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不正确的一-组是(       

A.请自误(不要)

B.有所思(好像)

C.南王师(盼望)

D.行密密缝(来到)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雳    窗)子    山jiàn)   忌huì

B.xiào)   huì)气   bènɡ)出 宝chāi

C.juān)刻   )击 suì)有

D.kuà)下   liànɡ)跄   抓耳náo)腮 铁chuí

3、拼一拼请你在正确读音上面画“√”(4分)

奄奄一息 (yǎn yǎn   yān yān xī)

迫不及待 (pò dài    pǎi dài)

喜出望外 (xǐ wàng wài     chū wàng wài)

昏迷不醒 (hūn xǐng   hūn xǐng)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让生字走入语境。

(1)小嘎子zhànɡ____着自己身体灵活,qī fu____胖墩儿傻大黑粗,总想bān dǎo____胖墩儿。没想到,jiǎo wàn____还没有使上劲,就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2)他虽然zhī tǐ____还没被岁月铸成一定的ɡé jú____,可是已经是像个成人了。他的肩多么宽,多么wēi yán____!他wú yí____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

5、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_______________,小扣柴扉久不开。这首诗中的"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已成为千古名句,这是叶绍翁写的《__________》。这首诗和杨万里写的《__________》都是描写春景的好诗。你脑子里一定还有不少描写春天的古诗吧,请你任选其中的一首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朝的_________(9)

2)只要____________,给它__________浇水施肥,花儿和_________一样,在春天的________,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舒展出______________的四肢,使出_______________。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4分)

3_______10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因为__________乘坐着__________号飞船飞入了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留下了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 ————————   今朝终于实现了!。(3分)

 

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___________

(2)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___________

7、按要求写成语。

(1)与战争有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有名、地位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建筑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拼音写词语。

diàn  zi wēi ní sī dǎo  gào huá  xiào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máo  zhān zūn  yán   yāo he bǎn  dèng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xiǎng lè cí  xiáng mián  yáng  chuāng  lián

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三)《花的勇气》(12分)

①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②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③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④“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

⑤当天夜里,冷雨伴着凉风下了起来。后来的几天,雨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

⑥我很快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小吕为我送行。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

⑦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伸手拉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⑧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⑧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本文作者在维也纳旅行期间,经历了数次情感变化,请你将正确的代表情感变化顺序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

  惊奇 ②失望 ③震撼 ④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词语。(3分)

  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_________________

  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高耸陡峭 _________________

  坚强而不可动摇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关于本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看窗外——”和“去看吧——你的花”两句中破折号所代表的意思相同。

B.“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作者的猜测是正确的,因为“我”当时还没见到群花开放,小吕确实为“我”感到遗憾和失望。

C.“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句话呼应标题,深化文章主旨,是全文的中心句。

D.文章第七自然段中写到窗外的颜色,“白色”、“黄色”、“紫色”三个词可以任意调换顺序。

4作者称赞“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这“气魄”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本文标题“花的勇气”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阅读需要一种激情

阅读,需要一种激情。无论阅读何种书刊,只要我们觉得有必要或有兴趣,那么,只要翻开书,我们就应该用饱满的激情去投入。否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用心、用情去了解它,品味它,也就不会获得对它的深入理解以及由此而展开的生命内在的秉承与领悟。

一本书,只要对我们的成长有助益,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阅读中与它融合、与它交流。并且这种融合与交流不应该是肤浅的与空泛的,而应该是深刻的和充满激情的。

用激情去阅读,可以使我们与书本之间的关系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升到一种共有、互动、沟通的关系及境界中。这时,书中人物和事件,书中的理念与智慧就会与我们的经历及体会,与我们的思想与情感达成心与心的共鸣。日子久了,这种心灵上的共鸣就必然引发自我内在品格与素质的提高与升华,使我们获得成长。

