尽胡尘里(指遗留下来的人民)

B.五千仞岳上摩天(指华山)

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D.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描绘的情景写诗句。

1)你瞧,一个小朋友正在追黄蝶,黄蝶飞入菜花,小朋友找不到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池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

6、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惊涛________  ②摩天大________  ③相________堂堂

④气宇________  ⑤金碧辉________  ⑥化________为夷

表现人仪表神态的:________描写建筑物的:________

7、先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相关的练习。

1.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个句子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第____个句子则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志趣;第3个句子摘自毛泽东的__________,它是一首词,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是词的题目。

8、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1.威ní________的河道zònɡ____横交错,mǎ tóu_____上停着许多xiǎo tǐnɡ______

2.船舱里有chuānɡ lián______和软软的皮diàn zi______,人们乘坐时非常舒服。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空城计

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作为疑兵,一面派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又秘密传令,叫全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诸葛亮调兵遣将,先带领五千兵马去西城运粮送草。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兵马,已分了一半去搬粮草,只剩下二千五百兵马留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就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每一个城门,用三十个军士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左面的童子手捧宝剑,右面的童子手拿塵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或许诸葛亮没兵,故意作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就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的小路退走,我已让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敌。”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接着,诸葛亮下令叫西城百姓随军退往汉中,大队人马立即动身。不久,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的军民也陆续赶来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谨慎——_____ 料定——_____ 倘若——_____ 计策——_____

【2】文中两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两次“笑”的不同内涵。

(1)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导致“空城计”成功的因素至少有两个,请具体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说说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范仲淹非常刻苦,用“______”画出。

3这段话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4你还知道哪些学习刻苦的例子,请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甲]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乙]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____________________”。

1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A.洞天水帘洞 B.水帘洞洞天

2把下列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瞑目   石碑

所在   闭上眼睛

石碣   地方

3选一选,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甲]句_____   [乙]句_____

4这一段文字写出了石猴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这段文字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像泼。像倒。短短的两个词构成了两句话,不仅写出了______________,还表现出了____________

2山洪咆哮着,……势不可挡。这句话动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咆哮突出了( ),“狂奔写出了(   ),势不可挡写出了( )。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这里把老汉比喻成_______,写出了老汉的____________

4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两句话用了( )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的(   ),狞笑表现了( )。

5语段中运用简短的________和大量的_______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文章中对(   )的描写和( )的描写与对老汉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了老汉的( )。

7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zhuă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这段话采用_____的结构方式,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了__________这个中心。

3“挤”在“拥挤”中的意思是_____,在“挤过去”中的意思是_____

A.用压力使排出 B.在拥挤的环境中推、拥 C.许多人、物很紧地挨着

4有人说画线的句子和本段的中心意思无关,放在结尾有些画蛇添足。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声不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如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说明此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可以体会到,这位病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惊呆了”,他此时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读不完的大书

70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浩的河流,繁茂的花草、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和实验。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动而流荡滑翔,有时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一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4瓣的、5瓣的等等。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的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天高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部   ,是一本   ,里面有无穷的   ,有极大的   ,有欣赏不完的  

1农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七十多年前的农村,家里没有好玩的玩具,但大自然中有很多,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又重点写自家的屋后的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小时候虽然没有玩具,但能看出他是快乐的,请你用“____”画出一个相关的句子。

3选择合适的词句,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补充完整。

A. 读不完的大书   B. 听不完的交响乐   C. 看不完的大画册   D. 学问   E. 奥秘   F. 乐趣

4短文题为“读不完的大书”,“大书”指_________。作者用这个题目是想说明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________。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________,“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________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________的原因。

5用“________”从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6“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①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

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吩咐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 ,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 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②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 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③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什么?莫不去教高俅做什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

④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九霄云外:______________

(2)做神做鬼: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文中哪些句子也写出了他这一特点?请用“____”画出一处。

【3】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它们分别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A疾恶如仇 B侠肝义胆 C勇猛干练 D不畏强权

句①( )   句②( )   句③( )   句④( )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作为短文的标题。

____________

【5】鲁智深,外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是一个故事较多的人物,请你再写出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____________

【6】有一句歇后语说“林冲落草——逼上梁山”,从中可以知道林冲并不是自愿上梁山的。下面的选项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对两个公人欺凌自己的行为忍气吞声,不愿反抗。

B.仍然称陷害自己的高俅为“高太尉”,保持官场习惯。

C.答应鲁智深护送自己到沧州。

D.不让鲁智深杀死押送他的两个公人。

18、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_______》,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3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另一种珍爱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的精神之树。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老人喂海鸥。(扩句)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珍珠鸟在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冬不拉牺牲了。冬不拉活在哈萨克人心中。(加上关联词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读音选择正确的字,画“√”。

chóu(筹     踌)集                 bǐ(皮     彼)此               金zhuó(蜀       镯)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天地

题目:一次 的实验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作文内容要具体,条理要清晰,中心要突出,语句要通顺,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