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意思是说( )
A. 在此时没有谁流泪。
B. 在此时谁都会流泪。
C. 在此时谁也不会流泪。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B.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
C.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D.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3、给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一个个序齿排班( )
A.按身高排序
B.按辈分大小排序
C.按年龄大小排序
4、看拼音,写词语。
bāo fu(_____) ní jiāng(_____)
shī fu(_____) píng zhàng(_____)
fā zhèng(_____) hōng rán(_____)
shèng rén(_____) nán kān(_____)
5、课本透视
1.真诚不一定给我们带来__________,但可以保全住我们心灵的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
3.到乡下游玩,你看见一个村庄绿树环绕,青山斜立,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孟浩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连地亮起来,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____________,使长江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精神_________ 手____眼____ 膀____腰____
____面____天 蹦____蹦____ 天衣________
1.小嘎子____________地找小胖墩儿摔跤,小胖墩儿把他摔了个____________。
2.还是爸爸____________,一把拉住了在马路上____________的小妹妹。
7、请判断下面的句子分别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1)武松心里想道:“我就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 )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
(4)“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
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黄鹂 寻找 淀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化妆 淮河 疾病
9、课外博览。
成功的位置
迈克在求学方面一直遭遇失败的打击,高中为毕业时,校长对他的母亲说:“迈克或许不适合读书,他的理解能力差的太让人无法接受。他甚至不懂两位数以上的计算。”
母亲很伤心,就把迈克领回家,准备靠自己的力量把他培养成才。可是迈克对读书不感兴趣,为了安慰母亲,他也试着努力学习,但是不行,他无论如何也记不住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
一天,当迈克路过一家长在装修的超市时,他发现有一个人正在超市门前雕刻一件艺术品,迈克产生了兴趣,他凑山前去好奇而又用心地观赏起来。
不久,母亲发现迈克只要看到什么材料,诸如木头、石头等,他一定会认真而仔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磨和塑造它,直到它的形状让他满意为止。母亲很是着急,她不希望他把弄这些东西而耽误学习。迈克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吩咐继续读书,但同时又从不放弃自己的爱好,他一直在想如何做得更好。
迈克最终还是让母亲失望了,没有一所大学肯录取他,哪怕是本地不出名的学校。母亲对迈克说:“你走自己的路吧,没有人会再对你负责,因为你已经长大!”
迈克知道他在母亲眼中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很难过,决定远走他乡去寻找自己的事业。
许多年后,市政府为了纪念一位名人,决定在市政府门前的广场上置放名人的雕像。众多的雕塑大师纷纷献上自己的作品,以期望自己的大名能与名人联系在一起,这将是难得的荣耀和成功。
最终一位远道而来的雕塑师获得了是政府及专家的认可。在开幕式上,这位雕塑大师说:“我想把这座雕塑献给我的母亲。因为我读书时没有达到她期望中的成功,我的失败令她伤心失望,现在我要告诉她,大学里没有我的位置,但生活中总会有我一个位置,而且是成功的位置。我想对母亲说是,希望今天的我不至于让她再次失望。”
这个人就是迈克。在人群中,迈克的母亲喜极而泣。她知道迈克并不笨,当年的她没有把他放对位置而已。
⑴你如何理解“喜极而泣”?借助工具书,把它的意思写下来。
⑵迈克在求学方面遭遇了哪些打击和失败?请你用“ ”从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⑶面对迈克在求学方面的种种表现,母亲心情如何?她又是怎么做的?
⑷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猜猜母亲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听了这句话,迈克会怎么想?
⑸“位置”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每次都有着深刻的含义,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①“大学里没有我的位置”是指:
②“但生活中总会有我一个位置”是指:
10、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月光下的童年
①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着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②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shān shàn)着扇(shān shàn)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中入睡,多么快乐呀!
③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móng méng)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儿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迅速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yì jì)翼地把它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儿。
④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⑤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年的“我”是怎样捉蛐蛐儿的?请用“ ”画出相关句子。
【4】短文结构清晰,请用“//”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
【5】“我”爱这美丽的月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可以仿照作者描写童年三件事的写法,写写自己童年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注意写清楚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yuè lè),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diào tiáo)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读音画掉。
【2】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段,说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这段话,答题。
行者道:劳苦倒也不说。那铁扇仙,你道是谁?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唤铁扇公主。我寻到洞外借扇,她就与我讲起仇隙,把我砍了几剑。是我使棒吓她,她就把扇子扇了我一下,飘飘荡荡,直刮到小须弥山。幸见灵吉菩萨,送了我一粒定风丹,指与归路,复至翠云山。又见罗制女,罗利女又使扇子,摘我不动,她就回洞。是老孙变作一个蟭蟟虫,飞入洞去。那厮正讨茶吃,是我又钻在茶沫之下,到她肚里,做起手脚。她疼痛难禁,不住口的叫我做叔叔饶命,情愿将扇借与我,我却饶了她,拿将扇来,待过了火焰山,仍送还她。”
【1】这段话出自小说《_________》。行者是小说中的人物_________(填姓名)。
【2】他说的这段话是在讲__________________。
13、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鼓作气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鈞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长勺应战。
到了长勺,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齐军先声夺人,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鲁庄公正准备出兵迎战,谁知被主动请战、陪同而来的曹刿(guì)劝住了,说:“大王,时机未到,等会儿再说。”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不出来应战,便再一次擂响战鼓,摇旗呐喊起来。
鲁庄公又想应战,但曹刿仍然要他按兵不动。齐军见鲁军还不出阵,便又一次擂起战鼓,向鲁军挑战。但曹刿还是叫鲁庄公命令军队坚守不战。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曱,四处溃逃。
战斗胜利后,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鼓后,才能出击?”曹刿回答说:“打仗,最重要的是靠勇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敲第三遍鼓时,勇气已经快没有了。这时我军擂鼓进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得胜利啦!”