因此,用激情去阅读,是一个很优秀的阅读理念。没有激情,就不会运作人与书之间的深入和细致的沟通与交流。而拥有激情,无论是阅读,亦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会使我们获得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最深刻的认知与感悟。

用激情去阅读,用激情去领悟这个世界。我们会从一本看似简单的书中挖掘到深沉的哲理,我们会从看似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把握到清晰的线索。那么,无论书内书外,无论肤浅还是深刻,对于我们来讲都将是我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桥梁。

请用激情去阅读吧!激情将引领生命走向辉煌。

【1】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秉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不少段落都以“用激情去阅读”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用激情去阅读”?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它越来越受重视。书法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如其人”,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的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的绵婉流转,使其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各种书体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之美。

【材料二】认识文房四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感,无所谓好坏。

B.文房四宝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

C.南唐时期的文房四宝均产自安徽。

D.在宋朝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宣笔、安徽徽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广东端砚)。

【2】请根据每种字体的特征,将字体和对应的特点及人物用线连起来。

隶书绵婉流畅太极武术家

楷书方正端庄侠客

行书豪放自由君子

草书轻灵飘逸舞者

【3】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参差俯仰隶书轻灵飘逸   下联: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词结成了一对。你有“‘不容缓(药品),我有“‘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香),我有无可替’”(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古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会使用75%乙醇消毒液

认真观察左面75%乙醇消毒液的宣传图片,完成练习。

1小华的妈妈买了一瓶75%乙醇消毒液,假如你是小华,请你告诉妈妈如何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在室内使用75%乙醇消毒液后,要及时通风换气。______

(2)利利的妈妈怕断货,就在家中囤积了大量75%乙醇消毒液。______

(3)张军的爸爸将75%乙醇消毒液存放在电源插座附近。______

3在室内使用75%乙醇消毒液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纳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句话中的“真”字________(选填:能  不能)去掉,因为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的“才”写出了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通过_________描写了王熙凤的出场,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王熙风给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王熙风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③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伸延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④丛林中无数的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1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各有什么特点?

东岸:_________________

西岸: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平时在自读批读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和积累的经验,从选文中任选择一处做批注

所选内容: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南京人过中秋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的主题而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南京人在中秋节里有趣的传说与民俗故事,特别有意义。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节南京人吃月饼的习俗相传始于元末。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饼在南京最初是由家庭制作的,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南京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比较有名的作坊有桃园春、冠生园、小苏州等,这些作坊月饼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月饼的外观上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文德霁月等美名。清及民国年间,六合瓜埠的赖月之饼已经名满全国,成为当时朝廷必需的贡品。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这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的创意。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暗含祈盼丰收、幸福,遂成天下人心愿的祝福,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遗产。月饼后来被当做送亲赠友的礼品和联络感情的纽带。南京人在中秋节除爱吃月饼外,在节日里还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口味极佳,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实为中秋家宴的上品,人以桂花蜜酒佐食之,此乃人生一大乐事也。在中秋节家宴后,南京人还必食一种南京玄武湖附近地产的小糖芋头这样的小吃,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之名取自屈原《楚辞·少司命》的援北方闭兮酌桂浆一句。桂浆,又名糖桂花,就是南京紫金山灵谷寺附近的桂树上所结的果实,中秋前后村民开始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南京妇女手真巧,把屈原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的佳肴,此乃南京人的又一大口福。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南京人吃月饼与朱元璋的月饼起义有关。_____

2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屈原的《楚辞·少司命》中。_____

3)桂花鸭也是南京人中秋必不可少的美食。_____

2说说中秋节名称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饼饱含着人们心中怎样的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暑假,状状一家和他的阿姨一家准备去海洋公园游玩。认真阅读下列组合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海洋公园门票说明

成人票:80元/人

儿童票:40元/人(1~1.4米)

免票:身高1米以下儿童在购票监护人陪同下,免费入园,每位成人限带一名免票儿童;每超过一名免票儿童,均按儿童票购票。半票:现役军人、残疾人、65周岁以上的老人均可凭有效证件购买半票。

