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属于运用谋略取得成功的故事的是( )
A.草船借箭 B.围魏救赵 C.空城计 D.纸上谈兵
2、姑娘嫣然一笑,说:“你不怕我跑了吗?”姑娘的这一笑一问表明( )
A. 她相信我的诚意,看出“我”的紧张和尴尬,为了帮“我”摆脱窘境。
B. 她想确认一下如果她拿走了“我” 抵押的手表,“我”会不会后悔。
C. 她认为我拿手表抵押三角钱,这种行为很可笑,因此故意反问“我”。
D. 她觉得既然是“我”主动拿手表抵押欠款,她是可以拿走“我”的手表的。
3、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弗能应也。我叫他,他应答了一声。
B.守住阵地。守卫家园。
C.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他遭人陷害。
D.冀复得兔。重复使用。
4、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__________)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__________)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__________)
5、根据要求写诗句。
(1)本课中描绘出乡村傍晚幽静美丽的自然风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孩子们“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提在手中”这一过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然”字组词并填空。
(1)曹小三( )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2)曹小三听说师傅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活前,他看见师傅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 )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3)每一面墙刷完,曹小三的目光都要在刷子李身上搜索一遍,( )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7、我会辩字组词。(4分)
渲( ) 僵( ) 偏( ) 析( )
喧( ) 疆( ) 编( ) 晰( )
8、比一比,组成词语。
萎( ) 汲( ) 赖( ) 旦( ) 雅( )
委( ) 极( ) 懒( ) 但( ) 稚( )
番( ) 锻( ) 炼( ) 勃( ) 忧( )
翻( ) 段( ) 练( ) 脖( ) 优( )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点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捧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劲。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以猜一猜它的意思。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捧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下面对选文中画“—”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A.句中特写了老虎的叫声,老虎一声吼,好像起了霹雳,声音大得能震动山冈。
B.“铁棒也似虎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老虎的尾巴比作铁棒
C.句子通过写老虎的叫声和尾巴,表现了老虎的凶猛,侧面衬托了武松的勇敢无畏。
D.写老虎是为了写人,老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加了不得了。
【2】老虎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武松先是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沉着应战,消耗了老虎的体力和气性,然后又“__________”起梢棒从半空“__________”下来,可见武松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0、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被大虫扑来,只一( ),(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 )将起来。武松只一( ),( )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 )在一边。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_。
【3】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振得那山冈也动”写出了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失去记忆的老人
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条主要街道上,上下班时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在街角站立。他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像一尊雕塑。我到瑞典不久,人们就建议我去看看这“街头一景”。
那是立春后的一个早上,我匆匆去上班,果然在那个街角看到了他。在我驻足的一两分钟里,他向右踱着碎步,头偏向右方,做着“向右看齐”的动作,然后又甩过头,保持垂首并脚的立正姿势,“他可能是个退伍军人。”我脑子里一下子闪过这个念头。我向路过的几个行人打听,这位老人是谁?为什么站在这儿?他们不是摇摇头,就是摊开两只手。
瑞典夏天阵雨多。有一次我经过那位老人身边,正赶上下雨。他既没穿雨衣,也没打雨伞,仍然笔直地站在街角。雨水顺着他的头发流到面颊上,他好像根本不知道似的。我立即将伞撑到他的头顶上,直到雨住了,才离开,他没说一句话,甚至也没看我一眼。
后来,我去了丹麦,入冬才返回瑞典。第二天上班经过那条街,没有碰到他,心里空落落的,下班后,飘起了大雪.我急急地赶到那个街角。老人正在那儿站着,帽子上落满了雪,胡须上挂着白色的雪花,活像一位圣诞老人,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他身边抓雪玩.眼光不时飘向老人,我便走过去问那男孩:“你认识这位老人吗?”“他是我爷爷,”我猜中了,便又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我猜你爷爷在给什么人站岗、是吗?”“给国王。”孩子脱口而出。我便顺着孩子的思路、故意逗他往下讲:“可是.国王不是住在皇宫里吗?你爷爷怎么在这儿站岗呢?”孩子眨了眨眼睛,像在想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又去抓雪玩。当时我真想走过去同老人谈一谈,但望着他那庄重的神情,这个念头立刻打消了。
我一直被老人的“谜”困扰着。有一天,因工作需要,我请所在地区的值勤警察吃饭。无意中,我提到了那位奇怪的老人,警察们听后面面相觑,空气好像一下子凝住了。我不知道自己闯了什么祸,正想把话题岔开,一位警官缓缓站起来,整了整自己的制服。神情庄重地说:“他是我们的前辈本德森,是一位干练的皇家卫队军官,受过多次嘉奖,三十多年前,他统领的马队受惊,为了士兵和其他人的安全,他死死拉住惊马,被拖出去几百米远,险些丧命。”我屏住呼吸听着,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那位警官停了停,接着说道:“从此,他失掉了记忆,但他唯一没有忘记的是自己的职责。”我的眼睛湿润了。
【1】解释下列词语。
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
【2】画“—”的部分对警官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此时他的内心想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中,为什么“我”“心像灌了铅一样沉”,后来“我的眼睛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本德森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写写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章,理解句子含义。
我一直被老人的“谜”困扰着。
