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悟空因为( )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A.自封“齐天大圣” B.大闹天宫 C.偷吃人参果 D.棒打蜘蛛精
2、“她们正值豆蔻年华,富有朝气。”一句中,“豆蔻年华”指的是( )
A.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B.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C.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D.指人三十岁
3、关联词语我会填。
除了……还…… 即使……也……
无论……也…… 因为……所以……
宁可……也…… 是……还是……
(1)我提出方案的时候( )采用常规的治疗外,( )加了抗菌素。
(2)( )高原气候恶劣。病员的抵抗力大幅下降,( )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
(3)( )多么好的老师,( )不可能把所用的规则都教给你们。
(4)有时,你( )得罪你的上司,( )万万不能得罪你的病人……
(5)不知道他这( )积习,( )不屑于面对我们。
(6)这件事( )你是冤枉的( )不能改。
4、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shì bù kě dāng
2015年6月1日晚,一艘载着400多人的客轮突遇(___________)的龙卷
qí xīn xié lì
风,在长江湖北石首段倾覆。事件发生后,各部门(___________)展开全方位的
è hào jì d i àn
搜救。太原市民惊闻(_________)后,纷纷自发组织在“五一广场”(_________)长江
沉船事故的遇难者。
5、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bǎng qīng miè háng xíng dé yì yáng yáng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
fàng sì chuán cāng miáo zhǔn xīn jīng dǎn zhàn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rèn(_____) duàn liàn(_____) cí xiáng(_____) wǔ yì(_____)
fàng sì(_____) chén jì(_____) fēi chí(_____) miǎo xiǎo(_____)
7、读拼音,在括号内工整、美观地书写词语。
hú dié(______) duàn liàn(______)
dēng tǎ(______) shén shèng(______) fán máng(______)
8、依据文中古诗内容解释字词。
穿金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破楼兰____________________
终不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万里河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千仞岳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涕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下襄阳____________________
9、精彩片段。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愤 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留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①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破 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珠。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②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敬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2】从短文第一句话可以体会到他此时的复杂心理,主席正面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①表现了主席_______________;句②表现了主席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有些傻。那时候家里穷,所以父亲才娶了她。母亲相貌很丑,又傻乎乎的,所以奶奶和父亲都特别不喜欢她,不知什么原因,人们都叫她“傻秀才”。
母亲生下我之后,我被外祖父抱去抚养,而父亲和奶奶从此就不让母亲歇一会儿,常常叫她去割草。不论春夏秋冬,母亲整天忙碌在田野上、山坡上。当从别人口中得知“傻秀才”是自己母亲时,我心里总不是滋味。每次我遇到她时,她总是对我傻笑,而我却和小伙伴一起捉弄她,时常把她割的草撒在地上,而且嘴里不停地喊她“疯秀才、傻秀才”,可她从没把这当一回事。当我考取初中时,她格外高兴。她一看见我,就迅速放下手中的活,拿着镰刀,直起腰,站在地边或田埂上对我笑。她为自己有一个好孩子高兴,而我却视而不见。
记得有一次,放学路上,小伙伴们喊我“小秀才”,嘲笑我有“傻秀才”这样的母亲。我听着实在心烦,就去追打他们,但他们人多,把我摁倒在地上。这时,“傻秀才”恰巧割草回来,看到被打的是我,竟不顾一切地扑了上来。不料,小伙伴们把她摔倒在地,再次向我扑来。这时,她举起了镰刀,大声嘶嚷,好像要拼命似的……这时,我才第一次觉得母亲好可怜,为了自己的儿子——一个未曾开口喊她一声“妈妈”的儿子,她……
可惜不久,母亲因病去世了。一如她那“傻秀才”的奢侈封号,她的葬礼很“奢侈”——一口白棺材和一把伴了她十多年的镰刀……
母亲就这样默默地、满含深情地爱了我十五年,而我喊她“妈妈”只有十五天。她的这份深情,我将怎样回报呢?
