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期,我到乡下爷爷家去玩,看不到的场景是( )
A.鸡鸭成群
B.炊烟袅袅
C.车水马龙
D.青山绿水
2、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 )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识和笑。 D.表示突出强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校长在开学仪式上的讲话,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B.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随时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C.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D.看着四年(3)班同学的精彩表演,我异口同声地说:“精彩极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公鸡是指外强中干没有真本事的人。
B.《白鹅》一文中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
C.《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D.“桌面”这个词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
5、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篱落 蜻蜒 B.疏远 茅檐 C.莲蓬 剥削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mò méi
淹没( ) 没( )有 没( )过 吞没( )
7、下面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浙(zhè)江
B.馈(ɡuì)赠(zèng)
C.山涧(jiàn)
8、课文回顾。
1.《海上日出》的作者是________,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作者________的先后顺序;一条是暗线,即作者多次写到水,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
3.《海上日出》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奇观。文中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__________(外洞 内洞 孔隙)的景色。
9、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__________,__________。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在横线上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2】“亡赖”原意是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形象地刻画出小儿的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小儿的_______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第一句描写了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美丽环境。
B.大儿子不擅长种地,你看他正在溪东边锄豆子呢!
C.“卧”字用得极妙,一个字就使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跃然纸上。
D.这首词表现出了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4】“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的情景,为他们写一段对话。
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鱼游到了纸上了》片段中,回答问题。(15分)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江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份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xiù huā( )那样细致;有时又huībǐ( )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反语词。(3分)
呆板( ) 马马虎虎( ) 讽刺( )
(3)写一句话,用上“有时……有时……有时……”。(3分)
(4)说明这位青年的画画得十分好的句子是(在文用“~~~”划出来)。(2分)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分)
(6)读了这篇小短文,你有什么启发?(2分)
(7)朗读第3自然段时要读出 的语气。(1分)
11、课外阅读。
失去的草篮
我有过一只小小的美丽的草篮。那是爷爷亲手为我编织的,用他那温暖的粗大的双手,用故乡的柔软的柳条儿编织的。那是一个静静的春夜,我坐在院子里,望着那遥远的红色的小月亮,寻找着我熟悉的星星。爷爷低低地说:“不要光看天上的星星,你该知道地上的事情了。”说着就用镰刀细细地削着柳条儿,默默地编起草篮来……
后来我才懂得,爷爷为我编织的,不仅是一只小小的草篮,而是编织着一个勤劳又善良的庄稼人对于自己的乡土的深沉眷恋和对于孩子们的最纯朴的爱与希望。
草篮编好了,爷爷说:“拿着吧,想装什么就装什么。”从此,那只小小的草篮,便成了我最好的伙伴。提着它,我走过了许多春天和秋天,走过了我整个的童年,认识了我的祖祖辈辈生生息息的广阔的乡土:我们的绿色的田野和山冈,和我的家乡的每一条道路。小小的草篮,曾装过悄悄死去的小蜜蜂和我为它采来的新鲜的花瓣。装过秋后仅有的榆钱儿和苦苦菜,装过妈妈留给我的唯一一只煮熟的土豆——那是贫穷的年月里最美味的东西!
我爱我的草篮。多少年后,当我怀着丰收的喜悦,再次走过故乡金秋的田野,或者在一个(静谧 安静)的月夜,沿着故乡的小路向村庄里走着,在月光下幸福地跳过一团团美丽而又安静的积水……我才明白,我的那只草篮,它所装过的便是我生命最初的和最珍贵的爱、欢乐和幸福——那属于我的童年的全部的记忆,我贫穷而艰辛的故乡大地上那时候唯一力所能及的(赠送 赠予)。如今,我已不再年轻了。岁月也使我失去了那只伴我一起经历过风吹雨淋和日晒的草篮。再也找不到了!那只草篮,连同那些岁月,连同我的勤劳而善良的爷爷——故乡的大青山,成了他最后的安息地……还有那些童年的伙伴——我们最初的欢乐和忧愁的见证人,你们都在哪里呢?
