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柴斯特、塔克、亨利三个伙伴曾闯了一次祸,引起了( )。
A. 火灾 B. 打碎花瓶 C. 偷吃奶酪
2、下列选项中全属于四大名著中代表人物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蔺相如
B.唐僧、晏子
C.严监生、武松
D.林黛玉、曹操
3、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是( )
A.埃及
B.威尼斯
C.荷兰
D.中国
4、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 )掉,用来种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 )闹。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 )地,我往往把菜苗当作野菜gē( )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 ),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 )街。
5、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字。
都dū________ 年líng________ 锻liàn________
荣yào________ 瓦guàn________ 相mào________
6、请把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一句课外名言。(4分)
(1)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志不在年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读课文深感悟。
下面关于课文题目的说法,正确的画“√”。
(1)以“桥”为题,表面是说洪水中那座供人行走的窄窄的木桥,实际是指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
(2)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
8、用“然”字组词,并分别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
1.猴子(______)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2.猴子(______)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
3.爷爷今年八十岁了,他(______)能爬上五指山顶峰。
4.孩子的手(______)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5.他(______)工作忙,可是对业余学习并不放松。
9、名著我会读,根据要求作答。
林冲道:“若得如此顾盼最好!”柴进道:“只是沧州道口现今官司张挂榜文,又差两个军官在那里搜检,把住道口,兄长必用从那里经过。”
【1】推测本段选文出自四大名著的《____》。
【2】猜猜下面词语的大致意思,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入序号)
官司(____) 榜文(____) 差(____)
①告示 ②官府 ③缺少 ④派遣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刘伯承手心练字
欧政芳
刘伯承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节衣缩食送他上私塾(shú)读书,但掏不出钱给他买笔墨纸张。没有笔墨纸张,无疑是读书识字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可机智的刘伯承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手心练字法”——以食指作笔,把掌心当纸,将要写的字一笔一画地在手心上练习。
有一天早上,先生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们临摹赵孟頫(fǔ)的书法,字帖发下去,学生们都动手磨墨、铺纸张了,唯独刘伯承一人呆坐着看字帖,先生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却一言不发。下午,交作业的时间到了,先生( )问刘伯承:“你写的作业呢?”刘伯承( )回答:“在手上,我已经在手上写妤了,也默记在心中了。”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发出一阵阵嘲笑声。
“在手上写好了?在手上能写好字?”先生黑着脸举起戒尺,吼道:“狡辩,把手伸出来!”刘伯承只好向先生道出自己买不起笔墨的苦衷,并且说出了自己独创的“手心练字法”。先生从学生那里拿来笔墨,刘伯承当场挥毫疾书,先生看了看刘伯承功底深厚的书法,点头认可了。后来,刘伯承还对自己的“手心练字法”做了总结,写成一首打油诗:“穷人只有一双手,笔墨纸张随身走。手心写满写手背,左手写完写右手。”
①“手心练字法”不仅让刘伯承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还帮助他打赢过一场漂亮的战斗。据说在一次起义中,刘伯承的队伍被敌军包围。②刘伯承一边焦急地对着地图观察地形,一边不由自主地在手心划拉地图上标注的山名,写着写着,笔画结构一连,一条栩栩如生的跃龙门的鲤鱼就出现在眼前。刘伯承豁然开朗,立即布下鱼鳞阵,采取中央突破战术:主兵力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最终刘伯承率领部队以少胜多,成功突围,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
(有删改)
【1】为第二自然段中的对话选择恰当的语气,填在文中括号里。
恭敬地 胆怯地 生气地 由衷地
【2】刘伯承因为_____________,只好以_________为笔,以_________为纸,练习写字。这就是刘伯承独创的“___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的句子并在下面横线上做批注。
_______
【4】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的嘲笑,是为了衬托出刘伯承家庭的贫困和他自己的懒惰。
B.画线句①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C.画线句②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伯承布鱼鳞阵的想法源于他的“手心练字法”,表现出了刘伯承的足智多谋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D.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伯承是一个勤奋刻苦、善于学习的人。
11、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选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也可以用文中________这个四字词来形容。这一段是按照_______的结构方式写的。
【3】用“﹏﹏﹏”画出体现船夫“操作自如”的语句。
【4】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写的是什么?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徐悲鸿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别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味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 激动)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在他的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后来,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荡 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有志者,事竟成”的“竟”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画。“竟”的解释主要有:①完毕;②从头到尾,全;③到底,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竟”应取第(____)种解释。
【2】将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用“/”划去。
【3】下面各项是对本文中心的描述,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A.徐悲鸿发奋图强,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画家。( )
B.徐悲鸿与外国学生比才能高低,最后徐悲鸿赢了。( )
C.徐悲鸿勤奋学习,终于成功,为中国人争了气。( )
D.徐悲鸿的成功说明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聪明、能干。( )
