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南州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书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          

A.大闹黑风山

B.火烧盘丝洞

C.大闹天空

D.西天取经

2、与其他三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D.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3、“镯”从金,蜀声,是古时金属类乐器。现在是套在手腕上的环状装饰品,下面不属“镯子”的材质是( )

A.玉

B.金

C.银

D.玻璃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1.沃克医生______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2.妈妈用温和的目光______着我和妹妹。

3.爸爸读报,总是先______一下各版的标题,然后再仔细阅读重要新闻。

4.她握住我的手,上上下下______一番,轻轻叹了口气。

5、回忆以前所学词语,写出不低于三个描写儿童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6、量词填写

___绿蚂蚱 一___腿    一__白蝴蝶  一___月亮

___明月   一___泪珠  一___墨梅图 一___画梅

___金鸡  一___手绢  一___

7、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楼兰终不还。

穿:______________   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______________   喜欲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纵酒:______________   青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1)这句话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在太阳下的表现,写出了太阳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请你发挥想象,照样子,写一写“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周恩来的故事

伟人周恩来被人们永远铭记,不仅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也因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语言。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应对,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个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那时候,中国经济并不发达,条件还很落后,因此,外国记者常常带着嘲讽的语气来为难周恩来。有一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这分明是在嘲笑我国当时的落后。周恩来听后没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语进行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抬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却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知道他要嘲笑中国人不自信,怎样才能既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又能回答记者的问题呢?周恩来总理笑着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千净了!”

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介绍了我国的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既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破坏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周恩来总理的语言智慧也表现在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中。有一次,在谈判中,国民党人士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成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让对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周恩来总理用他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一次次战胜对手,使中国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

1周恩来总理在对派克钢笔的回答中,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派克钢笔很难得到,很有意义。

B.派克钢笔非常昂贵,值得纪念。

C.派克钢笔来自朝鲜,与你无关。

D.派克钢笔是抗美战利品,很有意义。

2周恩来总理与外国记者之间的语言交锋不包括( )

A.巧答“马路”难题。

B.巧化“手帕”尴尬。

C.巧解银行存款难题。

D.巧化成语“对牛弹琴”。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总分结构,开头总写,后面分写。

B.本文首尾呼应,赞美了周恩来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

C.本文列举了诸多事例来写周恩来总理,重点描写了与国民党谈判一事。

D.本文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机智与幽默。

4国民党人士在判中说的“对牛弹琴”和周恩来总理说的“对,牛弹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来总理的话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 )它们都是风,( )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有点风,(   )是暖烘烘的,吹散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摇摆着。高梁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子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 )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是因为…… 虽然……但是…… 即使…………

(2)这篇文章的2-5段落是 关系,因此,本文可分为 段,请用“∥”在文中标明。

(3)按要求填下表。

季节

风的名称

不同季节风的特点

 

 

 

 

 

 

 

 

 

 

 

 

(4)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青年人。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 喜怒无常),他本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自然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 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有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xíng  háng)都会有成就的吧! 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到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到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洁心城,四海枯竭,从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gěi yǔ jǐ  ),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1】用“√”在文中括号内画出最恰当的词语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的解释有诚实,不欺骗;信任,不怀疑;消息;书信;随便。下列词语中的应选哪个解释呢?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到了自信(   )

【3】除了大名鼎鼎外,你能写出两个带字的成语吗?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钟爱有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胎换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四位名人,请你选择熟悉的一位,简单地介绍一下。

