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内心,下列体会不正确的一句是(   

A.“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斥完母亲,外祖父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表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无比珍爱。

B.“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表现了毛主席内心十分悲痛。

C.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表现了刘伯承很在乎手术的刀数。

D.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中名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 ——表现了沃克对刘伯承的敬佩。

2、下列几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jiàn)    牙()     嘴(liě)   开(

B.hu能应() 荣)   拳擦掌(

C.yínɡ)   兴致勃()   船chānɡ)   动(niǔ

D.ɡōu)     航海(hánɡ笑(dòu盾之坚(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餐厅的一头是间空屋,堆着几张乒乓球桌﹐另一头是厨房﹐那里住着一个新来的厨子。

B.我看到同桌捧着一本书,在乒乓球桌那里﹐他手里拿的可能一定是你的书。

C.也许她和我一样﹐是一个羞怯而不惯于和陌生人讲话的人,也许她也是鼓了极大的勇气才来和我说话的。

D.他脸上挂着卑微的歉意,说着一口难懂的福州口音。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   ) 妨碍——(   )

 

 

5、甜甜和她的组员们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总结,得到了以下结论,请你阅读并补全内容。

结论一:汉字的发展历程(演变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古往今来诞生了许多书法大家。如“书圣”——__________,“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__________、赵孟頫,等等。

结论三:汉字的文化价值: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6、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伏——________ ________

革——________ ________

库——________ ________

召——________ ________

章——________ ________

正——________ ________

7、根据语境写词语。

我喜欢在hú dié_____飞舞、mà zha_____欢跳的园子里读书。遨游书海,我认识了shén jī miào suàn_______的诸葛亮、喜欢dù jì_____的周瑜、shuāi jiāo_____时机智灵活的嘎子、不搞tè shū_____的毛主席、赛马时胸有成竹的孙膑,我喜欢jùn mǎ fēi chí_____的荷兰牧场,也喜欢河道zóng héng_____交错的威尼斯。

8、用四字词语代替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

(1)他精神振奋地走上讲台。________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像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________

(3)小胖墩儿身体高大粗壮________

(4)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在原文上标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并从中挑选三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选段中描写水手们的相关的语句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1)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______

①引出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描写。

②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③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2)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____

① 水手的大叫惊动了船舱里的船长。

② 水手的大叫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出境的危险。

③水手的大叫把猴子吓跑了。

10、阅读

绿林深处白鹭飞

①初夏时节,风清日丽。我们终于来到了武安镇清泉村。

②绿绿的秧苗站稳了脚跟,正婆娑着散发出无尽的青春。稻秧田错落有致,田间阡陌纵横,沟渠流水汤汤,清澈澄碧。金色的阳光裹着绿色的风的衣裳,在树梢上舞蹈,在房舍间穿梭,在水洼洼里谈笑。白果树、杨树、桃树、桑树围着一坡又一坡的村舍低声絮语。

③走过一个又一个小山坡,车子停靠在一户人家门前。一棵高大的杏树遮天蔽日,树下落了一地浅黄的杏子。柴垛、沙堆间有小鸡呢喃着觅食,门前、草丛中有狗在撒欢。

④眼睛越过门前的稻秧田,对面是一片深绿色的杉树林,山林外围是嫩绿色的杨树,树林越深,绿色也渐渐由浅至深,至深处则似一块墨绿色的玉镶嵌在广袤的天际。林间不时地传出“咕咕嘎嘎”的鸟鸣。灌入耳郭的丝丝风声捎着鸟鸣声,不断涌动着你宁静的思绪。

⑤放眼望去,树木葱茏,绿荫滚滚。绿林上空,蓝天载着悠悠浮云,天蓝得纯净,云白得耀眼。阳光丝丝透进,在树林间快活地闪烁着,跳跃着,林间点缀着若隐若现的白色,像盛开的广玉兰花。定睛一看,枝头上正密密麻麻地停栖着上千只白鹭!不知是否林间有人惊动,一阵风过,一片白鹭群飞而起,正扑棱着翅膀向空中齐飞、滑翔,再栖落,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咕咕嘎嘎”的鸣声不绝于耳,让人疑是误入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千年诗行中!

⑥我们惊喜地走在田埂上,向杉树林近处走去。抬头仰望,丛林中,只见它们昂着高贵的头,君临天下。那雪白的羽毛,修长纤细的腿,体态婀娜如舞蹈的少女,姿态优雅又如高贵的绅士。有的在枝头筑巢,嬉戏逗趣;有的引颈吟唱,翩翩起舞。它们体态轻盈,或奋力展翅,跃跃欲飞;或相依相偎,成双成对,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偶尔回头,也见绿绿的稻秧田里。时有一两只缓缓飞落在明净的水田边洗喙叼鱼,稻田便成了一幅嵌在镜框里的画。让人不由想起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诗句。

⑦暮色将近。一群群归巢的白鹭自由地滑翔,优美地降落,影影绰绰,还有几只在林间,辗转低回着翩然而落,在薄暮中构成一幅曼妙的剪影。

【1】“满眼都是绿色的世界。”这句话放在文章第几段的开头最合适(       

A.②

B.③

C.④

D.⑤

【2】仔细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绿林中的白鹭,先闻鸟声,再观其行。( )

