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B.《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指的是魏、晋、吴。
C.《田忌赛马》根据汉代司马光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文天祥的诗作。
2、将下列句子排序,组成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③⑤④①②
B.③①⑤④②
C.①⑤④②③
D.①②⑤④③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祖父的园子》中,作者通过对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B.《摔跤 》一文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费,主要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争强好胜富于心计的小嘎子形象。
C.《手指》一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五根手指的用处,语言幽默风趣。
4、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小嘎子和人shuāi jiāo(__________),一向zhàng(________)着手疾眼快,想qī fù(__________)小胖墩儿动转不灵,伸出jiǎo wàn(__________)去钩他的脚,结果自己摔了个仰面朝天。
2.严jiàn shēng(__________)wú yí(__________)是个吝啬鬼,hóu lóng(__________)里说不出话来,用手指向zhí ér(__________)示意,不挑去一茎灯草都不肯死。
5、对号入座
(1)形容声势或气派让人敬畏的样子。(___)
(2)糟蹋,浪费。(___)
(3)当然,表示求之不得。(___)
(4) 明显而容易被发现。(___)
6、加部首组新字,再组词。
戎______( )______( )荒______( )______( )
咅______( )______( )巨______( )______( )
每______( )______( )隹______( )______( )
7、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没 觉 挣 供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8、读拼音,写词语。
hú dié mà zha yīng táo bá cǎo xiā nào
( ) ( ) ( ) ( ) ( )
gē diào chéng rèn chǎn tǔ shuān zhù guàng jiē
( ) ( ) ( ) ( ) ( )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滴滴打车”是打车软件,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平台,面向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两个终端,能够较准确地定位出租车和乘客位置,为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提供打车服务。“滴滴出行”里有五种打车选择:快车、专车、出租车、顺风车、代驾。市民遇到赶时间、天气不好、公共交通工具停运或者地理位置较编的情况,会选择打车。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使用滴滴打车,因为和出租车相比,没有了价格上的优势,有时侯等待的时间比出租车还长。
【1】判断:
(1)“滴滴打车”软件既可以用微信支付,也可以用支付宝支付。 (______)
(2)滴滴出行不能准确定位乘客位置。(______)
【2】结合材料,你发现了什么? (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变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前后态度变化的一对词语是_____和_____。
【3】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这句话有两重含义,请写下来。
其一: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
【4】文中塑造人物时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_____,表现了马市长______的特点。
【5】文中的女儿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泛舟河上,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空气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夜空到处布满星星,那深蓝的夜色都变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再也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马可大教堂那雪花状的石膏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选择正确的答案,读第一自然段,这段共写到星星( )次。
A.1
B.2
C.3
D.4
【2】选择正确的答案,下列不是威尼斯的“三绝”的是( )
A.碧水
B.晚风
C.大理石
D.蓝天
【3】选择正确的答案,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按( )的顺序来记叙的。
A.时间
B.事情发展
C.逻辑
D.地点变化
【4】选择正确的答案,夜晚的皇家花园附近给人的感觉是( )
A.妩媚可爱
B.清新恬静
C.绮丽多彩
D.美丽梦幻
【5】选择正确的答案,本文写了威尼斯的( )
A.动态美
B.夜色美
C.静态美
D.朦胧美
【6】作者在描写威尼斯的夜色时,写了哪三种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这篇文章,威尼斯之夜最能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附近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在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四天没进食物,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④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常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⑨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⑪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她叫小翠。
⑫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填炮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⑬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最后一个死去的。
⑭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⑮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1】画“____”的部分对小姑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_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第⑨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处是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理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跪是( );第二次跪是( )。
A.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是心痛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B.“弹跳”“怒吼”“冲”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车速之快,侧面表现了军情紧急。
C.文章主要以大胡子少校的表现颂扬了在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团结的民族精神。
D.文章最后再次提到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是要深化这个馒头的象征意义。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色龙”在生活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政治上易变的人物。在自然界中,变色龙是一种极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颜色,以求得自身隐蔽的小动物。变色龙在热带的丛林中生活,一般是不易被人们发现的。如果你把变色龙从绿色树枝上移到大树干的黄褐色树皮上,你就会发现:转眼之间变色龙的体色就由绿色变成与树皮一样的黄褐色,与周围环境完全融为一体。
变色龙缘何有这么高超的伪装术?动物学家们经研究才弄清楚,原来在变色龙颗粒状表皮上的真皮中,有着许多特殊的色素细胞,它们在变色龙神经的支配下,可以伸长或缩短来改变颜色,从而使身体与环境协调。变色龙改变体色的机能启发科学家们深入地研究它。人们希望有一天也能模仿变色龙,制造出一种可以随环境改变色彩的涂料。如果真能成功的话,那这种东西在国防上必将会成为出奇制胜的法宝。
(1)文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文内容看,变色龙这种动物之所以具备变色的本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3)“变色龙缘何有这么高超的伪装术?”一句中“高超的伪装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回忆
如果重年是一幅画,那它便是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它便是回味无穷的上等白茶;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便是百花之中最美丽娇艳的玫瑰。是的,童年是每个人心里最美的一部分。
童年,躲在芳草茵茵的花丛里。小时候,还未上幼儿园,我喜欢叫上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到楼下的花丛里捉迷藏,逮蚂蚁,玩过家家。我们从来不嫌脏,只顾着用花瓣当蘑菇,用小草当葱,用土当面粉,我们炒莱,蒸馒头,煮面汤,有时还能捉住一两只蝴蝶,把它们当作我们的顾客。小小的游戏,我们却如此喜欢,如此开心,也许这就是童真童趣吧!童年,就这样遗失在花丛中了。
童年,躲在满是粉笔画的楼道里。上幼儿园时,我和小伙伴们就不能天天那么开心地玩耍了,我们只有周末才能在一起玩。而且,我们不在花丛中玩了,因为我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这时,我们就在楼道里画画,黑色的石灰地,白色的粉笔头,画出的东西格外明显。我们从一楼画到七楼,又从七楼画到一楼,丝毫不觉得累。我们画小人,画花草,画动物,觉得有趣极了!童年,就这样遗失在楼道中了。
童年,躲在旋律优美的班歌里。上了小学,我们要定一首属于自己的班歌国了,我又激动又兴奋。老师让各个小组来编创,然后选出一个最好的。同学们都十分积极,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同学认真思索,有的同学热烈讨论,还有的同学唱了起来。最后,老师选出了第六小组的《四二欢迎你》,他们用的正是《北京欢迎你》的曲调,同学们都很高兴。
童年,就这样遗失在美好的旋律中了。