(材料二)

A.成人票

B.儿童票

C.半票

D.免票

【2】状状不可以游玩的项目是(   

A.冰极天地

B.夏威夷沙滩

C.熊猫护理员

D.海底潜水

【3】状状的阿姨带着身高不到1米的双胞胎儿子去海洋公园玩,她买票最实惠的组合方式是(   

A.两张成人票

B.一张成人票和两张儿童票

C.一张成人票

D.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

【4】根据以上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状的爸爸是现役军人,可持有效证件购买半票。

B.满3周岁的儿童才可以体验“熊猫护理员”这个项目。

C.状状的叔叔手臂受了伤,绑着绷带,可以享受半票优惠入园。

D.状状的爷爷68岁了,他凭有效证件只要花40元就可以入园游玩。

【5】患有高血压的爷爷准备带状状一起去玩“冰极天地”和“海底潜水”两个项目,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草莓

一个青年仿佛(fú  fó)是天生的失败者,创业、觅职,都未如愿。一个个梦想,都只是七彩的肥皂泡,瞬间破灭。 

[   ]那年春天他又一次求职失败,[   ]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想结束生命。有人告诉他:在深山云深处,有一位高僧掌握人间成功的秘诀。

青年便去找那位高僧,他滔滔不绝地倾吐着自己的痛楚,高僧漫不经心地抬手说:“那边悬崖上有一丛草莓,如果你去采下来,我便告诉你该如何得到你的梦想。”

山并不高,却极其陡峭,悬崖冰冷伫立,青苔滑腻,看着那小红灯笼似的草莓,看去仿佛可望而不可及。

他不禁(jīn  jìn)望而生畏,脱口而出:“我怎么爬得上去呢?”但高僧已闭目合十,不再理会。 

他在悬崖下冥思苦想,始终想不出好办法,不由心烦意乱。想,或许高僧是骗人的吧,干脆算了,却又很想得到人间成功的秘诀。

他沉下心来,回去买来地图,对整座山认真研究,发现它的南面比较平坦,是最佳的途径。他回去报名参加了爬山学习班,购置了登山器械,他信心十足地开始攀爬……还不到三分之一,他不得不力竭而返。 抚着酸痛的四肢,他心灰意冷,却在蒙胧月色里,依稀看见远处的草莓。 

他每天更积极地锻(炼 练)身体,加大运动量,又向名师请教自己错在何处,之后他开始第二次向顶峰攀登。 

[ ]失败仍然不可避免,[ ]他心中再也没有沮丧和愁苦,因为这一次,他离山头已不过几步之遥。 

终于在第三次成功了,他掌中满是娇嫩芳香的草莓,他急切地问:“大师,现在你可以告诉我成功的秘(诀 决)了吧?”

高僧只将草莓纳入口中,微笑:“很甜呢!”然后反问:“你不是已经成功了吗?”他在瞬间恍然大悟……

1请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与读音。

2请在“[   ]”里填上关联词语。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

比喻句中把( )比作(   )。

4省略号一般有三种用法,下面句子的省略号是什么用法,填序号。

A.列举内容的省略 B.话没有说完 C. 说话断断续续

高僧只将草莓纳入口中,微笑:“很甜呢!”然后反问:“你不是已经成功了吗?”他在瞬间恍然大悟……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

【3】面对老虎来势汹汹的三招,武松均一“闪”而过,这里“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雨下得很大。(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2)花儿开了。(用拟人的方法把句子写生动)

 

(3)这支蜡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改反问句)

 

(4)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肯定句)

 

(5)难道他会从柴房搬来一窝兔子吗?(改陈述句)

(6)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地满红花红满地,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翠翠红红,     风风雨雨,

  山外白云,   池边绿树,   雨落溪边。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巨大的章鱼正用它那八条长长的腕死死地缠住克勒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咳嗽可能和东南风好像真有联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写一件你身边发生的事情,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