【6】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在生活

中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献出“熊猫血”的老师

三十六岁的刘芳是一名小学教师,她的血型是罕见的 RH 阴性A型,因此被一些同事称为“熊猫教师”。刘芳虽然身体瘦弱,但她却三次献出了“熊猫血”。

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刘芳正在准备做饭。九岁的儿子突然手中举着张报纸大声说:“妈妈,有个病人和您血型一样,您能帮助他!”刘芳接过报纸,只见上面有一条血液病患者求助的消息。读完报道,刘芳仿佛看见患者躺在病床上痛苦的表情,她点了点头。儿子问她:“妈妈,您是要把血献给那个病人吗?”面对儿子的质疑,刘芳笑着说:“当然要献血呀,这可是助人为乐的事。”回答完儿子的疑问,刘芳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报上登的求救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表示愿意为对方献血。这时儿子说道:“我爸在外地出差,他会同意吗?”听了儿子的话,刘芳马上又给出差的丈夫打了电话讲述了她要去献血的原因:“如果我能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救助一个人,我会感到非常快乐的,所以我要尽力帮助他”丈夫在电话里肯定地说:“你曾经两次献血帮助别人,我都没反对过,这次我怎么会不同意呢?我支持你!”丈夫的话使刘芳倍感亲切。晚饭时,刘芳的手机响了,原来是患者的女儿打来的电话,双方约定明天﹣星期天到市血液中心做采血检查。

星期天的早晨,刘芳来到市血液中心。在做采血检查时,因为刘芳身体瘦小血管很细,护士用针头在她的胳膊上来回扎了十几次,也未能取足血。疼得直冒汗的刘芳闭上嘴,咬紧牙。她心想:“为了用我的血来帮助别人,一定要忍住。”想到这,刘芳执意让护士继续取血,最后才达到了取血量。护士连声说:“您是来献血帮助别人的,而我让您挨了这么多次扎,真是太过意不去了。”“没事,我能忍受。只要我的血能帮助别人,再疼也没关系。”陪在一旁的患者的女儿此时早已感动得泪眼模糊。

整个上午,刘芳完成了采血前检查,中午回家等待结果时,儿子对刘芳说:“妈妈,您用自己的鲜血去救助一位父亲,我觉得您很伟大!”听了此话,刘芳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为儿子的理解和成熟而感到欣慰。这时市血液中心打来电  话告诉刘芳,只有她一个捐献者的血检合格。刘芳非常欣喜,连忙又返回血液中心又献了血。第二天下午,患者如期进行了手术治疗。

虽然在星期日中午献了血,但下午刘芳并没有在家里休息。她像往常一样去了父母家,给老人买了营养品,帮助老人做家务。几天后,患者的女儿打来电话执意要拿着贵重的礼品登门道谢,被刘芳谢绝了。

当记者采访时,刘芳说:“当我得知自己的血型是 RH 阴性 A 型时,就做好了帮人的准备,献出一份爱心去帮助别人,我感到非常幸福。”

1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泪眼模糊____

②热泪盈眶____

A.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

B.含满泪水的眼睛视线模糊不清。

2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主要人物的名字叫   ,因为他的血型罕见,因此她被一些同事称为“   ”。

3第二自然段写刘芳回答完儿子的疑问后,她做了哪三件事?每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

4第三自然段写护士用针头在刘芳的胳膊上来回扎了十几次,也未能取足血,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刘芳除了助人为乐,还有哪些好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三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

7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喜欢而且心安,运用   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欢喜,快乐。运用   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做事迅速,为患者着想。

8以下对短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短文第一自然段为后文作铺垫,后文具体写了刘芳三次献出“熊猫血”的事。

B. 第二自然段中“仿佛看到患者躺在病床上痛苦的表情”是刘芳读完报道后产生的联想。

C. 短文除了写刘芳,还对刘芳的儿子、丈夫、父母以及护士和患者的女儿进行了描写。

D. 短文结尾通过对刘芳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的品质。

13、阅读感悟     

航天服

①宇宙空间既无氧又无水,周围还游荡着无数运动的流星。宇航员“行走”太空,必须穿戴具有特殊防护性能的“航天服”。目前最新型的航天服由尼龙、涤纶等九层绝缘材料叠合而成。它既能抵御宇宙射线,又能防止流星袭击。服装小巧、灵活,具有供氧、供水、隔热、存尿、通讯、摄影、照明等多种功能。为保证宇航员安全,还设有灵巧的电子报警系统。

整套宇航服从头到尾密封性能极好,总重量一百十三千克,这样重的服装在地面上穿戴,恐怕大力士也承受不了。不过,进入太空轨道,处于失重状态,穿戴也就十分自如了。何况这种航天服的四肢、腰部等处,都装有自动关节,十分灵活。

