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以“清贫”为题,正是方志敏同志“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人生写照。

B.方志敏口中的“传世宝”是指时表和自来水笔。

C.“清贫”在文中指革命者洁白朴素的生活。

D.《清贫》一文表现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美德。

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鸿遍野(巨大)  耳盗铃(捂住) B. 四壁(仅)  其境(来到)

C. 奋笔书(快速)  情有独(集中) D. 安然无(病)  之谈(查考)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期待点亮每颗星)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6、课文《桥》内容我知道

①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是________关系。

②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把________让给别人,把________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7、巧填同音字。

niǔ     liáng    cāng

( )扣         ( )             ( )

( )动        ( )国         ( )

( )        ( )食         ( )

8、根据意思写词语。

1.因为疑惑而发闷。______

2.(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______

3.稀少而惊奇。______

4.过分约,不自在,拘谨而显得不自然。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的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给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xuǎn  B.xiǎn

印(

A.zhuǎ  B.zhǎo

A.yīn B.yìn

2这篇短文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这一碗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风筝

在我的童年中,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zēng  zhēng)。

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精心制造出来的理想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的风筝也不一样。

你看,那个样子像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想当个海军。此刻,我的眼睛似乎已经在那被线牵着的高高的帽檐下,看见了天边的大海和波浪的花纹……

那个飞机风筝是强强的,他想当飞行员都快想疯了,可现在的纸风筝却能住这个小胖子的体重,他只好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放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cì chì)膀被一扇(shān  shàn)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她的爸爸一样,想当个昆虫学家。

在地面上,是一边放线一边跑着。啊,每个人的童年也像一个风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越远,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精心——(_______)似乎——(_______)威武——(______)吃不住——(_______

【3】填空。

(1)“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的风筝也不一样”每个人扎的风筝不一样的原因是________

(2)我的理想是________,强强的理想是________,薇薇的理想是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对比阅读。

【文段一】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节选)

【文段二】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②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③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手一童子,手执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空城计》(节选)

【1】这两段文字均选自________(作者名)的古典历史小说《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见了如此模样______________ 父亲何故便退兵?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文段二】中画出司马懿认为应该退兵的理由。

【4】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人物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 鲁肃:_____________ 司马懿:______________

【5】读文段中的三处画线句子,品人物之“笑”。

①诸葛亮着说______ ②懿而不信_______ ③(孔明)容可掬_______

A.怀疑且轻蔑的笑 B.幽默宽厚的笑 

C.诱敌中计后得意的笑  D.镇定自若的笑

【6】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文段二】故事有关的两句是( )

A.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12、   桑乔坐在下面看,在心里认定了:这个节目可拿到镇上去演。他觉得,这个节目里头最让人心动的是三十个女孩都一律转过身去,只将后背留给人。三十根小辫,一律扎了鲜亮的红头绳,一律插了白绒花。白绒花插得好,远远地看,觉得那黑辫上停了一只颤颤抖抖欲飞未飞的白蛾子。这一朵朵白绒花,把月色凄清、卖唱姑娘的一片清冷、哀伤、不肯屈服的情绪烘托出来了。若换了其他的颜色的绒花,效果就不会这样好。桑乔觉得蒋一轮水平不一般。其实,蒋一轮只是记住了他同学的一句话:“这节目,全在那(一根红头绳一支白绒花)上。”蒋一轮的同学,读书时就是一个很有调的人。

1短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文中写到的节目表演者来自( )

A.油麦地小学 B.油麻地小学

3文中表演的节目名叫( )。

A.《卖唱姑娘》 B.《手拿碟儿敲起来》

4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5文中“有调”的意思是( )

A.有格调、有品位 B.拿腔捏调

6根据理解,在文中括号里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7下列句子中停顿符号标画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个节目里头/最让人心动的是/三十个女孩/都一律转过身去

B.这个/节目里头最让人心动的/是三十个女孩/都一律转过身去

13、课外阅读。

在非洲的安哥拉,长着一种四季常绿的梓柯树。如果你在树下点火抽烟,或者点然一堆篝火,树上便会喷洒出大量的汁液,把火灭掉。所以,人们叫它“灭火树”。原来,它的枝叶浓密藏有许多馒头大的节苞,节苞上密布网眼小孔,一旦有火光照耀,汁液就喷出来了。

