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鹦鹉螺号潜艇的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鹦鹉螺号下水后,仅露出海面十分之一,如果想要完全潜入海中,需给储水仓加满水。
B.电是鹦鹉螺号的生命,尼莫艇长利用海洋发电,为鹦鹉螺号提供热、光和动力。
C.鹦鹉螺号顶部凹槽里配有一只小船,能够浮出海面,靠一根电线和鹦鹉螺号保持联系。
D.鹦鹉螺号的设计是尼莫艇长和十几位著名的法国设计师共同完成的。
2、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支撑起________________;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________________;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________________;凭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
A.一方蔚蓝的天空 一片肥沃的土地 一座巍峨的山峰 一幅精美的画卷
B.一方蔚蓝的天空 一座巍峨的山峰 一片肥沃的土地 一幅精美的画卷
C.一幅精美的画卷 一片肥沃的土地 一座巍峨的山峰 一方蔚蓝的天空
D.一座巍峨的山峰 一方蔚蓝的天空 一片肥沃的土地 一幅美丽的画卷
3、“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威尼斯小艇的价格和汽车差不多。
B.此处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由此可见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C.因为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当地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艇。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抓耳________ 拱伏________ 七手________
马马________ 唤弟________ 喜不________
1.形容做事马虎、随便。_________
2.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_________
3.肉体和精神上都疲乏疲惫。_________
4.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_________
5、把下列的名言或诗句补充完整。
(1)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3)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_____。
(4)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____。
6、区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6分)(合理即可)
诞( ) 椽( ) 驱( )
延( ) 缘( ) 躯( )
7、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大悟 碧波(_______)(______) (_______)妙(_____)伦
茂林(______)(________) (______)天(_____)地 (______)(________)背井
(1)经过老师的讲解,我 _________________,原来这道题这么简单。(选词填空)
(2)与画“ ”的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而立,________不惑。”
(2)老爷爷笑着说:“我七十岁了,________之年,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有精神。”
(3)小小十三岁了,正值________年华,活泼可爱。
(4)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_________,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
(5)说一位老人已经六十多岁,可以称其“年逾____________ ”
(6)“期颐” 指人__________,“ 及笄 ”指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2】画“ ”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这句话是对孩子的_____描写,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________。
【4】判断船长逼迫孩子跳水的原因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孩子处境太危险,只有跳到水里,水手把他搭救上来,才有可能脱险。 (______)
(2)船长知道孩子渴望跳水,但缺少勇气。 (______)
10、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回答问题。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 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 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
【2】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沾沾自喜(_______) 笑眯眯(______) 嘲笑(_______) 神情自若(__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5】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
【6】经过晏子的反驳,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填空。
他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一点儿也没有听到妻子在后面的呼唤。
其中“一点儿也没有”表达了什么?
12、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房东
①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
②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
③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
④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对水;面包也不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鱼、肉、鸡、鸭等荤菜。
⑤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地慈善机构,并且(帮助 资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⑥[ ]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 ]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⑦住在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兴然 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⑧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 惊呆)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写着理解和尊重。
⑨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币,又马上捡了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 谁捡到 谁捡起 谁丢了 谁哭泣 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⑩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⑪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时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⑫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⑬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括号里划去不恰当的词语。
【2】用横线划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难以下咽(yān yàn yè) 散落(sàn sǎn) 纸屑(xuè xiè)
【3】在文中[ ]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给第九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美其名曰:_____________________;慷慨解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仔细阅读文章,再回答问题。
(1)分别用“______”和“ ”划出表示房东先生富有和贫穷的句子,这两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___________。
(2)既然他这么富有,为什么还要节俭?他对自己吝啬,对别人为什么这么慷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⑧段中写“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请你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我“惊讶、犹豫、脸红”的原因。
①“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犹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脸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结尾出写道:“我懂得了________”“我”懂得了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将句中空缺的内容补出来。(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和蚂蚁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乎乎地说:“ ”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 ”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 ”上补全对话。
【3】把短文分成四段,并写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完全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_______。隶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汉字的演变表中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_盆_______碗,_______灶_______床,_______过来,__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1】将下列动词还原到文中。
占 争 抢 夺 搬 移
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__盆________碗,________灶________床,________过来,___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写出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力倦神疲:________。
【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1】这段话写出了大拇指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课文,想一想这平平常常的手指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劣( ) 力倦神疲( )
【2】这段话写了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猴性大发,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写出了它们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从画横线的句子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画曲线的句子是对石猴语言的描写。通过语言来写人物性格,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
【6】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话对猴子的( )进行了传神的描写。
A.表情
B.外貌
C.动作
【8】下面是关于这段话意思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
B.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C.众猴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弄得力倦神疲。
18、课外阅读。
水都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著名水都,位于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个新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陆上相通。“威尼斯”本是“最宁静的处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城中的177条河道纵横交错,把陆地分割为118个大小岛屿。长约4千米、宽约30~70米的大运河,穿行在群岛之间。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各样的建筑。许多建筑仿佛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有的小岛上的居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中,同对面岛上的邻居谈天。岛与岛之间有400多座桥梁相连。石桥的形式多样,各具风姿,尤以市中心的里亚托桥最为著名。里亚托桥建于16世纪末,是一座大理石独孔桥。桥长48米,宽22米,桥心有亭,两侧排满了小店铺。
威尼斯也是一个以船代车的城市。人们来到这里,必须弃车,乘船或步行入市。威尼斯的河道中有各种各样的船只,有水上“公共汽车”——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车”——小型汽艇,有各种“水上商店”——售货船,还有救护艇、消防艇、垃圾船、娱乐船……有一种当地特有的小划船“贡多拉”,它平底,黑色,首尾尖尖翘起,人站在右边用长桨划行。多被当做旅游船使用。多种多样的船只南来北往,穿梭于大小河道上,构成了水都特有的繁华景象。
【1】“威尼斯”的本义是_________。
【2】本文的结构布局怎样的?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尼斯特有的小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都威尼斯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汉字与中国心》,完成练习。
①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②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③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这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选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能使爱过中华文化教有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④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干,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 ”;春雨时吟“ ”;中秋时吟“ ”;送别时吟“ ”,喜悦时吟“ ”;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路”……古典诗词已经规定和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⑤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潮难已: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的第4自然段,将合适的诗句的序号填在短文横线上。
①漫卷诗书喜欲狂 ②明月几时有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 ④好雨知时节 ⑤劝君更尽一杯酒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不适( ) 特别( ) 吝啬( ) 赞成( )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汉字的特点? ( )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5】下列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的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6】联系现实,结合本文说说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写出两句有关学习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写出一幅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实践。(3分)
我在本学期积累的一句歇后语是: 。
我还能用它写一句话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明天早上我要提前去上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请选择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语句要通顺,书写要端正,不要背诵例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