(2)短文两次引用诗句,描绘的景象是一样的,表达的情感也是一样的。( )

(3)短文多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乡间迷人的田园风光。( )

【3】第⑤段是怎样描写白鹭的?请你至少从两个方面来评价这段话在表达上的特色和表达效果,分点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 ”的部分写了白鹭在枝头的种种活动,最后却说“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这前后是不是矛盾了?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展,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晚。“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一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下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梅!”儿子又一口,起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俩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很紧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要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藏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人便宝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你概括文中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________________总结

2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之情。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

B. 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 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长。

D. 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

12、阅读理解。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 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出来迎。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几段文字节选自课文《____》。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既是一部 有价值的_______,又是一部杰出的_______,被鲁迅先生称为“______________。”作者是汉代的_______

【2】请按要求在文中找句子。

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

请用“______”划出具体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3】细读文中带点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根据选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 )算盘 ( )螺丝 ( )机枪   ( )电话 ( )纽扣

【2】下面对食指的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

A.敢于冒险

B.机敏

C.勤奋卖力

D.最肯吃苦

【3】用“  ”画出描写食指外形特点的句子。

【4】你认为食指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chóu chú chóu zhù)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àn  yīn)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gé  gě)裹尸还。

1用“√”给文段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画“____”的句子是对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的心情。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则表现了他有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还”在这里读___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_。这里的“忠骨”指__________________,称之为“忠骨”是因为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读到“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试着把毛主席当时的神态、动作等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是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②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这两个段落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画括号的句子是对老人的__________描写,从这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____________的老人。

3   画出第二段中描写老人给海鸥喂食的语句,并写一写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方法,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天上回来的朋友

雨下得好大啊!青蛙在荷叶上淋浴,听到一阵阵快活的喊声: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接着,还有叮咚叮咚往池塘里跳的声音。

你是谁?从哪里回来的?青蛙问。

从天上回来的呗。跳进池塘的朋友回答。

谁送你去天上的呀?

太阳公公送我到天上。

去干了些什么?

风阿姨带我走四方。

后来呢?

遇见寒冷大姐姐。

她怎么样?

把我送回到池塘。

青蛙听着听着,一点也不懂,正想再问。荷花摇摆着身子,对青蛙说:这是个谜语啊!跳进池塘去的是谁,你猜猜就知道了。

青蛙想了想,嚷着说:猜出来了,原来它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活____

送走____

寒冷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用横线在文中画下来,你也试着写2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跳进池塘里的是谁,你猜出来了吗?它是____

4仔细读短文,找出青蛙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听不懂荷花和从天上回来朋友的对话,你看懂了吗?如果你看懂了,你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了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映在还乡河上(   )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   )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1把短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3你认为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语段。

这是一只(非常 十分)漂亮又可爱的鸽子。它全身(穿着 披着)灰褐色的羽毛,嘴尖尖的,嫩黄嫩黄,上面还有一撮灰褐色的绒毛。它眼睛虽然很小,但滴溜溜地转动着,显得特别有神。鸽子翅膀上的羽毛有点(特别 特殊),灰褐色上罩着一层绿莹莹的(光泽 光芒),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这时鸽子张开了翅膀,呼扇了几下,看上去真像两把五颜六色的扇子,美丽极了。鸽子的脚是红色的,爪子尖尖的,脚踝上还套着一个塑料圈。听老师介绍说,那是脚套,是信鸽的标志。

1联系上下文,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选词填空漂亮 美丽特别 特殊

望儿山有一个(   )的传说。

小姑娘的裙子好( )呀!

张刚是一个( )听话的孩子。

这束鲜花有着( )的意义。

3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把鸽子的样子写清楚的。(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嘴、眼、羽毛、翅膀和脚。

羽毛、嘴、翅膀、眼和脚。

翅膀、嘴、眼、羽毛和脚。

羽毛、嘴、眼、翅膀和脚。

4这段话是围绕(   )句话写的。

5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6请选择第二层的层意。

写鸽子的可爱。

写鸽子的美丽。

写鸽子的样子既美丽又可爱。

 

1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在江苏南京举办。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引得古今诗人画家赞美,更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成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材料二:国内较知名的梅花专类园植梅规模对比

园名

植梅面积/公顷

品种数量/个

梅花数量/万株

南京梅花山

102.2

350

3.5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

53.3

320

2

无锡梅园

54.1

140

1

青岛梅园

53.3

130

2

 

 

材料三:梅花图

1根据你了解的梅花的特点,为材料三的国画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   )

A.国色天香 B.冰姿玉骨 C.亭亭净植 D.娇艳动人

2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的举办地是湖北武汉。________

(2)梅花受到人们喜爱,不仅因为它清雅俊逸的风度,还因为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________

(3)南京梅花山的植梅面积、品种、数量等在国内较知名的梅花专类园中都是最大的。________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已是悬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诗句中梅花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道德的。

1.难道我不该指出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吗?

 

2.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表达与交流。

       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童年里包含着我们的快乐、伤心、苦恼……每一次经历都给我们留下特别的滋味。童年的哪一次经历最让你难忘?请你将它写下来。要求:题目自拟,把事件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