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2025届初二地理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与“调度”的“调”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作者开篇写道“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这句话的作用是(     

A.引起悬念,说明结果。

B.说明原因,照应结尾。

C.点明主题,总领全文。

3、下面四组词语的读音没有错误的是( )。

A.窘迫(jǒng pò) 清澈(qīng chè) 埃菲尔(ài fēi ěr)

B.讥讽(jī fěng) 渺小(miǎo xiǎo) 遐想(xiá xiǎng)

C.搅拌(jiǎo bàn) 猕猴(mí hóu) 龇牙咧嘴(cī yá liě zuǐ)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草满池塘水满   (《村晚》)   陂:__________

(2)童孙未解耕织   (《四时田园杂兴》)   供:__________

(3)却看妻子愁何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妻子:__________

(4)其人能应也   (《自相矛盾》)   弗:__________

(5)孔君平其父   (《杨氏之子》)   诣:__________

5、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词。

1.送元二使安西  ___________________

2.也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衔落日浸寒  ___________________

4.短笛无腔信口吹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歇后语中加点的字与哪个字谐音?写在括号里。

1.下雨天出太阳——______

2.从河南到湖南——____________

3.咸菜煎豆腐——______在先

4.和尚打伞——______无天

5.膝盖上钉掌——______太远

6.三九天穿裙子——美丽______

7、你能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吗?

(1) 形容分布错杂。( 

(2) 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8、将画横线的部分替换为课文里的词语。

1.五指中相貌最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的,无如中指。_______

2.语言文字学在清代还只是经济学的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_______

3.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生活在尊贵、忧裕的环境中,而应该履行义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将相和》选段(20分)

有一天,蔺相(rú  yú )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 sì  shì),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jiāng  jiàng)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了厉害。蔺相如对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xuē xiāo ) 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采集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

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便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划去。(4分)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3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削弱( )   热情(   )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一个成语概括是   (3分)

5用下列词语造句。(4分)(合理即可)

如果…………  

同心协力……   

6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廉颇是一个 的人。(4分)

 

10、阅读理解

南怀瑾拜师

①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②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 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南怀瑾就问:老师,(   )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 )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③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南怀瑾恭恭敬敬地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话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下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

④南怀瑾从没有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   )心里非常不痛快,(   )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有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的括号内。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假如…………   因为……所以……

2扫一眼表示大致快速地看,照样子再写两个表示的词。

________了一眼 ________了一眼

3读第①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人物档案。

人物:________   出身年份:________   出生地:________

身份及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写了南怀瑾先后拜________________两人为师。这两位老师对待南怀瑾的得意之作态度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读后________;第二位老师读后________,他对南怀瑾的指教是________________

5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这句话中像这样读书是指怎样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写了两件事,一略一详,第一件事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你肯定有一些自己的感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观在已经四十多 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 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 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 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风光旖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巍峨雄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妙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这句话中“只”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在文中画出“我”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月亮,并说明“我”为什么要写这些地方的月亮。

【4】在古诗中“月”往往寄托诗人的情怀,请你写出两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的研究小报告。

下图是盘州市某某小学五年级(4)班汉字书写情况统计图,请你仔细研读此统计图,解决下列问题。

盘州市某某小学五年级(4)班汉字书写情况统计图

【1】通过此图可以看出,五年级(4)班在汉字书写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 )

A.错别字较多

B.书写姿势不规范

C.字迹不工整

D.间架结构不合理

【2】针对以上情况,你认为最合适的研究小报告标题是( )。

A.关于有趣汉字的研究报告

B.关于汉字文化的研究报告

C.关于规范书写汉字的研究报告

D.关于小学生汉字书写不规范问题的研究报告

【3】你觉得下列哪个研究方法与此次研究报告的撰写无关?( )

A.查阅书籍、报刊或网络,了解、搜集汉字字谜和歇后语。

B.让部分同学按所整理搜集的方法技巧去学习与训练,观察记录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情况,总结方法和经验。

C.查阅书籍、报刊或网络,了解、搜集小学生汉字书写的方法技巧。

D.组织班上的同学学习汉字书写技巧的专题讲座或邀请老师给予指导。

1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华(huà)佗(tuó)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sān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说:“这孩子爱动脑筋。好,我就收你做徒()弟吧!”原来,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cài)医生。

1请为这个故事添加一个标题。

2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________”。

3华佗为什么能成为蔡医生的徒弟?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一座荒芜的花园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除了堤埠在草丛中悲鸣以外,听不见别的声音了。美丽的池水,从前淙淙地流过石桥的,现在因为没有人管理,渐渐地干了——干得见底了。

美丽的花木,从前灿烂地盛开肴的,现在因为没有人时时灌溉,也渐渐地枯萎了。就是从前夭夭飞到园里来唱夜之歌的夜莺,也因为它的好朋友玫瑰死了,好久没有飞来了。有一天,忽然有好几个人到花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现出这样的凄凉情况,几乎要痛哭了。他们坐在快要场倒的草亭中的破椅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个个人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

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

于是他们跑到池旁,坐在一块假山上,细细地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荒芜的花园的方法。

青蛙带着对肚子的欢喜,由池岸下的石畴中跳出来听。终夜悲鸣的蜷虫率也暂时停止了它的哭声,由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

他们悉心这样地讨论,还用粉笔在石上画了许多草图,计划将来园中的种种布置。

他们由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还没有商量好一件事。

因为他们的意见有许多不能相同。

青蛙暗想道:“为什么他们还不动手作工,只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讨论呢?

