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荣辛 碧波万顷

B.慈详 操纵自如

C.妒忌 默不做声

D.筹集 良辰美景

2、下列词语不适合填在题目“他___了”中的横线上的是(  )

A.果断 B.陶醉 C.高兴 D.感动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白云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B.夕阳下,湖面成了金色的镜子。

C.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像电影明星。 D.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出耘田夜绩麻

昼——( )

(2)也傍桑学种瓜

阴——( )

5、根据情景看拼音,写词语。

(1)识破了妖怪的yīn móu______,他拍着xiōng táng______说:“哪里来的妖怪,快快现出原形!”

(2)爸爸在厂里用扳手松luó sī______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传送带,把拇指yà shāng______了。现在,他穿衣服、系niǔ kòu______都需要我帮助。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高速公路代替了________,破旧的土屋变成了________

2、昔日的农民,改革开放给他们________,似春燕在________ ,传递着________,描画着________

7、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满分5 manfen5.com

 

 

8、写出名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 有灵通之意。_______

(2)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_______

(3)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________

(4)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依然 显然)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 显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火用。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木梯,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朴 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你在室内坐着,只觉清风徐徐,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 风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1画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仔细读短文,依次找出一处带有下面说明方法的句子。

列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傣族人家为什么至今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傣族村寨树满寨,花满园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cún chún)   气(gú gǔ性(bīn  bǐng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别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3梅花与____________并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一首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痴

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苦读书

范仲淹读书是有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决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呼呼的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不够舒服,而范仲淹却在这样的寒夜里,面对一盏孤灯,在那里刻苦用功。他坚持要读完当天要读的书以后才去休息。有时候,他冻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提提精神。每当他计划完成后去睡觉时,常常已经是后半夜了。可是,第二天清早,他却又赶紧起床,收拾好一切,又忙着读第二天的书。

(二)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像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三)抄书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四)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好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认真阅读。他说:这篇论文一共二十多页,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地反复学习翻摸,洁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爱人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呵,简直是吃书。

【1】短文向我们介绍的书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摘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类拔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四位书痴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 “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鉴定:________

②罕见:________

③至宝: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________  欺骗—________    戏弄—________    来历—________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写出了行船的__________,也间接写出了船夫的____________

3你能运用上面的描写方法,从下面情景中选择一个试着写一写吗?

课间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答题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片段)

哈利从未见过有哪个地方如此奇怪且辉煌。其他高年级的学生都坐在四张木桌子前,他们头顶上方竟有数以千计的蜡烛在半空中飘浮,将整个大礼堂照得灯火通明,桌上摆满了闪闪发光的金制的碟子和高脚杯。大礼堂正前面的台上还有另一张长桌子,老师们都坐在那里。麦康娜教授将新生们领上高台,叫他们面向高年级学生,背对老师,一字排开地站好。那千百张注视着他们的脸就好像闪耀的烛光中苍白的小灯笼。

分散在学生中的鬼魂将原本模糊的银器变得闪亮。为了避开台下的目光,哈利抬头仰望,恰巧看见点缀着星星的天鹅绒般美丽的黑色天花板,他听见赫敏在他耳边低语:“有人曾对它施了魔法,使它看上去更像外面的星空。这是我在《霍格沃茨的故事》中得知的。”真难以想像其实大礼堂并不是露天的,顶上还有一层天花板。

1这段短文中有一句比喻句,把它找出来,并说明本体和喻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描写的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大礼堂,说说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钓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_____向海里跳_____不然我就开枪了_______________刚喊出_____三_____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_____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给短文第二自然段画横线处加上标点。

2“正在这时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没有明白他爸爸的话”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长为什么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入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大家觉得四十秒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精彩回放

(1)白杨树从来都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 )那么( ),(   )不软弱,也不(   )。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   )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 )一颗( )的心。

(3)《白杨》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采用了( )的写法,以白杨树来比喻(   )。全文按照(   )的思路,歌颂了( )。

(4)黑发不知( ),白发方悔(   )。谈谈你对这句名言警句的理解( )。

 

17、课内阅读。

我想把小手

( )在桃树枝上。

( )着一串花苞,

( )着万(lǒu lǚ)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yà yā)

