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2025届五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同学抄写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面的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无关的是( )

A.手不释卷

B.铁杵成针

C.程门立雪

D.掩耳盗铃

3、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那(shà)       蜒(wān)       花团锦(cù)

B.黑(qī)        江(zhè)       曲折(yán)

C.重(hè)        兰(hè)        枪实弹(hè)

4、下列有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让人心情舒畅。

B.孩子们得知故事的结局后,笑得前俯后仰

C.孩子们前呼后拥地来到田野里,寻找春天的足迹。

D.几位老人在公园里的座椅上晒着太阳,悠然自得

5、读句子,选出最恰当的成语。

【1】齐白石爷爷画的虾,活灵活现(   

A.入木三分

B.诩诩如生

C.精益求精

【2】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令游人(   

A.欢呼雀跃

B.情不自禁

C.流连忘返

6、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油(zhī) 那间(shà)

B.部(tún) 息凝视(bǐng)

C.辱(wǔ) 枝花落(zhé)

D.奢(yí) 倔(jiàng)

7、一些恐龙与鸟儿有亲缘关系,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一项(   )

A.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B.我国辽宁西部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课文直通车。

1.《芙蓉楼送辛渐》中表达了诗人的心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并未受到功名利禄的影响的句子是_____

2.《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悬崖已结百丈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的诗句是_______

3.《塞下曲》中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将领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单于,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4.“铁公鸡”指的是_____________的人,____________指的是外强中干的人。

5________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________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6.俏也不争春,___________。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

7.生于______________而死于____________

8.《铁杵成针》写的是诗人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與胜览·眉州》

9.我所知道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

10.《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照_________顺序来写的,作者是叶圣陶。

11.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

【2】“她”指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质,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春到”交代了梅花开放的时间,也表明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B.作者相信“春天”就要到来了,表现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C.是为了以梅花的高尚反衬春天的美好。

【4】作者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内阅读。

《草帽记》(节选)

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首命令,都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呢?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不把草帽统统仍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1结合短文填量词。

一(   )山场 一(   )命令 一(   )大山

2选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3战士们的议论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哈哈一笑”说明了什么?体现了贺龙同志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 )画得很不像样子,( )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浅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无伦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空白处应选择下面哪个关联词语?打“√”。

虽然……但是…… 不……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师的_______描写,从而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老师。

【4】你如何看待人生第一课中这位老师的“灌输”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海上日出》节选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短文是按___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词语“一刹那间”,可以换成__________,由这个词语你体会到_________

【3】联系自己看日出的体会,结合文中加点的词语,想想短文描写海上日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知道吗?一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吸引”并“杀死”35万只昆虫。这是奥地利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的最新发现。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动物因为城市的照明而受害。大规模的人造光常常使迁徙的鸟类迷失方向,美国芝加哥有一栋高楼每年都会“杀死”1000—2000只候鸟。

在夜晚,地球大气层会散射城市的灯光,维持较高的亮度。动物们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精神十足,而原本用于繁殖、自卫和觅食的精力便会无端消耗掉。环境学还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存活时间短,而且光合作用能力弱,氧气释放量少。

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其实,对人类而言,光污染的危害也不小。近年来,很多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在夏季阳光照射下,玻璃幕墙令人非常不适。

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造成眼睛不舒服。非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所以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如米黄、浅蓝、浅红等,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如果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1】给短文拟写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短文,解释词语。

(1)光污染:____________

(2)生态颜色: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阐述了“光污染”的危害,说明顺序是( )

A.动物→植物→人类

B.植物→动物→人类

C.人类→植物→动物

D.人类→动物→植物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光污染会让人视觉疲劳和造成视力下降,长期受光污染影响会影响身体健康。

B.受光污染影响的树木存活时间变短。

C.受光污染影响,很多候鸟直接撞击高楼受伤而死。

【5】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儿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儿,打一弹,再移一点儿,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儿蹦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第2自然段中,作者站在小男孩身后不远的地方,以下选项中不是他看到的情景是(   )

A.小男孩弹弓打得很差。

B.有位妇女不停地给男孩递石子儿。

C.小男孩不停地打弹弓。

D.小男孩打中了瓶子。

2为什么作者认为那位妇女是孩子的母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坐在孩子的身旁。 B.她给孩子递石子儿。

C.她不断地提醒孩子。 D.她的眼神中满含着慈爱之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下列对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点明时间已近傍晚。

B.美妙的傍晚景色暗示成功即将到来。

C.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蛐蛐的歌声十分动听。

D.表明小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练习的时间之长。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母亲说:“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巨人裹着毯子。巨人冻得瑟瑟发抖。(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亲了一下巨人宽大的脸频。(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

3.小人鱼不禁想起她第一次浮到海面上的情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的女儿》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下面这段话。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竞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①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可以从中有所发觉,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谢皮罗进行了许许多多次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宫》这部电视剧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慢羊羊句子秘籍:

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B.尽量少改。

修改病句的常用方法:

1.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2.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啰嗦、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病句。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3.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如:无论谁违背纪律,都要受到批评。(违背换成违反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作文。 

我们去过很多地方,也见过许多美丽的景色。你最喜欢那里的景色呢?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