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以下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B.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C.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D.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聒噪(guō) 嫉恨(jí)
B.更换(gēng) 累赘(lĕi)
C.妒忌(hù) 怡人(yí)
D.凛冽(lĭng) 袅袅(niăo)
4、古诗中有许多数字,请给下面诗句填上合适的数字,并想一想它们的作用。
(1)( )个黄鹂鸣翠柳,( )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竹外桃花( )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3)南朝(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4)( )个星天外,( )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城阙辅( )秦,风烟望( )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倭瓜(______) 蚌壳(______) 弓弩(______) 水寨(______)
威吓(______) 迸裂(______) 矜持(______) 杜撰(______)
6、写出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4分)
程门立雪( )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 )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
三顾茅庐( )卧薪尝胆( )
7、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描写梅花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形容夏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蓝,是因为湖面高出海平面3197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晶莹明澈。
文中采用了( )说明方法,写了青海湖的( )特点。
9、阅读理解。
张大力
冯骥才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有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像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短文中写道“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笑嘻嘻”有什么作用?全文中与之关联最紧密的话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 )
A.短文中的张大力能轻而易举地举起石锁,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B.短文中的张大力不但能举起石锁,还向老板要银两。
C.这篇短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却一波三折。
D.短文中的张大力举起石锁,不仅没有得到老板的银两,还让旁人笑话他。
【6】短文强调“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的原因是( )。
A.这块石锁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村里的人们谁也不会去动它。
B.聚合成的老板是为了证明这块石锁的石料是坚实耐用的好料,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C.人们知道张大力的力气很大,谁也不愿意和他争高低。
D.为了强调石锁之重,为下文表现张大力的力气大做铺垫。
10、课内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1】第一自然段通过对沃克医生_______和_______的描写,说明这项手术的_______。
【2】最能表现病人忍受着极大痛苦的四字词语包括“_______”“_______”,这里表现出他的_______。
【3】这次眼部手术一共七十二刀,病人之所以能够清楚地记得,是因为( )
A.病人的神志清醒。
B.病人没有打麻药。
C.病人意志坚定,遭受的痛苦极大。
【4】沃克医生对待手术之前的态度是“_____”,这次的表现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概括。
【5】仿照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节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
【1】选段通过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失去爱子后内心巨大的悲痛。
【2】“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时,毛主席主要思考的是_____
A.战士们都是血肉之躯,父母所生。 B.如果不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会破坏两国的友谊。
C.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 D.岸英是自己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A.对儿子的深深眷恋 B.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C.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 D.对儿子逝世的极度悲痛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ó)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词语选择恰当解释。(在序号前面画“√”)
菲薄:(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 (2)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______和第______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选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也可以用文中________这个四字词来形容。这一段是按照_______的结构方式写的。
【3】用“﹏﹏﹏”画出体现船夫“操作自如”的语句。
【4】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写的是什么?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西湖的绿(节选)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提,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油油的苏提,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即苏轼,他在杭州任职期间曾浚湖筑堤)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的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波的绿色表现出的茁壮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杨,翩然起舞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苏堤________ 浚湖________
嫩枝________ 裙袂________
【2】照样子填空。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如________,如________,如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首先概括介绍了黄龙洞绿得________,屏风山绿得________,九溪十八涧绿得________。接着重点介绍了________很有特点的绿。
【4】树身上的绿苔给作者的印象是怎样的?花港中荷叶的绿作者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以“绿”为中心,为西湖设计一条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昂贵的哨子
那时,我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一天,我拿着钱朝一家专售儿童玩具的商店跑去。突然,一阵哨音把我给迷住了——一个男孩子手里拿着只哨子在吹呢。于是,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也买了一只。
回到家里,我得意扬扬地吹着哨子满屋乱窜,家里被我吵得鸡犬不宁!当我一说出哨价时,哥哥姐姐还有堂兄堂姐们全嘲笑我是个十足的傻子,糊里糊涂被骗了四倍的价钱,用多付的钱又可以买许多好东西呢!我感到十分委屈,伤心地哭了。
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对我以后起了不小的作用。常常,当有人怂恿我去买那些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我便提醒自己:“可不要为一个‘哨子’就出大价钱呀!”因为我已经懂得了节省开支。
在我成年进入社会后,通过人们的言行,我看到了形形色色为了他们的“哨子”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人!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为了求得王室垂青,百般钻营,甚至丢掉了贞操美德,弄得众叛亲离!那些沽名钓誉的政客,不惜一切代价卷进政治风云,却因贻误了正事而败落破产!那些悭吝的守财奴,为了发家致富,一毛不拔,放弃了同胞的尊重、朋友的友谊,以及人类行善的德行!那些贪图享乐的庸人,碌碌无为,只顾寻欢作乐,却变成了弱不禁风的病夫!那些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整天沉溺在精美的服饰、堂皇的住宅、华贵的车马中,不顾财力不接,以致债台高筑!
“可怜!”我不由得叹息道,“为了一只‘哨子’你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得不偿失,真是愚不可及啊!”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大凡人世间的苦楚都是由于没有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估价,盲目行事,而付出过高的代价造成的。
【1】文中说“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我”为什么感到羞耻?用“ ”在文中画出答案。
【2】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哨子”指的是_____,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哨子”指的是_____。
【3】第4自然段列举了五种典型的为“哨子”而付出惨痛代价的人,分别是__、___、___、____及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
【4】为什么“我”会觉得那些为了一只“哨子”而付出昂贵代价的人“可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揭示道理的中心句,并结合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课内阅读
①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白来水笔,一个钢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了,猜聚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弹,右手拉出情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弹,右手拉出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此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出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本梳理。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 )。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田忌输了,但他( ),-点儿都不着急。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场,赢了齐威王。
【1】填空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不动声色的含义并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 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ǎo dào)退,我们的眼(睛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删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是围绕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可以用“_____”一词概括。
【4】选文的写作方法是_______,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方面。
【5】“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_____),再在(_____)画,“拥”的字义有:①将有;②抱;③聚到一块儿;④围着。在以下句“拥”应选哪种义项?(填序号)
(1)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_____)
(2)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_____)
(3)张家界成了人类共同拥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_____)
(4)船很宽敞,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_____)
19、课外阅读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 “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3分)
亮晶晶: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断断续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2个这样的词吗?(3分)
(文中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 )比作了( )。(2分)
(4)用“——”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你也能写一个拟人句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1分)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1分)
20、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杏树发芽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在这金色的海滩上完成一座最美的雕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姑娘救了那只受伤的蝴蝶。(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缩写句子。
(1)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那小巧的扁桃状胸针上烫着金光闪闪的字。
(3)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呼喊
(4)扬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22、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3、习作
缩写你读过的一个故事或本单元的一篇课文。(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