童年的回忆,美丽而甜蜜,留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留在了花丛中、楼道里,还有美妙的音符中……令我们魂牵梦萦。我爱缤纷的童年,爱这童年的回忆。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
(2)魂牵梦萦;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不包括(______)。
A.使文章节奏鲜明,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
B.读起来朗朗上口,强烈地表现了童年生活在作者的心中是最美好的
C.表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D.使作者的童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本文按作者的成长顺序叙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请分别概括。
(1)小时候,还未上幼儿园,______________
(2)上幼儿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了小学,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本文的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如“____________”,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喜爱之情。
15、 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用“______”画出句子。“洒脱”这个词还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标出描写草原“静寂”的句子;用“ ”标出描写草原“热闹”的句子。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已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道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 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 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文中第7自然段描写军需处长冻死在树干下的情景,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侧面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语言描写
【2】“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对这句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再到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3】短文首尾都对“风雪”进行了描写,作用是( )
A.首尾呼应,突出行军环境恶劣,为后文更好地表现战士们不怕苦的精神作铺垫。
B.为了迎合标题,让“丰碑”更显冷峻和高大。
C.故事发生在翻越大雪山的路上,不得不提“风雪”。
D.反映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不仅为军需处长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也为其牺牲渲染了悲壮气氛。
【4】对短文标题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丰碑”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军需处长是坐在树下牺牲的,看上去就像是一座丰碑。
C.“丰碑”是说军需处长在其他战士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D.“丰碑”一词是从情感层面来说的,表达了对军需处长个人的缅怀和赞颂。
【5】读完短文后,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链接阅读。
荷兰的花
荷兰,是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之一,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里,筑起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千倾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着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在新开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郁金香,风信子,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盛开时,像一片静谧的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大海交辉相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着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都快成痴了。有个老板愿意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支罕见的郁金香,瞧瞧,代价多高!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支郁金香。”荷兰人爱郁金香,并把定为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它那小而可怜似的模样了。郁金香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在城市高高的电线杆上,你一眼就能看见凌空悬垂着一个花篮,里面插满了洁白茂密的满天星,几枝浓艳欲滴的红玫瑰隐显其中。横跨江河的桥头,你会发现一盆活泼艳丽的扶郎花在微笑。
有时,你随意一抬头,会奇怪:荷兰人的窗户怎么不挂帘子?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不就是精美绝伦的窗帘吗?
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1】解释下列词语。
一望无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文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然后仿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罗马速写
罗马是[ ]的首都。这个城市很特别,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罗马分为新城和古城。古城的建筑大多有上百年的历史,一砖一石,一街一巷,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 。古老的建筑,坍塌的废墟,残毁的廊柱使人一不小心就踩在“历史”上。
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凡到罗马游览的人如果不去斗兽场看看,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 [ ],到了西安没看 [ ]一样。这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大部分已坍塌,但看上去仍然令人惊叹不已。
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 )街头巷尾,( )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的人口。
喷泉在罗马城 <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美。上千处大大小小的喷泉,< >地散落在广场和街头巷尾。它们 < > ,极具观赏性,使罗马城< >。
遗址、雕塑、喷泉,( )装点了罗马城,( )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1】根据平时的学习、生活积累,在文中的“[ ] ”里填写合适的国名及名胜古迹。
【2】选择下列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 ) ”里。
不论…… 都…… 无论… … 还……
因为…… 所以…… 不仅…… 而且……
【3】细读第4自然段,根据文意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文中的“< >”里。
星罗棋布 比比皆是 别具一格 千姿百态
【4】本文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简要说说罗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你认为文中写得最好的句子多读一读,并选择一句用“ ”画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毛主席的亲情观
毛主席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主席的这三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给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毛主席身体力行,在处理亲情方面率先垂范。其他不说,单说对于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慨万千。
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十多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主席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毛主席东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 “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主席说“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感,人人都有亲情。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有删改)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率先垂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 ) 榜样——( )
抛弃——( ) 知道——( )
【3】毛主席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是什么?请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写了毛主席对于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短的语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改写句子。(4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萧红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缩句)
2.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改写成陈述句)
3.文成公主来到西藏。(扩句)
4.乡村的夜晚使人们陶醉。(改写成反问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消息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天地。
漫画往往能教给我们一些道理,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你对漫画的理解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