在菲律宾有一种出米的树,叫“西谷椰子树”。它的树干粗直,有三五层楼那样高。它能活上很多年,但开过花后就会死去。人们在它没开花时将其砍倒,把茎里的淀粉刮出来,加工成像大米一样的颗粒,这叫“西谷米”。现在,我国南方也有这种树了。

在热带地方,还有一种树,能生长出像面包一样的果实,每个果实有三四斤重。果实摘下来以后,放在火上烤烤,就会发出阵阵香味,酸里带甜,很像面包的味道。所以,人们叫它“面包树”。一棵面包树,一年里有九个月能结果。树技、树干和树根上都会长出像足球一样大小的果实。常常一批果实成熟了,另一批果实又结出来了。一棵面包树可以养活一两个人。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

【1】给短文拟个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2】短文采用了____________的顺序来记叙。

【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怪的树?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

A.世界上有许多树,很奇怪。

B.大自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植物。

C.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

14、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记忆中,贫穷落后的家乡有一座小山,人们都称它白头山。小时候并没有怎么在意?现在想来,真是名副其实。我从懂事时就记得,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它的山顶总是光秃秃的,尽是白石头。也许这就是它所以得名的原因吧!

30年过去了,我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如果要问有什么感受,我只能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了:过去连自行车都难得一见,如今摩托车在路上穿梭往来。有几家的门前还停着锃亮的桑塔纳!低矮的石房小屋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漂亮的幢幢小楼……大概游子总爱追寻儿时的记忆吧!在家乡转了儿圈之后,我突然发现,白头山不见了。我好纳闷,忍不住和一位老乡谈起这件事。老乡哈哈一笑,说:白头山还在呀可是它早就不叫白头山了。”“那它现在叫什么山?”“翠云山!”老乡用手往前一指说,山还是原来的山,名却不是原来的名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展目望去,只见眼前的这座小山上一片碧绿,有如翠云密布。松树、柏树以及其它一些叫不出名儿的树木,挺拔直立,茁壮成长,显得生机勃勃。我恍然大悟,禁不住赞道:好名字!真是好名字!”

这样看来,小山改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前面横线上。

2从文中摘录4个成语,并选一个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3“——— ”画出描写白头山名副其实的词句。

4白头山为什么后来改名为翠云山”?

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听完老人最后一席话后是怎么想的?展开丰富想象,为短文加上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智慧屋。

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cù  zù)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ā  huá)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huàng  huǎng)。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bó  pō)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文段已用“//”分为两层。第一层是_______描写,第二层是_______描写。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16、阅读。

××牌TZL30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使用说明

一、用途

本呼吸器是宾馆、办公楼、商场、银行、邮电、电力、轮船、电信、地铁、炼油、化工、公共娱乐场所和住宅等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时,必备的个人防火呼吸保护装置。

二、主要技术特征

符合国家标准GB21976. 7——2012规定。

①防护时间:30分钟

②防护类型及特点: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密封性好,适用各种面形。

③防护对象:一氧化碳(CO)、毒烟、毒物。

④油雾透过系数<5%

⑤吸气阻力<800Pa,呼气阻力<300Pa

三、生产日期   

2015年9月30日 有效期3年

四、使用方法

①取出真空包装袋。

②撕开真空包装袋,拔掉前后两个灌塞。

③戴上头罩,拉紧头带。

④选择路径,果断逃生。

五、注意事项

①本产品仅供一次性使用,不能用于工作保护,只供个人逃生自救。

②产品备用状态时,环境温度应为0℃——40℃,周边无热源、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③本呼吸器为存放型,一旦固定存放后,不能随意搬动、敲击、拆装,以免引起意外失效。

④本呼吸器不能在氧气浓度低于17%的环境中使用。

⑤老人及小孩应在成年人协助下使用。

⑥撕破真空包装袋,视为呼吸器已失效不能再使用。

【1】下列信息与使用说明所述不相符的是(  )

A.本产品防护时间为30分钟

B.本产品可以随意搬动、敲击、拆装

C.本产品可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

D.本产品存放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2】关于本产品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产品适用各种面形

B.本产品仅供大人使用

C.本产品可供多次性使用

D.本产品可用于工作保护

【3】家里炒菜油烟大,奶奶想把该呼吸器拆开使用,你会怎劝说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年10月3日,爸爸整理家里的东西,准备把该呼吸器清理掉,爷爷连忙阻止:“这么贵的东西,拆都没拆过,不能扔,还能用!”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_____________

【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试着写一写:“故乡红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2)试着分析文中“父亲”这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提高题

