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清贫》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表达情感。

B.《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故事。

C.《水浒传》中有很多人物,如: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宋江、玉麒麟卢俊义。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B.人们就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

C.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D.唐代的欧阳询是著名的书法家。

3、下列词语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拟(nǐ)定     参谋(móu)

B.奔赴(fù)       踌躇(zhù)

C.特殊(shū)       签(qiān)字

D.施(shī)行     筹(chóu)集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我会辩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偏__________   析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编__________   晰__________

5、请你默写出《冬阳·童年·骆驼队》中你最喜欢的段落。(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句子中的意思给下列词语找近义词。

愈——( )        欺凌——( )        境遇——( )        秉性——( )

7、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择相应的歇后语填空。(填序号)

A.刘关张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

B.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___

C.孙猴子的脸——____________

D.关公赴会——___________

1.这六月的天气,可真是_____,刚刚还晴空万里,现在却大雨倾盆。

2.我们要搬家了,很多旧东西都成了_____了。

3.他们几人这么多年的兄弟之情,也称得上是_____

4.别看我们班长个子小,可性格豪爽,快言快语,做什么事情都是_____

8、填空

梅花经霜傲雪,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一直为人们所赞颂。梅与____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cún  chún)!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  yuè)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 )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________历尽多少磨难,________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___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2】给句子画横线处填上关联词语,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________历尽多少磨难,________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___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外祖父是通过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他赞美梅花的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

【4】用“________”画出表现梅花魂的句子。”

10、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náo)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伸手缩颈”“抓耳挠腮”形象刻画了猴群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2“猴性顽劣”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石猴成为美猴王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由画“  ”的句子你能想到下面哪个成语?(  )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3选文围绕“___________”一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 的结构方式。

4选文不是从下面哪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   )

A.行船的速度极快。

B.在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

C.能做急转弯。

D.来往船只很多。

5选文侧重的是   描写。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12、课外拓展阅读。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注】①掌:用同“撑”,支撑,忍耐。

【1】选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元妃省亲

B.刘姥姥逗笑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通过刘姥姥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她是怎样逗众人笑的。

B.捉弄刘姥姥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的,从“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等语句中可以看出。

C.凤姐精明机智,善于抓住机会,故意让刘姥姥出丑来逗大家笑,进而取悦贾母。

D.刘姥姥在这场饭局中是个笑料,她却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受到了贾家的热情款待。

【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述的内容是凤姐等人捉弄刘姥姥的部分,它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众人为什么“先还发怔”,后来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画出选文中具体描写众人笑的句子。读完句子,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最少写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与男孩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慰问 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腿上的皮都蹭破了。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父亲那双冷漠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 刚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转过身。迈着大步走开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假装不在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的眼神。两行热泪(滑 流)过他的脸颊。

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依旧坚定。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分别体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心理?

第一处表现了父亲________

第二处表现了父亲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小李毕业后被分到了西部一座小城的居委会。

那年冬天,小李所在的城市画出了最低生活标准线,不上这个线的便属贫困户,在年前可以获得一些帮助。

小李与同事们背着大米与油等挨户走访这些人家,他们看到了露出棉絮的被褥,看到了补了还露的搪瓷脸盆,那些黑乎乎、灰蒙蒙的贫困状况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可是当他们寻着地址推开了又一户时,小李以为,他们一定是走错了人家,

这一家窗明几净,有冰箱和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有立的很整齐的书籍……然而,他们没走错,

这家的男人在几年前病逝,欠下了很多钱。两个孩子,有一个带残疾。女人一份薪水养了三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但这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样明朗 她说 冰箱、洗衣机都是领导淘汰下来送给他家的 用的也蛮好的 孩子懂事 做完功课还帮他干零活

这时,小李才发现漂亮的门帘是用纸做的,那些书全是孩子每个学期用过的教科书,灶间的调味品只有油和盐两种,但油瓶和油罐擦得发亮。最让小李惊奇且起敬的是进门时女主人递给他的拖鞋,那鞋底是摩秃了的旧解放鞋的底,齐齐地沿圈剪下,再用旧毛线织出带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

他们在这一家总共停了十来分钟,比别人家稍稍长了一些,小李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确实贫困,但他也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的不贫困,他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因为他们即使贫困如此,也不潦倒。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贫困——______ 状况——______ 暖和——______ 明朗——______

【2】在短文第六自然段中依次填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3】小李刚走进这家时,为何认为是走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家的“贫困”表现在哪里?“不贫困”又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相信这一家不会贫困太久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ī   zhǐ) 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_____”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段的写作方法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外孙取名旦旦,已经长到两岁半,常有“惊人”之语出口。每每听到,先是诉:猝不及防,随之便捧腹,或忍不住而喷饭,且不能忘。

他很贪玩,几乎没有片刻的闲静,即使吃饭,仍然是手不闲脚亦不停。这时候,我便哄(hǒng hōng hòng)他说,你不好好吃饭,屁股上都没肉啦! 顺手便捏一捏他的小屁股,再鼓励一番,好好吃肉,屁股上就长肉啦。他便真听了话,张口接住他妈妈递到嘴边的一块肉,刚嚼了两下,估计还未嚼碎,便急忙咽下,跑过来,背过身,撅起小屁股:“爷爷你再摸一下,看看长肉了没有?”在一家人的哄(hǒng hōng hòng)笑声中,我只好将错就错:“长了长了!再吃再长!”我亦忍不住笑,这才叫立竿见影!