1.比一比,再组词。
第( ) 摩( ) 歇( ) 减( )
弟( ) 磨( ) 喝( ) 喊( )
2. 用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摩(mó mō)拳擦掌 挑(tiāo tiǎo)战
溃(guì kuì)逃 旺盛(shèng chéng)
3.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 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 )
(2) 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 )
(3)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4) 形容战斗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
4.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5.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一鼓作气”的意思,并说说生活中,你曾一鼓作气去完成过哪一件事?
14、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第一句中连用两个“特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句子中,作者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我”___________的心情。
【3】“蝴蝶随意地飞”中“随意”的意思是_________,还能用________一词替换。
【4】选文第二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________的。“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取生辰纲
杨志想赶快催促着运送生辰纲的军卒走过这个黄泥冈,谁知众军卒都在树荫下,横三竖四地躺着不动。
过了一会儿,只见远处一个汉子,挑着副担桶,一边往冈上走,一边唱山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军卒们又热又渴,便商量着凑钱买酒解渴去暑。杨志道:“好大胆!没有我的话,怎敢随便买酒吃?”又要动手打人。众军卒说:“我们买碗酒吃,又有何碍,也来打人!”杨志说:“你晓得什么,有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这时,松林里贩枣子的客人跑出来要买酒吃。挑酒的说:“不卖!这位客官说我酒里有蒙汗药!”"他们央求了好一会,买了一桶,每人拿了椰瓢分着吃了。有一个贩枣的客人乘卖酒的收钱的时候,揭开另一桶的桶盖,舀了一瓢便吃。挑酒的汉子去夺时,他便跑到松林里。挑酒的去赶上,夺回来往桶里一倒,盖上盖,把瓢往地上一丢,还抢白了那舀酒的客人一顿。
军卒们见了,都馋得厉害。说道:“这里没处讨水喝,那贩枣子的已买了一桶吃了,我们也买些润一润喉咙才好。”杨志见那一桶酒吃了,这一桶也有人吃了一瓢,都没有事,想来酒是好的,就说:“既然大家都要买些吃,就买吧,吃了好赶路。”
军卒凑了五贯钱要买酒,卖酒的说:“我酒里有蒙汗药,不卖!”老都管和两个官员也多方哀求,杨志也赔了话,这才卖给他们。众军卒买到酒,向贩枣子的客人借了椰子瓢,一会儿,全吃光了。不大工夫,老都管、杨志等十五个人,都头重脚轻瘫倒了。贩枣子的客人卸下枣子,把十ー担金珠财宝,装上小车,从从容容地推着走了。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___的天气,我能用以下四字词语描写这种天气: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描写天气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着力写天气炎热,其作用是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B.着力描写天气炎热是为“智取”服务的。
C.着力写天热是因为故事的确发生在这样的天气。
D.着力写天热有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智取生辰纲”的“智”字在短文中有何具体表现,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扮成枣贩,麻痹和稳住押送队伍。
B.挑酒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内矛盾,增强诱惑力。
C.杨志开始不让大家吃酒,后来同意了。
D.在炎热的夏天劫取生辰纲。
【4】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欢乐女神 美丽 阳光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 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 ,
在你的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如兄弟。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段话选自《 》,它的作者是 国作家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照耀——(____) 消除——(____)
【4】这一小节,作者运用了 表达方法。
A. 夸张 B. 排比 C. 比喻
17、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周恩来的故事
伟人周恩来被人们永远铭记,不仅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也因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语言。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应对,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个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那时候,中国经济并不发达,条件还很落后,因此,外国记者常常带着嘲讽的语气来为难周恩来。有一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这分明是在嘲笑我国当时的落后。周恩来听后没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语进行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抬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却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知道他要嘲笑中国人不自信,怎样才能既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又能回答记者的问题呢?周恩来总理笑着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千净了!”
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介绍了我国的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既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破坏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周恩来总理的语言智慧也表现在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中。有一次,在谈判中,国民党人士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成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让对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周恩来总理用他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一次次战胜对手,使中国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
【1】周恩来总理在对派克钢笔的回答中,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派克钢笔很难得到,很有意义。
B.派克钢笔非常昂贵,值得纪念。
C.派克钢笔来自朝鲜,与你无关。
D.派克钢笔是抗美战利品,很有意义。
【2】周恩来总理与外国记者之间的语言交锋不包括( )
A.巧答“马路”难题。
B.巧化“手帕”尴尬。
C.巧解银行存款难题。
D.巧化成语“对牛弹琴”。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总分结构,开头总写,后面分写。
B.本文首尾呼应,赞美了周恩来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
C.本文列举了诸多事例来写周恩来总理,重点描写了与国民党谈判一事。
D.本文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机智与幽默。
【4】国民党人士在判中说的“对牛弹琴”和周恩来总理说的“对,牛弹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来总理的话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huàn洗) 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bì)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yǎn)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近义词:
细腻:______憧憬:_____
【2】我们对陨石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请从文中选出能体现这种变化的四个词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作者写丑石“无用”的语句,这些句子作者运用了 ( )的方法突出了丑石的无用。
【4】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具体含义的是哪一项?( )
A.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对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5】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又有什么感受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 )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 )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 )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写出近义词。
尤其( ) 悠然( ) 雪白( )
3、这段话主要写了( ),包括他刷墙的( )和( ),反映了“刷子李”(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他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22、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2)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改为“把”子句)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改为转述句)
23、习作乐园。
时光飞逝,转眼间,同学们已经成了五年级的学生了,请你仔细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选择一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来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