(1)一场大雨过后,孩子们抠开湿地上的小洞,把手指伸进去。蛰居在小洞中的蝉的幼虫不知是计,张开前爪,把手指紧紧抱住,结果,便被孩子们拖出来,放进了知了笼中。

蝉的幼虫身上裹着一层角质的铠甲,就像一团黄泥,在笼中笨拙地爬行着。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这可真是一个谜

苏格拉底同孩子们商量,请他们把知了笼交给他,让他保管一夜,答应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它还给他们。

孩子们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苏格拉底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观察蝉是如何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机会。

蝉脱壳总是在夜间进行的。苏格拉底决定彻夜不眠,不让这种神秘的过程从眼底错过。他沏了一杯酽酽的咖啡,瞪大双眼,守侯在知了笼旁边。

那些丑陋的小东西开始沿着知了笼的栅栏,一步一步慢吞吞地往上爬行,爬到一定的位置后,便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像泥塑一样。

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些泥塑一样的小东西始终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有一点儿变化。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他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般玉肌。

虫儿痛苦地颤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颤栗也越来越剧烈。

是刀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颤栗起来。

该帮帮这些可怜的虫儿们了!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子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只腿。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完成这套程序,足足用了近20分钟。

苏格拉底浑身浸透了了汗水。他本来还想再帮一只虫儿的忙,但已经没有这个勇气了。

更为糟糕的是,苏格拉底后来发现,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却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又晃,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第二天,孩子们看见爬满笼子的美丽的蝉,高兴得又蹦又跳。他们实在不忍心让这些美丽的小东西再关在笼子里。他们打开笼门,让它们恢复自由。蝉儿们鸣叫着从笼中飞出,飞进了绿阴。末了,笼中只剩下了一只蝉,一只缩着翅膀瘸着腿的蝉。

阅读问题:

1、文章第段中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第段中神秘的过程指什么

3、文章第段连续运用几个问句有何好处

4、试体会第段中非常小心”“极其轻柔两个词语的作用。

5、文章第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6、从苏格拉底的做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1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画鸡斗架

  受爸爸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画国画,还是校美术组的组长呢!

  一天早上,我正坐在阳台上吃早饭。突然,一声声沉闷的“咯咯”声从院子外面传来。我出门一看,哟,原来是两只大公鸡在斗架:一只红公鸡伸着涨得通红的头冲着对方,颈上一囤勃发的羽毛竖起,两只翅膀由于使足了劲微微地(晃动  抖动)着,鸡冠像小山一样耸立着,双腿微微向后弓着,随时(准备  打算)向对面那只芦花鸡扑去。对面那只芦花公鸡也毫不示弱,张开的翅膀使劲拍动着,红里透绿的眼睛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红公鸡,似乎在寻找机会袭击对方。相持片刻,终于相搏了。两只公鸡随着两脚一进一退,整个身子也是一扑一闪,(疯狂地  发疯地)“咕咕”叫着。双方慢慢在地上转着圈子。或攻或守,斗一阵,歇一阵。我默默地凝视着相斗的公鸡,突然心头一闪,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画面吗?我马上拿来铅笔和画板,(飞快地  迅速地)勾画着这个决斗场面。

  晚上,我铺开宣纸和早上画的草图,回忆着平时看到的斗鸡场面,并把回忆起来的场面与图上画的场面融合起来。渐渐地,一幅公鸡相斗的画便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挥动毛笔急促地画着,雪白的宣纸上出现了两只神气十足的大公鸡:大的一只微微蹲着,稍小的一只则是拍着翅膀正伺机待扑。两鸡争强斗胜,互不相让。这不是奋发竞争、敢于拼搏精神的体现吗?这幅取名为《相持不下》的图画,在市里举办的“六一”儿童画比赛中得了一等奖。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鸡(   )   拼(   )   清(   )

(2)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内用得合适的词语上画“√”。

(4)结合上文,解释下列词语。

  毫不示弱:__________   袭击:__________   伺机:__________

(5)找出短文中的反问句,抄写一句,并将它改写成陈述句。

  抄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3个自然段拟出小标题。

  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大象的舞蹈很精彩。大象很笨重。(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3)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_____________

(2)我们在山顶上插上了标志着胜利的队旗。

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部分

双休日里,你是运动、游戏还是继续埋头学习?是外出游玩还是小鬼当家?或是做其他事情?选择一件记忆最深刻的事,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

2.标点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事例具体,感情真实。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