后来他们舍了将来的详细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废园的入手方法。

A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研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B说:"不对。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研除恶草及荆棘,因为……

C说:"我表同情于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

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 "C君,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肴,还引了许多例来证明他们的话,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青蛙等到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地,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样中去。

希望也渐渐减少了,它不愿意看见他们的争闸,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重复悲鸣起来。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1花园的荒芜具体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花园来客面对花园的凄凉景象,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花园来客对重建美丽花园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还是照旧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精彩片段。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按要求写词语。

(1)再写两个形容水面的词语。风平浪静 ________ ________

(2)再写两个描写面部表情的词语。龇牙咧嘴  _________ _________

2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填空。

(水手逗猴子)→__________________

3(1)“肆”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除部首外有_____画。“放肆”的“肆”解释为_____(①不顾一切,任意妄为 ②铺子)。

(2)猴子是怎样放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写话。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当时,孩子心里可能会怎么想?请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丝绸之路

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 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汗朝与西域各国的   ,从那以后,一对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   ,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来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 、变得美伦美奂。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1在横线上填下恰当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来看,古代中国在很多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因为中国输出的是_________,而西域各国输出的是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加点的字具体指什么?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表达

假如安息国的国王几年后来了中国,他会对汗朝的皇帝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下,请写出来。(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和“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吟“明月几时有”; 吟“劝君更尽一杯酒”; 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________

(2)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填序号)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汉字的特点是( )(多选)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4】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5】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童年趣事

在我小的时候有很多有趣的事。最使我难忘的是捉蝈蝈。

在一个秋日的下午,爸爸带我去捉蝈蝈。后山上草丛中灌木里的蝈蝈可真多,吱吱的叫声,撩得我的心痒痒。爸爸很快捉了好几只。可我却一只也没捉到。正当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忽然见一只碧绿的大蝈蝈在一根矮树枝上抖动着翅膀吱吱叫着。我高兴极了,什么也没想,一下子扑了过去。谁知,蝈蝈一下子蹦得无影无踪。

爸爸看到后,说:“捉蝈蝈也要有技巧,记住要‘眼明手快’,悄悄接近,看准了要快速捉,知道吗?”我说:“知道了。”这时候,我又发现一只蝈蝈在矮树的叶子上叫。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慢慢地走了过去。可我刚要伸手,机灵的蝈蝈又跳走了。我不灰心,一直盯着它。最后,它停在小树叶上。我慢慢张开双手,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蹲下身子。蝈蝈没看见我,仍在叫,但马上又停了。我想不能再犹豫了,就对准蝈蝈双手猛合过去。我马上感觉到蝈蝈在咬我的手心,有点儿疼,可我还是喊:“我捉到了,我捉到了!”

后来,我用这个方法连续捉了好几只。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无论干什么,都要先动脑筋。这样,做起事来就简单多了。

1小作者第一次怎样捉蝈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作者第二次怎样捉蝈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第一次没捉到蝈蝈,第二次捉到了蝈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快手刘(节)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掉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球扣碗”。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面都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碗翻来覆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而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了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但他从未失手。

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种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的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迷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测、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________

(2)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________

(3)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觉得厌烦。________

(4)形容奇妙到了极点。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描写“快手刘”外貌的句子。

3“快手刘”变戏法的道具是______________。他的道具虽然简单,但他却变得神出鬼没。

4文中描写“快手刘”变戏法的几个主要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快手刘”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描写一位在车站焦急等待亲人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弟弟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这和平时活泼爱闹的他可是截然相反呀,他一定是做了什么错事吧。(仿写句子,表现出人物前后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志敏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作为习作的内容。

选题一:题目自拟。

要求:(1)在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选一篇写读后感,起一个吸引人的题目;(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对文章内容的看法,能联系生活实际,不少于400字。

选题二:请扩写下面的故事,可适当增减故事情节。

一年秋天,我跟爸爸妈妈到一个陌生、遥远的城市旅游,晚上住在离市中心相对偏的一家酒店。我们在城里玩了一天后,打算回酒店,却拦不到出租车,最后终于有一辆轿车在我们面前停下来,说出目的地后司机嫌远,这让我们很纳闷,心想:出租车司机都希望目的地越远越好,他怎么还舍远求近呢?最后他还是同意拉我们回酒店,当我们下车后要付钱时,他却不要,说他这是私家车,本来是要在我们上车的地方吃饭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