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与“丝绸之路”无关的是(   

A.出使西域的张骞 B.投笔从戎的班超 C.西天取经的玄奘  D.出使楚国的晏子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同世而(站立)

B.冀得兔(重复)

C.其人能应也(不)

D.吾盾之(坚固)

3、《猴王出世》节选自(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史记》

D.《西游记》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积累运用。

(1)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 你知道的出自故事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大家都等着班长拿主意,他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急了,说:你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填歇后语)

(4) 英国雪莱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人们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

5、看拼音写字词

yīng______桃 妒jì______锻liàn______juàn______恋 年líng______

摔jiāo______ 师fu______ 放sì______lǒng______罩 远tiào______

6、词语解密。

(1)稚子弄冰   _____________

(2)短笛无腔信口吹   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写词语。

看到“速度极快”,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是______;看到“船只很多”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是______;看到“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我想到四字词语是______

8、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   )( )(   )(

(2)呐喊(一对近义词):( )( )(   )(

(3)顺风顺水(ABAC):(   )(   )( )(

(4)探听探听(ABAB):(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中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_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二)鲨鱼

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men men)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men men)在蒸笼里。

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呀!一会儿,水滨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圈里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游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开始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老炮手,正站在炮台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在后面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突然甲板上有人叫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现出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那只小船离得远远的。

孩子们起初没有听见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见鲨鱼,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俯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待后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那一瞬间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水面上的水雾渐渐地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到处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

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波动着。

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用  ——  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 

2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   ( )

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   ( )

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  )

3)文章第1自然段对后文起什么作用?  (2分)

 

————————————————————————————————

4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你认为两个孩子的做法对吗?为

什么? (3分)

 

11、课外阅读。

那日,朋友生病住院,我买了一束鲜花去探望。病房里,除了朋友外,还有个小女孩正躺在床上默读英语。

从朋友口中知道:这小女孩是个初三的学生,中考前夕病倒了,一直躺到现在。但她很坚强,一边积极配合治疗,一边自学各门功课,每天还主动帮助工作人员打扫病房,给其他病人端茶送水……多可爱的小姑娘!我突然萌生了也送她一束鲜花的念头

第二天,我特地买了一束鲜花。走进病房时,女孩正躺在病床上看书。我悄悄走近她,把那束鲜花举到她的床前,“来,送你一束花。”“啊!”小女孩显得有些惊愕,但随即紧紧地抱住鲜花,“太美啦!”一个个粉红的、淡黄的生命在女孩的手上轻轻颤动。嗅着花香,小女孩笑意盈盈地看着我,表情里充满了谢意。

我正要走出病房时,忽听小女孩喊道:“叔叔,谢谢您!”我心头顿时一热。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也曾有人在我需要关爱、需要鼓励时给我送过鲜花。正是那些代表友爱的鲜花,让我体味到了生命的愉悦和满足,( )想起我曾拥有的那份鲜艳和芬芳,( )会从心底深处泛起一种异样的温暖来。

朋友,请您记住,送人鲜花,手有余香,无论什么时候!

【1】请为本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画横线的句子缩句: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填空。(填序号)

(1)文中写花在女孩的手上“轻轻颤动”,意在表现:______

A.小女孩显得有些惊愕。 B.小女孩内心的激动。

(2)文中画“﹏﹏﹏”的句子主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

A.朋友也曾送“我”鲜花。 B.朋友的关爱让“我”觉得温暖。

C.花的鲜艳与芬芳令“我”愉悦、满足。

【5】这个小女孩有哪些品质让作者觉得“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人鲜花,手有余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刮骨疗伤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疗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设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边喝酒,边下棋,谈笑风生。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1关羽的胳膊是怎样受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佗计划怎样给关羽治疗胳膊?实际上是怎样治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本文,分析一下本文的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2我国有56个民族如果各民族之间语言都不统一,将不利于______________,不利于______________

3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有什么好处?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________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_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________,后来 ________

【5】在这里,作者是通过________ 描写和________ 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6】读画线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的人物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加油站

(一)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1. 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所向披靡:

势如破竹:

2. 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

1. 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乘虚而人:

2. 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6、课内阅读。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用“ ”画出描写主席动作的句子,从中表现了

【2】读下面的短语,谈谈你的体会。

整整一天 一支接着一支 热了几次

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选文末尾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白公鹅(节选)

这只白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它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

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钓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演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上这么一场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引人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耀武扬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语言幽默风趣,可以看出作者对白公鹅的尊重,没有把它们当作动物,而是当作一个对手

B.“厮打”“耀武扬威”两个词语明贬实褒,反衬出白公鹅的可爱之处

C.“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这句话写出了白公鹅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它的无礼、霸道

D.“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句中的“洗澡”“嬉戏”写出了它们的快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中白公鹅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体现白公鹅具有领导才能的句子。

【5】请你也运用这种明贬实褒的方式写一段话,描写某一个人物或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部分

中国式过马路

(社会一角)

我们都不陌生这样的一幕:对面还是红灯,马路这边已经有人试探着迈步,他一步向前,留下的空隙则马上被身后的人填补,于是,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一现象被网友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屡屡引发交通意外事故,轻则机动车刚起步就被迫急刹车,造成追尾,或是撞上非机动车或行人以致伤害,重则造成死亡惨剧。(摘自互联网)

(他山之石)

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人民币1000元),此后再犯,重则可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而在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50美元不等,处罚记录将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专家认为,对乱穿马路闯红灯者的严管重罚是对生命的保护和尊重。(摘自新华网)

1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上面的材料,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式过马路引发的事故有轻有重,轻的让驾驶员受伤,重的造成死亡惨剧。    

2)外国政府对行人乱穿马路这一行为的处罚是罚款。  

3)综合上面两则信息,我认为严厉处罚行人违章,是为了保障人们的交通安全。(  

3请结合上述材料信息,站在小赵的立场,把对话补充完整。

(妈妈送小赵去上学,眼看就要迟到了,人行道上却亮起了红灯。)

妈妈:快!快!快点跟大家一起过去!

小赵迟疑着。

妈妈:你看,大家都过去了,车子也只能让我们先过,再说只有我们站着不过,傻呀!

小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1%,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回收渠道。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

1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为什么说废旧衣物是“鸡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面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进行评价。

李大妈: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抹布了。

沈阿姨: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

李大妈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阿姨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猜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 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22、我会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

(2)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值得敬佩。   

_______

(3)我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_______

(4)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_______

(5)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选择一个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某一瞬间或某一件事,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用详细生动的语言将其记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