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2025届六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B.反问 C.夸张 D.比喻

2、朗读大考验。(给正确的读音打“√”)(2分)

(1)这种方便(biàn pián)面既便(biàn pián)宜,又好吃。

(2)我来到羊圈(quān juàn),发现小羊羔跪着吃羊妈妈的奶。

爷爷把这块地圈(quān juàn)了起来。

 

3、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茂密  卵生   B. 崇尚  趴着

C. 历害  痕迹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谙”的意思是( )。

A.美丽

B.怀念

C.喜欢

D.熟悉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冲洗——(   陌生——(  

感动——(     艳丽——(  

阻力——(   确实——(  

辨认——(     展示——(  

6、看拼音,写字词。 

有一户人家wèi zhe_______一头小pàng lǘ______,老虎和zéi_____都想去偷,结果不小心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zhān mǎn_______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们同时惊恐地大喊:“‘lòu_____’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7、积累乐园。

1. 按要求填写。

(1)古人写景诗中,有了动物的点缀,就更生动有趣了。如“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和“______,竹溪村路板桥斜。”

(2)古人经常以月亮为描写对象,很有情趣。如“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和“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

(3)格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启迪。为了提醒自己珍惜时间,我准备把“_______________。”这句格言挂在我的书桌前。气象谚语,如“______________。”则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

(4)联欢会上,同学们都表演了自己拿手的节目,这可真称得上“_________—— ________”(填上恰当的一句歇后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乞巧》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这首诗所写的中国古代节日是______,这个节日在农历___________日,传说那天是______鹊桥相会的日子。

(2)在本册课文中,我认识了不少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______,因为_____

(3)《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

chén土 líng声 jì续 bō动 双bèi

yīng儿 xī望 pǔ通 凶měng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阅读理解。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书把我带到神秘的太空中,让我知道八大行星,让我了解各种恒星,让我懂得怎样生活。

  书把我带到地下,让我领略祖国的宝藏。金属的形成是多么的奇妙,地下的矿物是多么的丰富。翻开书,我似乎正跟着地质学家一起去探险、去考察、去研究……

  书把我带到梦幻的世界,让我了解人类美好的梦想。从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到阿波罗飞船登月,从幻想到现实,一切都是通过想象得来的。翻开书,我好像也变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经历着各种奇怪的事……

  书带我认识了微生物“大军”。“大军”中既有人类的“帮手”,又有人类的“敌人”。捧着书,我像是在和人类的“帮手”打招呼,在帮着抵抗人类的“敌人”……

  书把我带到了动物世界,又把我带到了植物王国;把我带到人的身体里,又把我带到数学天地中;把我带到了成功人士的童年,又把我带到了各个美丽的地方……

  书,像一把金钥匙,帮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书像一叶小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让书陪伴着我们快乐成长,为人类的美好梦想而奋斗吧!

1请你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领会——_________ 丰盛——_______ 抵御——________ 伴随——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句中把书比作_______

4说说“我”从书中获得了哪些知识?(答出三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天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喻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这段话描写的是一幅_______________的图景。

2第二句话中描写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分别与前一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后一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照应。

3这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作者在写春花时,为什么还写了蜜蜂、蝴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对错。

1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

3嗡嗡是象声词。

4)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桃树、杏树、梨树。

11、阅读《三月桃花水》片段,回答问题。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三月桃花水; ,三月桃花水!

1按照原文填空。

2三月桃花水为什么是“春天的明镜”?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发挥你的想象力,你觉得三月桃花水还会看见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点出了三月桃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

绷得“吱吱”响的弓弦一松,箭“嗖”的一声就飞上了天空。

“闪开,闪开!”箭迎头撞见几只蜻蜓在捉蚊子,就气势汹汹地喊道:“飞得这么低,这么慢,连蚊子都捉不到,真丢人!别挡我的路,我要飞上天!”

箭继续往上飞,它看见一群麻雀在空中嬉戏,又说:“麻雀,你们空长了一对翅膀,飞得又低又慢,而我没有翅膀,却能飞上天!”

在更高的地方,箭看见一只鹰在云端盘旋:“老鹰,都说你飞得又高又快,你敢和我比赛吗?”

鹰看了看狂傲的箭,毫不理会它的嘲笑。

箭得意极了。然而,这时,它感觉自己越飞越慢,眼看要停下来了。箭看了看高远的蓝天,挣扎着还想往上飞。突然,它觉得自己的头一沉,身不由已地向下栽去。

箭一直往下掉,它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它一头栽进了一个烂泥塘里,污泥几乎没过了它的整个身子,只剩箭尾在那儿翘着。这下,它可没法炫耀了。

1这个故事很有趣,我可以借助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理解这个故事。故事先说一支箭飞上天;接着说_________;再说__________;然后说____________;最后说箭掉下来栽进了烂泥塘里。

2请你给这个故事想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3箭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原因是(  

A.飞的时间太长 B.老鹰没有给予它帮助

C.它没有自主飞行的真本事 D.它不幸遇到了烂泥塘

4如果让你对这支箭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选文写的是“我”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的情况。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填空。

大地万物 + ______ = 一片白茫茫

大地万物 + ______ = ______

3选文第2自然段中的诗句都是描写________(季节)的,在“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句中,我是通过“________”一词看出来的;在“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中,我是通过“________”一词看出来的。

4发挥想象,写一写秋天的加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公狮子和母狮子都猎取食物。和其他猫科动物一样,它们能在微弱的光线中看得很清楚。所以,即使是晚上,它们也能捕猎成功。它们猎取角马、斑马、羚羊等动物。

狮子通常是成群结队进行捕猎的。它们在捕捉一只飞跑的羚羊时,一些狮子隐藏起来,其他的狮子围追羚羊,把羚羊赶到狮子埋伏的地方,隐藏的狮子立即跳出来将它捉住。当一头狮子独自捕猎时,它就偷偷走近要捕猎的动物,然后猛扑上去。

【1】根据短文,下面哪一种动物不是狮子的猎物( )

A.角马

B.斑马

C.羚羊

D.企鹅

【2】根据短文,狮子能成功捕获猎物,其原因不包括( )

A.它会发出各种叫声。

B.它在微弱的光线中也能看清楚猎物。

C.它们成群结队地进行捕猎。

【3】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 )

A.狮子是猫科动物。

B.狮子是怎么捕猎的。

C.狮子生活的环境。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能力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找一些描写母爱的文章或诗句,积累下来。

 

17、句子万花筒。

(1)东汉时代的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削枝剪叶(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句门诊。

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本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学习了很多故事,相信大家课外也读过很多有趣的故

事,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则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故事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修改病句。

1.一天,两天,三天,十天过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超市里有毛巾,肥皂,火柴及许多日用小商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宁说:“明天秋游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天秋游啰!”明明大声叫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去拿桌上的书。”叔叔继续说道:“翻到72页,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面一段话。

今天中午,我亲身检验了母亲洗衣服的坚幸,想到了不禁孟郊流传千古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不错,只能亲身经历的道理,才能深刻地领会其中的含义,正如未经沙场的将军永远只会纸上谈兵,未经搏斗的雄鹰,永远只是天空中的摆设,未经磨炼的孩子,永远只是手中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天地

观察你身边的人,有没有“小书虫”“乐天派”“热心肠”……抓住你身边一个人的突出特点,向我们介绍一下他吧!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