“谜”指_________,“谜底”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要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诉,沿着大理石阶往下,直到运河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榜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项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在水面上,天竺葵的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地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威尼斯“三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的威尼斯的建筑物有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2自然段是按_____顺序来记叙的。
【4】本文写了威尼斯的______美。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特别感激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
②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的寻找,但是再也没有找到像她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的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着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④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头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一天十二个时辰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⑤我至今还记得,所有的同学把头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片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⑥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
⑦对我来说,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⑧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我不是轻轻的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就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我,说:“你进来坐一会儿。”
⑨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我的六个作文本。她把这六个作文本一本一本的摆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单说你的这些作文里的字,就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个作文本,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⑩她又说:“在这六个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第一本里你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进行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⑪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⑫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的漫长的人生之路。
⑬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作者回忆了与语文老师有关的哪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⑦自然段理解:“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本句中加点字运用了_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表达了“我”______的情绪。
【3】对第⑪自然段中“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的写作常常能受到老师的夸奖,所以“我”变得张扬浮躁,不能接受别人的质疑和批评。
B.“我”为了得到更多表扬,卖弄所谓的“才气”,作文越写越臃肿、夸张。
C.因为“我”写作很有才华,所以往往会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妒忌。
D.一个人的才华弥足珍贵,但是如果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就会迷失自我。
【4】“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从这两句话中,你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何作者曹文轩认为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náo)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伸手缩颈”“抓耳挠腮”形象刻画了猴群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2】“猴性顽劣”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石猴成为美猴王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 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人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你觉得哪两个词语最能显示晏子的智慧?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说你的看法。
(6分)
(2)“楚王只好陪着笑。”“只好”在这里指的是 ,从中你再次体会到了 (6分)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特别的爱
妈妈对儿女的爱各不相同,我妈妈对我的爱就很特别。小时候,我摔了跤,妈妈从不扶我一把,非要我自己爬起来。学校组织春游,妈妈不给我冰糕( )钱,叫我带水壶。平时,( )是扣子掉了,带子断了,( )鞋袜脏了,妈妈都叫我自己处理。
从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起,妈妈就逼我到机关食堂去买早餐。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早晨六点半钟,我就被妈妈从梦中叫醒,无可奈何地揉揉眼睛,嘟着小嘴,拖着无力地双腿走向食堂……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特别的冷,我两手端着盛满稀饭的饭盒,一步一挨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进了宿舍,快上楼了,我两手发烫,双臂酸( )疼,脚下一滑,滚烫的稀饭泼了一身。我烫得跳了起来,边哭边看,两只手背都烫红了一大块。妈妈闻讯跑下楼来,拉着我的手看了看说:“没什么,不就烫红了一点皮吗?路路是个勇敢的孩子,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快回家洗一洗,换身衣服,重新去打早饭。”我想:妈妈怎么这么不心疼我呢?
晚上睡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我被痛醒了。听见隔壁房间爸爸妈妈在议论着什么,只听妈妈说:“一个人就是要多吃点苦头,多受点磨难,才能成为强者。我这样对待孩子,虽然无情了点儿,但是培养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会让她终生受益的……”
说话声渐渐没有了。我感觉妈妈来到我身边,替我把被子盖严后,轻轻走出了房间。顿时,我的泪水禁不住顺着我眼角流了出来,我想:原来,妈妈就是这样在爱着我。我该怎样做个妈妈所希望的孩子呢?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退缩——(________) 软弱——(________)
【3】为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你觉得“我”应该怎样做一个妈妈希望的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与欣赏