(1)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第一个引号表示________,第二个引号表示________,破折号表示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面貌——________ 非常——________ 熟视无睹——________
(3)把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
(4)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________
11、最优秀的人是谁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 不过 你找来的那些人 其实还不如你 ”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找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深切关注的这个世界。
【1】“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中第一个“蜡”比喻( );第二个“蜡”比喻( )。与句子相对应的词语是( )。
【2】从“很温顺很尊重”“言辞恳切”“语气沉重”这些描绘中,我体会到这个助手是个( )的人。
【3】“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 )
A.对助手满意。
B.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失望。
C.希望助手尽快找遍全国,找遍五湖四海。
【4】给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5】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人,结果最优秀的人却是他自己。聆听了苏格拉底临终前的一番话,助手一定如梦初醒,后悔莫及。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十根手指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对嘴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菜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巾擦桌子、椅子,而后操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刷刷”扫起来;头疼了,它们就揉揉;腿酸了,它们来捶捶。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们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们,瞧它们可怜得——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全身的器官,除了它们,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们。一天,两天……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应急。
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请来的,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
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1】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画出。请你举出两个体现这一特点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怎样对待手指的?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手指的惨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来的“手”有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们的重要。
B.所有的事都应该自己动手,不要请他人帮忙。
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节选)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已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的比喻句。
(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___。
(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文章完成练习。
(1)这篇文章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_________。第三自然段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的经过。我们从文中“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快步走进”等词语可以体会出刘备重视人才。第四自然段写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_,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的一个人。
14、课外阅读。
机会的意义
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有个人在沉船之前很幸运地抱住一根木头,随波逐流地飘上一个小岛。他没有丧失信心,走遍全岛,几乎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找了来,并用木头搭了一个小棚子以储放他的食物,这些食物够他(维持、保持)一个月的时间,也许就可以等到过往的船只了。他每天都登上高处向海上张望,可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只船的影子也没看见。一天他又去张望,天阴下来,雷电大作。忽然,他看见自己木棚的方向升起浓烟,他急忙跑回去,原来是雷电点燃了木房,大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他希望赶快下一场雨把火浇灭,因为木棚里有他所有的食物啊!可是,当木棚子化为灰烬,天空却变得晴朗了,一滴雨也没有下。他(绝望、失望)了,想这一定是老天断了自己的后路,他心灰意冷地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停止呼吸后不久,一艘船开了过来,人们来到岛上,船长一看见灰烬和吊在树上的尸体就明白了一切,他说:“他没有想到失火后冒出的浓烟把我们船引到这里,他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会获救的。”机会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还要有等待机会的勇气,就像在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太阳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之后升起。
1、用斜画线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选填文中词语。
(1)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 )
(2)随着波浪起伏,随着流水飘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 )
3、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表示“看”的意思的词,写下来。
4、他上了小岛后,心里表现怎样?当木棚化为灰烬后,他的心理表现又是怎样?
5、文中的“他”和“鲁滨逊”有着同样的遭遇,但最终的命运为什么却截然不同呢?
6、联系短文内容,你认为机会的意义是指什么?
15、课外阅读。
逗你玩(节选)
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嫂晾( )几件衣裳,让孩子机灵点,在门口看着,别让小偷偷去了。看见了小偷就喊她。
小孩就在门口看着,一动也不敢动。小偷过来了,看好几件衣服。“几岁了?”小孩说:“五岁了。”“叫嘛?”“小虎。”“小虎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咱俩一块玩吧。我叫逗你玩,我姓逗,叫逗你玩。小虎,你叫我。”“逗你玩。”“太好了。”这样叫了几句,小偷就过去把褂( )子拽( )下来。“妈妈,他拿咱褂子啦。”“谁呀?”“逗你玩。”“好好看着。”小偷又把裤子拽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裤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看着,别喊。”小偷一会把被单拿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被面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你老不老实,一会儿我揍你。”
妈妈出门一瞅( ),孩子还站着呢,一看衣服没了,“咱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机灵—___—___
认识—___—___
【3】这是马三立先生的单口相声《逗你玩》的节选,文中的“逗你玩”是什么人?这段相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___。
【4】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逗你玩”,该怎么办?