【4】为什么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像徐悲鸿这样的爱国画家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怀念母亲(节选)
①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 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yàn yān),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②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g pín)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2】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弃养”是什么意思?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说一说为什么祖国母亲“频来入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空城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
(1)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
【3】用“ ”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郑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傍晚时的湖光山色,只见艘艘渔船上( ),( ),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郑板桥触景生情,脱口吟道“半湾活水千江月……”
【1】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是文中( )这个词语的意思,它的近义词是( ) ,反义词是( )。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半湾活水千江月”的下联是______________。
16、阅读检阅台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就把受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片段节选自课文《______》,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他是个有钱人,临死时,因为看到_____________而难以断气,是个十足的守财奴。像这样的守财奴形象还有_________。
17、非文本性阅读
“悦享阅读馆”推荐书目(小学高段)(节选)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简介 |
①《草房子》 | 曹文轩(著) |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一幅优美诗意的田园风情画卷,一群善良纯质的人们,一段有笑有泪有悲有喜的成长故事。这是一部格调高雅的儿童长篇小说。 |
②《小学生老舍读本》 | 蒋军晶(著) 钱理群(主编)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走进语言大师,你可以读到哲人的智慧,读到孩子的天真,到充满善意的讽刺和幽默以及一颗充满光明和爱的心。 |
③《环球国家地理百科全书》 | 王越(主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一部可以去看世界的百科全书,它呈现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展现各地民俗风情;解密文明奇迹,让你感受别样的人文地理。 |
④《水浒传(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 刘青文(编) | 北京教育出版社 | 是一部古代长篇小说,集合了水泊梁上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
⑤《男孩的冒险书》 | [英]康恩·伊古尔登,哈尔·伊古尔登(著)孙崭(译)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做弹弓、系绳结、建树屋……父辈们“古老”的玩法,编成了一本最有新潮、最有趣的书让电脑游戏消逝把,真正的“游戏时代”来临! |
【1】阅读小学高段推荐书目的清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推荐的书目、_______、出版社和_______。其中,《小学生老舍读本》的主编是_______。
【2】小军是个故事迷,尤其喜欢英雄人物的故事。根据书目简介,你会给他推荐什么书?( )
A.《男孩的冒险书》
B.《环球国家地理杂志》
C.《水浒传》
D.《草房子》
【3】不同类型的书,阅读方法也不同。阅读馆要为读者提供阅读小贴士帮助阅读,请为下面的书选择合适的阅读小贴士,连一连。
①阅读小贴士:关注章回目录,粗读了解故事情节; 《环球国家地理百科全书》
反复品读精彩的语段,感受人物形象。
②阅读小贴士:提取关键信息,关注说明方法, 《水浒传(无障碍阅读学生)》
感受说明对象的特点。
18、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某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15.38分钟 | 18.91分钟 | 98.95分钟 |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
【1】根据材料一,人们读书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下列关于周国平阅读观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认为所有书籍中都藏着一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B.他认为真正的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C.他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也是一种阅读。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周国平认为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______
(2)我国国民读书、读报的时间远远超过看电视的时间。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阅读书籍是在和右脑交流”这一观点。______
(4)电视主要是在和人们的心智对话。______
【4】读完上述材料,请你给那些爱看电视、不爱看书的朋友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19、乘上阅读快车。
两茎灯草(节选)
①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②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选文主要通过对严监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生动刻画了严监生________的特点。
【2】下面是对人物心理活动展开的想象,放在选段中哪一处合适?请把序号写在文中括号里。
A.亏你还在我家待了这么多年,我的心思你一点儿也不知道啊。
B.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不是两个亲人,而是两茎灯草呀。
C.不要点灯草,费财呀!要点的话最多只能点一茎!
D.到底还是你明白我的心思,挑掉一茎,我就放心了。不然,我死不瞑目啊!
E.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浪费的就是银子呀!我的银子呀!
【3】这篇短文的题目还可以拟为: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一群孩子从公园里挤了出来。(改成比喻句)
【3】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改成“把”字句)
【4】黄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改成“被”字句)
【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6】老师要求学生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21、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修改病句。
(1)夏夜,常常坐在小院里观赏星空。
(2)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
(3)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帮助,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3、作文:我的收获(25分)
你在本组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说一说,写一写,题目可以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