童年的烤地瓜
①走在大街上,每每听到小贩们叫卖烤地瓜的声音,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在秋天的田野里烤地瓜的情景便会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中。
②那时,村中很多农户家中养着三五只羊,除了上学外,放羊割草成了我们这帮小孩的主要任务。秋天,地瓜收获的季节,我和一帮小伙伴一边放羊一边找个地方烤地瓜吃,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最解馋的时候。我们常把羊群放到田间的沟渠边,然后开始分工。先选一个人看管羊群,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负责挖坑垒窑,有的拾柴烧火,有的到附近的地里“偷”地瓜。挖坑垒窑这可是个功夫活儿,在沟壑的边沿,挖个土坑,下面留一个烧火口,上面用土块垒起来,下面用大的土块,往上逐渐用小的土块,围拢成一个中空的圆锥体,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还要重新开始。每次挖坑垒窑的工作都是由年龄最大的雪宝负责,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一座像模像样的土窑就垒好了。地瓜当然是就地取材,离谁家的地近就去谁家地里“偷”,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地瓜秧长得粗壮茂盛,而且根部的土被拱得裂开了,那么准会在下面挖出一个大的地瓜来。雪宝每次都告诉我们,挖地瓜的时候不能连根拔起,更不能把一棵瓜秧上的地瓜全部扒光,每棵挖一个后再用土埋上,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
③土窑和地瓜备好后,我们这帮小伙伴围成圈,开始点火烧窑。先把拾来的干草点着,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田间的玉米秸、干树枝烧。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不一会儿工夫她就满头大汗了。野地里,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等到烧得垒在上面的土块大部分都变红就可以停火了。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为了把热量封存好,还要把土坑封好,用手摸着哪儿热就往哪儿培土,直到摸不到热的土了,就算大功告成了。
④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我们各自放羊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有人说应该熟了。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小心扒开土与灰。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这时,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选一个人拣出那些热气腾腾的地瓜,接着按照人数将地瓜平均分开。拿到地瓜后,每个人都边吹着热气,边从左手换到右手……把烫手的地瓜掰成两半,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经不住诱惑的小伙伴把黄黄的地瓜瓤吃到嘴里,但不能着急,心急了不烫着也得噎着。有的一边吹着气,待热量散尽再慢慢享用。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用黑黑的手掌顺手一抹嘴,瞬间成了花脸。你指着我乐,我指着你笑,脸不黑的,也要给他抹黑,嘻嘻哈哈地你追我打……待到日落西山,大家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嘴唇乌黑地赶着羊群回家,远处村落灯火渐起,不时传来吆喝孩子回家吃晚饭的声音。
⑤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怀念和小伙伴一起烤地瓜的童年时光。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地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客。在街头巷尾能见到卖烤地瓜的推车,烤地瓜已成为一种小吃。走在街头巷尾,在香味的诱惑下,我总情不自禁地要买两块烤地瓜,以表达自己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______) 不由自主(__________)
引诱(______) 小心谨慎(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挖坑垒窑→偷挖地瓜→(_________)→掩埋地瓜→扒出地瓜→(_______)→抹黑取乐
【3】阅读第④段,请你找出写作者记忆中“烤地瓜”味道的句子,用“﹏﹏﹏”画出来。
【4】用“ ”画出下面一段文字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再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
【5】请你描写出你喜欢吃的一道美食,与大家分享。(用上适当的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龙虾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从集市上买回了两只龙虾。我见了,高兴得不得了,便找来了一个盆,接了点水,把它们放了进去。因为我知道龙虾是在海洋里生活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让龙虾适应这儿的生活环境,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里搅和了一下。龙虾背上的外部是紫红色的,腹部的硬壳是鲜红的。它那细长的身躯和能藏起来的一条尾巴,真像一个拐棍。它的尾巴可以卷到腹部下面,因为在水里,所以就不容易看见。
我给它们喂食的时候,它们还在盆底游泳。我把食物扔到水中,只见两只龙虾一齐游向食物,游到盆边上,用前面的两条小腿抓住食物,一点一点住嘴里送。
它们游泳时,那只小一点的龙虾表现得很出色,它两只大螯从头的两端直伸出去,尾巴上下拍打着水面。啊!它还会倒着游泳呢?
我一直认为龙虾是不会嬉戏的。可是有一次,我看见大一点儿的那只龙虾,用它那只大螯夹住了那只小一点的龙虾的大螯,它们俩互不相让,打得难解难分。大龙虾用尽全身力量,把小龙虾翻了个四脚朝天,得意地游到别处去了。可小龙虾怎么也不能翻过来了。我为小龙虾打抱不平,便把它翻了过来。
一天,我发现两只龙虾不见了,我很着急,妈妈和表哥在议论着什么,可我还在找呀!找呀!……
【1】给下面多音字组词
和: huò( ) 壳: ké( ) 难: nán( )
hé( ) qiào( ) nàn( )
【2】比一比,写出下面划线的词的意思,看看有什么不同。
⑴ 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子里搅和了一下。(__________)
⑵ 事情让它搅和糟了。(__________)
【3】根据原文填写词语
( )棍 ( )戏 难( )难分 打( )不平
【4】用“__”把描写龙虾外形的句子画出来。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19、课内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在文段中的“□”里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漆黑——________ 沉睡——________
【3】本段主要描写了荷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 )
A.挤牛奶的人十分认真。
B.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C.夜晚的宁静。
20、按要求该写句子。(6分)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2)《白杨》的作者是袁鹰写的。(修改病句)
(3)李老师对珊珊说,珊珊的作文有两处错误,让他讲给珊珊听。(改为直述句)
21、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山溪平静。(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嘴角漾着笑。(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它写一份不少于450字的简介。注意内容要准确,可以引用资料,但要注明来源。还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把遗产的特点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