我深深地怀念那只草篮。同时,我也在想,将来,不远的将来,我也要做爷爷的。那时我也应该为后来的孩子们编织一些小小的草篮啊!我还相信,将来的孩子们的草篮里,将不只是装有蒲公英、小野菊和彩色的石子,也不只是装有美丽的画片和积木。它应该装进更美更多的幻想和愿望,一些我们当年不曾有过的,那是只有未来的孩子们才拥有的东西啊!
为了这个愿望,我正努力工作着,像我的爷爷当年一样,用着自己全部的深情、智慧和力量。我仿佛听到了新一代的孩子们的脚步声,正从我的窗外匆匆奔过,提着他们各自金色的篮子,奔向了属于他们的丰沃的田野。
【1】请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
【2】为什么说“爷爷编织的草篮,不仅仅是一只小小的草篮?”请用“____”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童年的时候,“我”用爷爷为“我”编织的草篮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我”失去的只是爷爷编织的那只草篮吗?还有什么?(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来“我”做了爷爷,想为孩子们编织什么样的草篮?用“﹏﹏﹏”在文中画出。你从画出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回家
有一天,闻名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回家时,边走边想问题,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时,想问别人,却偏偏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幸好他还记得他的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就往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他怕秘书笑话,就假装别人询问:“请问,爱因斯坦的家住在哪里?”秘书没有听出是爱因斯坦的声音,就说:“对不起,爱因斯坦博士不愿别人打扰他,他的家庭地址是不能奉告的。”这时爱因斯坦不得不说:“我就是爱因斯坦呀。”他的话使秘书大吃一惊。
无独有偶,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巴尔扎克常常外出散步。有一次他怕有人找他,临出门时在大门上写上了几个字:“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来。”
他一边散步一边构思小说。几个小时后他饿了,就开始往家里走。到了家门口,他看到大门上的字,十分遗憾地叹了一口气说:“原来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呀。”说完他掉头又往回走,继续构思他的小说。
一个是大科学家,一个是大文学家,为什么有时连自己家也想不起来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并不奇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极度迷恋于某件事时,在他的脑部神经中枢会产生一个极大的兴奋点,其他的一切都暂时被抑制住了。他此时已进入忘我的境地,除了他所思考的问题,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他们暂时忘记自己的家庭住址是完全可能的。他们的这种“迷恋”状态,正是他们的创造精神达到高峰的体现。
【1】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个故事。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
【3】为什么爱因斯坦和巴尔扎克会忘记了自己的家呢?把原因用“﹏﹏﹏”画出来。
【4】对短文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迷恋”通常表示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在这里表示“专注”的意思,所以加了双引号,表示否定。
B.这种“迷恋”状态指的是两位名人专心致志、物我两忘的伟大精神。
C.告诉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就有可能激发潜能,有所创造。
【5】有人说爱因斯坦和巴尔扎克都有点傻,连自己的家也忘了。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主要人物是____。
【2】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3】你能概括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海上的日出(节选)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本段文本的作者是________。这两段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2】找出文段中形容神情专注,聚精会神的词语写下来,并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日出时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句子中的“冲”“跳”写出了太阳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改写句子。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李容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因病住院。星期天,李容的同桌张林到医院探望她。
李容请张林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语文老师赵老师,并请张林代自己向赵老师表达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赵老师能抽空批改好,让张林下周再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林把李容的作文交给赵老师时,对赵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句子。
今年暑假,我有机会加入了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有画画、跳舞、唱歌、朗诵、做游戏等……
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准备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18、修改下面这段话(两个错字一个病句)。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错的众人,他镇定自若,好像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表达。
走进乡下人家,品味农家生活。请写一写你看过的田园风光,你尝过的农家美食,你参与过的有趣的农事活动……选取一到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介绍。注意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