( )在柳树根上。

( )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1)在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画上“√”。

(2)把下列五个字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3)把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 )的歌声 ( )的营养

( )的土地 ( )的篷帐

(4)诗中“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表达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文阅读。(20)

伞 花

酥油般的春雨牵去了街上的繁华。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躲起来了,川流不息的车辆稀

少了。这时街上却出现了独特的一幕——开满了五彩缤纷的伞花

上班了,从千家万户飞出了一朵朵伞花,在十字街头汇成了一股庞大的伞流。渐渐

地,那伞流又分成了许多支流,流向工厂、商店、学校……这伞是一条条美丽的小河。这伞花,是一朵朵奇特的花。瞧,那位姑娘的伞真美啊!天蓝色的伞布上,花朵簇簇,芳草丛丛。这配着她那时髦的(装扮 打扮)在伞海里变成了一朵醒目的花朵。那边,三位女学生各打一把粉红、蕊黄、天蓝色的伞。她们(饶有兴趣   津津有味)地把伞簇拥在一起,粉红衬蕊黄、映天蓝,竟变成了一朵巨大的鲜花,她们边走边把伞挨在肩上,用红润白嫩的双手轻快地旋转着伞柄。伞上,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曳着银线飞

射出去;伞下,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伞花随着姑娘们的身影在伞海里忽隐忽现(飘

飘移)而去,还不时传来她们那悦耳的笑声。小朋友的伞花飘来了,伞下是一张张

如花的笑脸。老人们撑着黑色自动伞缓慢地走在伞流里……

我仿佛置身在无边的荷塘里,又好像站在彩色的小溪边。我沉思了 谁绘就这雨中

奇景 是谁引来这独特的花朵   是滋润人们心田的春雨  是这造就色彩的时代

1把短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划去。((1)5)

2字是_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字第三笔的笔划名称是_________。

在字典里的解释:慢; 延迟 苏醒;恢复。 缓慢中的应选解释(  )。(6)

3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4)

车来车往,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繁荣热闹(

4归纳文章第二自然段段意。(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填空。((2)5)

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一共写了四种人的伞。他们是__________的伞,___________的伞,__________的伞,__________的伞,其中详写了__________的伞。

6给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无标点符号的句子打上标点符号。(2)

7用直线划出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1)

 

1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独特的叶子

①我知道,救小孩子,要多鼓励。但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以李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同学最为大胆,上课从不认真听讲,也不按要求完成作业,坐相,每堂课都是东倒西歪。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一次,我在走廊行走,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火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当然,我也说话算话。对那些向上了、出彩了的同学都奖励了散文诗集。课间十分,我看着孩子们举着诗集在同学间炫耀,真的很自豪。很多孩子不停地抚摸着书本精致的线装,不停地问:“老师,我出彩了吗?能得到您的奖励吗?”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恍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天听班级三分钟的阅读分享时,他坐姿端正,听得很认真。虽然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但我从来没有让他上过讲台,谁敢说他没有一点点进步呢?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从此,我慢慢给李东加分,希望他能得到我的奖励。

⑥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⑦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 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铪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眼里流露出赞赏的目光,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⑧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⑨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激动地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 你出彩了,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⑩我铿锵的声音突然嘶哑,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作者 潘银璋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情节,在表格内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情节

“我”的心情变化

李东不爱学习

忧心

李东听阅读分享很认真,但“我”从没让他上台分享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

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________________

【4】默读第⑦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用不同的批注符号批画下面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并在横线上进行赏析。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 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

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理解文末第⑨段的含义,表达了我此时什么样的情感。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激动地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了,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人们保护环境。 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发现你学习劲头很足,我奖励你周末去郊游。”(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不会没有钱!(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花园

1.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十分艰苦。(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波把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的消息传遍了世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星期天,我写完了作业,就在屋里看《西游记》。正当我看得有声有色的时候,爸爸走了进来,问:作业检察了吗?我漫不经心地郑重地回答:保证没错。爸爸庄严地说:再看一遍!别那么自信,作业不能有一点马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题目:今天真快活

要求:①写一样使你快活的事,内容写具体,层次要清楚。②要有真情实感,写出为什么快乐和怎样快乐。③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