③这套航天服的价值是二百十五万美元。这是历代帝王的龙袍所望尘莫及、自愧不如的。

【1】宇航员“行走”太空,必须穿戴具有特殊防护性能的“航天服”。 这句话中两处引号的用法分别是:( )( )(请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强调

【2】文中第2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说明方法,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航天服?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事件:2017年,《战狼2》上映6天爆红,票房超过13亿元,不仅在国内叫好又叫座,还在海外电影院受热捧。下面摘录的是观影者的评论。

评论一:伟大的民族崇敬英雄。《战狼2》火了,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致敬英雄的时代风尚,顺应了国人需要自己的“超级英雄”的需求。

“冷锋”这一荧屏英雄或可成为中国军人的一个特号和象征。通过“冷锋”,我们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战争时期,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和平时期,他们戍守边疆,不惧艰险;他们离开亲人,忠肝义胆只为维护世界和平;他们在危难时刻,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冲在最前面……所以有人说,“致敬英雄”就是“致敬解放军”。       

评论二:《战狼2》中,中国大使馆百般保护海外同胞,海军舰长大声怒吼“开火”,男主角单手撑着国旗带车队穿过交战区等细节,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感慨“我们不在安全的时代,但在安全的国家”。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当中国逐步走向世界,当更多国家将目光投向中国,那些藏在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心向往之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质,必将变得更加显性、生动。……

近年来,国产电影中涌现出一批内涵丰富、制作精良的正能量影片,但也混杂着一批靠炒作、靠包装的“劣质品”。公众期待,《战狼2》的成功也能够给国产电影指明方向——只有付出百分之百的真诚和努力,充分尊重观众、尊重市场,才能拍出好的作品,传递正能量。

【1】文章评论一从什么同角度对电影《战狼2》进行评论?(        

A.“冷锋”的表演表现。

B.电影塑造的英雄人物,英雄精神。

C.对电影设置的情节的评价。

D.电影的制作质量。

【2】谈谈你对“‘致敬英雄’就是‘致敬解放军’”这句话的理解,请联系生活中事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在安全的时代,但在安全的国家”,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战狼2》吗?请你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最能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一个词是_______

【2】这一段的结构是先__________。这段文字是围绕“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行船的速度极快”?用“____”画出来。

16、一碗清汤荞麦面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除夕了。

北海亭面馆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niè()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忱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声应道:“好嘞,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啊!”孩子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工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快乐!”

【1】联系上下文推想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一写。

嗫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是怎样的?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文中描写妇人的语句,体会她的内心变化,并写下来。

___________——(开心、幸福)——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觉得面馆夫妇是怎样的人,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扫描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二维码在生活中非常实用。民警查户口时,用智能手机扫描门牌上的二维码,即可准确获取住户的信息;公交车引入二维码后,乘客只需用手机扫描一下,便可获知你要乘坐的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有人把传统名片和二维码结合起来,既美观,又方便,无须交换名片,只要用手机一扫,相关信息就进入了他人手机中。另外,一些艺术品展览也引入二维码管理系统,当游客参观展品时,只需用智能手机扫一下展品上的二维码。经过解码后,就能听到人工语音介绍……

【材料二】 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优势:

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如果局部有损坏,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1】关于二维码,下列选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要想显示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需要用特定的软件来扫描这些图像。

B.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

C.人们在一维码的基础上发展了二维码,二维码已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D.二维码是一种用普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

【2】刘华要介绍二维码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材料不可选用的一项是(  )。

A.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

B.扫一扫公交站相关的二维码,可获知你要乘坐的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

C.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我们可以通过扫指定二维码听关于兵马俑的讲解。

D.第一次见面,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个人信息就可进入手机中。

【3】二维码相对一维码有什么优势?请分条目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中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_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与感悟。

醒悟

①这天,秀梅从手机回收店里走出来,看到路边有一个卖书的流动摊位,便上前翻看。

②书摊不大,有一个顾客在跟摊主讨价还价。秀梅原本只想随便看看,可当她拿起一本名为《醒悟》的书,翻看了几页后,临时决定买下这本书。书的定价是二十元,她也不讲价,拿出一张二十元的票子往摊主面前一放,指着书后面的标价说:“这本书二十块,我买了。”