___。
16、为了让报告更加有说服力,其他组员还找了一篇体现汉字文化价值的文章放在了研究报告旁,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课文同主旨:探索汉字)
于方正之间溯源中华文明
与兴
①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字”无双。近日,众多国宝级文物跨南北、越八方来到成都博物馆,构成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
②展览的故事从8000余年前的一枚刻符龟甲讲起。陶器上的刻画、龟甲上的符号,是汉字最初的源头。而这件出土于河南贾湖遗址的贾湖刻符龟甲,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源头。
③作为中国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一号害藏出土的史墙盘填补西周重大史料空白,树立金文雍容浑厚典范;来自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秦二十六年铜诏(zhào)版,其上附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字迹清晰,弥足珍贵,不仅为秦统一度量衡提供了物证,更是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历史见证。
④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因此得到更广泛的使用。为了提高写字速度,以及适应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改变,一场“秦篆隶变”让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也成为“古文”与“经文”的分水岭。展厅中,一段段居延汉简,体现出隶书普及之后对于汉王朝对外传播和疆域扩展的重要作用。
⑤秦统一中国后,迅速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保障了秦法在更广阔疆域内的施行,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从本次特展的展品可以看出,在汉代,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汉字”之名即由此定格。
⑥从上古图语到书风万千,从龟甲铜器到绢帛(bó)纸张,汉字的魅力在形貌、载体、书写方式的更迭(dié)中不曾消减,反而历久弥新。汉字不仅体现着每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风貌,也彰显出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价值体系。
⑦周天球所书《行书陋室铭轴》,用古雅工丽、余韵悠长的书风,传扬着诗人刘禹锡洁身自好、宠辱不惊的隐逸品格。宋代著名词人、将领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观者从力透纸背的尺牍文书中可读到历代文人修身致知、心怀天下的精神脊梁。
⑧整个展览以苍虬有力的“为万世开太平”书法作品结束。柳公权曾言:“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方寸之间抒写出的人格气韵、精神风骨,是经过历史洗礼的中华文明永恒跳动的脉搏,是江河万古、未曾断绝的华夏民族精魂所归。
⑨文明之璀璨历程,自汉字始,载于文物,融于时代。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方块字,在祖国日益强盛、对外交流蓬勃发展的今天,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与独特的精神,驰骋于世界更广阔的舞台上,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聪聪读完文章后,有些地方没记住,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帮他回忆一下。
文物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失。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源头是____________,树立金文雍容浑厚典范的文物是____________,见证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文物是____________。
【2】(内容理解)下面是妙妙对于这篇文章的认识,请你选出与原文不符的一项( )
A.最初的汉字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有很多其他的载体。
B.“书同文字”政策的推行是“古文”与“经文”的分水岭。
C.从第⑦段中可以得知汉字中蕴藏着文人的精神风骨。
D.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汉字的发展以及它的重要价值。
【3】(段落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挑战题(迁移运用)上二年级的弟弟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老是教育他“写字的时候要用心”,请你结合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向他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秋
①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②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③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④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黃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⑤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⑥我迷恋你呀,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短文通过写秋悄悄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你的想象,秋还能走进哪里?仿照文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再写一处,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秋悄悄走来,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本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那只大虫前爪按在地上,和身望上____________,武松只______________;大虫把腰胯_________,武松只_____________;大虫把虎尾倒竖起来_____________,武松却又______________。
【3】从老虎的动作描写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课文中的武松,有人说他勇敢,有人说他鲁莽。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段落,再按要求完成习题。
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段落中加点的词语不能说明( )
A.船夫驾驶小艇得心应手
B.威尼斯的小艇行动灵活
C.乘小艇的人感觉不舒服
D.河道中来往的船只很多
【2】段落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乘客的感受是为了表现( )
A.周围的建筑物美 B.乘客没看到景物 C.河道总是很拥挤 D.船夫驾驶技术好
20、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练习。
(1)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战士们好了浮桥。
“把”字句:
“被”字句:
(2)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
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 的感觉真好
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事情令我们感觉良好,心情愉悦,也许是获得成功时,也许是帮助别人时,也许是被他人关爱时……请选择你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