旦旦吃了一块豆腐,蹦过来,转过身,又一次撅起小屁股,认真地说:“爷爷你再摸一下,看看屁股上长豆腐了没?”哇!一家人全部放下碗,停住筷子,笑得前仰后合。

然后就没完没了。一次连一次地重复如前的动作和姿势,一次比一次更加认真地问:

爷爷你再摸一下,屁股上长蘑菇了没?

爷爷你再摸一下,屁股上长木耳了没?

我已经再没劲儿笑了,无可奈何地对他说,旦旦的屁股成了副食品超市了。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读音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猝不及防:___________________

立竿见影: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旦旦”非常可爱,请根据短文内容做一份“旦旦成长印迹”

旦旦成长印迹

性格特点

_________

“经典”动作

___________

童言稚语

_________

家人反应

__________

【4】画线句子中“再没劲儿笑”“无可奈何”这些词语是否表达了爷爷的无奈和厌烦?请结合短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煮酒论英雄

一日,关羽、张飞不在,刘备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奉丞相之命来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曹操。曹操笑着说:“你在家做大事啊!”吓得玄德面如土色。曹操拉着玄德的手,走到后园,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啊!”玄德听了才放心,回答说:“没事消遣罢了。”随至小亭,已经设好杯盘:盘里放置着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然乌云滚滚,骤雨将至。曹操说:“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玄德说:“我见识浅薄,怎么认得出谁是英雄呢?”曹操说:“不要太谦虚。”玄德说“天下的英雄,实在是没有见到过啊。”曹操说:“即使没有见到过,那也听过他的名声吧。”玄德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能称为英雄吗?”曹操笑说:“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玄德说:“有一个人人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能称为英雄吗?”曹操说:“刘表虚名无实,不是英雄。”玄德说:“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是个英雄吗?”曹操说:“孙策借着父亲的威名,不是英雄。”玄德说:“那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又怎么样?”曹操鼓掌大笑说:“这些碌碌无为的人,何足挂齿!”玄德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道了呀。”曹操说:“能叫做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玄德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玄德,然后又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两人而已!”玄德听到这句话,吃了一惊,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不禁掉在地上。这时正好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玄德才从容低头拿起筷子和勺子说:“因为打雷被吓到了,才会这样。”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玄德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何况我呢!怎么能不怕呢?”曹操这才不怀疑玄德。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消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足挂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曹操和刘备“论战”几个回合的内容。

第一回合:曹操迂回试探,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回合:曹操步步紧逼,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回合:曹操识破英雄,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煮酒”请刘备“论英雄”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几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很多长得很像的汉字,稍不留神就认错了。例如:“壶”是装水的容器;“壸”(kǔn)是宫里的路。“赢”,获胜;“羸”(léi),瘦弱。“衹”(zhǐ),“只”的繁体字;“袛”(),短衣汗衫;“祇”(),地神;“祗”(zhī),恭敬。“戊”(),天干第五位;“戌”(),地支第十一位;“戍”(shù),军队防守;“戎”(róng),古代兵器的总称,军队,军事。

【材料二】“赢”由五个汉字组成。有人说,它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指危机意识;“口”指 ;“月”指 ;“贝”指

“凡”指

【材料三】据说,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进行中原大战。战前,冯、阎商定在河南北部的沁(qìn)阳会师,集中兵力一举歼灭蒋军。冯玉祥的一位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阳”。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千米。只因多写了一笔,部队瞎跑了几百千米,最后导致冯、阎联军惨败。

【1】根据【材料一】,依次填在下面“ ”上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庭    ② 弱   ③ 仰   ④

A.壸 羸 祗 戍

B.壶 羸 袛 戌

C.壸 赢 祇 戎

D.壶 赢 衹 戊

【2】将下面内容依次填入【材料二】中的四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时间观念 ②平常心态  ③沟通能力  ④取财有道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3】从“赢”的构成,我们可以体会到(多选)( )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

B.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优秀传统思想可为当代人提供许多重要启示。

【4】【材料三】中,冯、阎联军惨败的原因是( )

A.选错决战地点

B.联军内部不团结

C.冯玉祥的参谋写错字

D.联军兵力不敌蒋军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冯、阎联军惨败的原因是( )不强。

A.时间观念

B.平常心态

C.沟通能力

D.危机意识

【6】阅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书院,可以免费就学。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范仲淹的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把设问句改为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观察自己的校园,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主要特点写一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我们学校的画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