③摊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炽热的阳光把他的脸晒成了古铜色。他仔细看了一下书的定价,点点头,收了钱,说:“姑娘,把书给我,我给你把书装起来。”秀梅说了句“不用了”,便飞快地离开了书摊。

④走出没多远,秀梅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姑娘,等一等!”她没回头,加快了步伐,直奔前方的公共汽车站。

⑤眼看就要上车了,突然有人在身后拉住了她,把她吓了一跳。她猛地回头一看,拉她的人正是卖书的老汉,她大声问道:“你干吗?”老汉气喘吁吁地说:“姑娘,你看看,少了什么东西没有?”

⑥“没有哇!”秀梅回答道。

⑦老汉笑着说:“不对吧,姑娘,刚才只有你和另一个人买书,你走后,我就发现你掉了东西,你再好好想想。”

⑧秀梅摸摸自己的衣兜,突然,她惊慌失措地叫道:“糟了,我的手机不见了,是黑色带蓝边的。”

⑨老汉拿出一部手机,笑着对秀梅说:“你刚走,我就发现你的手机落在书摊上,可我怎么喊,你都听不见。”他边说边把手机塞到秀梅手里。

⑩秀梅拿着手机,说了几句感谢的话,转身要上车。这时,老汉的一只手却紧紧地抓住了秀梅的(yī jīn),他涨红了脸,说:“姑娘,刚才卖给你的那本书有点儿问题!书可以卖给你,可书里夹的东西……不能给你!”

“书里夹着东西?”秀梅大吃一惊,“什么东西?”老汉说:“是一张百元钞票。”秀梅不相信地说:“书里有钱?不会吧,我怎么没发现呢?”

秀梅把夹在腋下的那本《醒悟》打开,开始翻找,终于找到了那一张钞票,不好意思地把钱递到老汉面前。老汉拿回钞票,说:“这张钞票是前几天一个小伙子来买书时给我的,事后我才发现是假币。我随手就把钱夹在了书里,一是不让它再流通骗人,二是说不定哪天那个小伙子回来找我。”“回来找你?”秀梅直摇头,“不可能!你想,那小伙子明摆着是用假币骗你,又怎么会再回来?”老汉说:“可我相信,人总有醒悟的时候!”

上车后,秀梅望着车窗外往来(chuān suō)的人群,不由得羞愧难当。她去手机回收店卖手机,店方说她的手机虽然外壳很新,但机芯已经彻底报废,最多只能卖几十块。当她发现书中夹着钱时,灵机一动,故意把手机落在书摊上,本以为老汉看见手机,就不会追她……

从那天起,她记住了老汉的话:人总有醒悟的时候!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热(chì zhì) (2)到(sāi sēi)

【2】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yī jīn_________ (2)chuān suō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汉向“秀梅”要回假币的态度__________

【4】文中与第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5】通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从文中找出表现秀梅神态变化过程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吓了一跳→________________→不好意思→________

【6】老汉急着追赶秀梅的真正原因是( )

A.书的价格错了。

B.希望秀梅能有所醒悟。

C.要回自己的书。

D.不能让百元假钞继续流通。

【7】文中那个用假币的青年并没有出现,但是他在文中的作用却很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衬托了老汉这个形象,影射了秀梅的行为。

B.为了故事的完整,作者随便安排的一个人物。

C.这是一条暗线,暗示了秀梅行为的“不光彩”。

D.这样写使故事的情节扑朔迷离,更具有可读性。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乐园。

1李丽坚持练习书法。李丽能写一手好字。(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神舟5号顺利升空了,全国人民无不欣喜万分。(改成反问句,句子意思不变。)

3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改成字句)

4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改成字句)

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6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修改病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扩写句子。  

1.埃及人想出了办法。

 

2.中国人民是勤劳的。

 

3.古埃及有金字塔。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表达与交流。

题目:一个_________的人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你身边的同学、老师、父母、亲人,也可以是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可以选择最典型的事例,运用学过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休。2.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