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试着写一个环保宣传标语。
(1)善待地球就是 。
(2) 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 。
(4)有限的 ,无限的 。
(5) 自然资源, 生命绿色。
(6)环保宣传标语:
2、补充词语。
(_____)(____)同舟 (_____)(___)可亲 兴高(___)(___) 十(___)连(___)
缝缝(___)(___) 碧空(___)(___) 思(___)起(___) (___)(___)深长
3、看拼音,写词语。
sù jìng liú tǎng zāo gāo kāng kǎi
( ) ( ) ( ) ( )
bāo guǒ tái xiǎn pí juàn shùn jiān
( ) ( ) ( ) ( )
4、根据具体的语境填空。
(1)武汉新冠肺炎爆发,钟南山院士不顾自己83岁高龄,第一时间奔赴抗疫前线,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正如曹植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为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宋代辛弃疾写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描绘了乡村月夜下,人们谈论丰收的景象。
(4)__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_____________,下面是____________,都种着__________的西瓜。(选自《少年闰土》)
(5)《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气势,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5、巧用课内外积累填空。
1.古诗词的意境多唯美浪漫,承载着古人的情感审美,请按要求写一句诗词。
古诗词中含“风”字: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中含“月”字:_____________
古诗词中含“花”字:______________
古诗词中含“酒”字:______________
2.节选古代四大名著的课文有很多。如:《草船借箭》选自《________》。
3.补充古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缴而射之。”
6、阅读。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_______________。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山村优美的风光。
【3】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__________的生活情景,也写出老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通过写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_________之情。
【4】补全文章中的诗句。
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两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A. 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
B. 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
【3】两个“死了”的含义是( )
A. 前一个指虽生犹死,后一个指失去了生命。
B. 前一个指失去了生命,后一个指虽生犹死。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①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北海”加引号的原因是( )。
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2】为什么说朋友“真是个细心人呢”?用“横线②”画出相关的句子。
【3】画“横线①”的句子表达了朋友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请你写出两句描写月亮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类画阅读。
失小赔大
【1】图中一共有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 )、( )、( )。
【2】从图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件事的起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事的结果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祖国是什么?
有一天,孩子仰起花一般好看的脸,问白鸽。
白鸽从天边飞回,从四面八方衔来了答案。
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松涛回答:是飞越群山的巍峨的长城!
稻穗回答:是等待开镰的金色丰收。
晓风回答: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浪花回答:是乘风破浪竞渡的龙舟。
星星回答:是中秋佳节团圆的月饼!
青松回答:是精神抖擞开屏的孔雀。
大海回答:是吹拂大地温暖的春风!
孩子笑了,他抚摸着白鸽,用他的心说了一句:
“祖国是开着花的希望!祖国是唱着歌的黎明!”
白鸽扑棱扑棱翅膀,衔着孩子的心愿飞走了,
显然,它将把一个最美的答案写上蓝天。
【1】本文综合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鸽要写上蓝天的“最美的答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也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说祖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学校“环保小使者”即将走进社区做宣传,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和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材料一】
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趋向高消耗、高排放,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满足人民对优美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应该积极践行。
②穿衣方面的低碳行动。可将不需要的衣服送人,或通过旧物回收软件捐赠。适量购衣,尽量选择棉、麻等环保面料。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 不必要的衣服,可减少碳排放6.1千克。
③饮食方面的低碳行动。减少选购过度包装食物,减少生活垃圾;日常践行光盘行动,不让食物剩在盘子里,每节约1千克粮食,可减少碳排放0.94千克。
④居家方面的低碳行动。室内种植绿植,净化空气。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供照明和供暖。采购节能家电,使用节能灯。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使用塑料袋,改用菜篮子或环保布袋。每少用100个塑料袋,可减少碳排放0.01千克。
⑤出行方面的低碳行动。短距离(10千米内)出行:采用骑行、步行、公共交通等方式,实现近零碳排放。中距离(10至50千米)出行:搭乘地铁、公交车或 新能源车。长距离(50千米以上)出行:放弃自驾,乘坐城际列车、轻轨、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⑥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不断推进。今天你减碳了吗?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更美好,那就请从自己做起吧。
【材料二】
【材料三】
树木是城市景观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资源,在改善和维护生态方而作用尤为巨大。 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而榆树、银杏、刺槐等树种恰好能吸附二氧化硫、二氧化氯等有害气体。此外,松树、樟树等树木的叶子可分泌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害虫及病原菌。植物的树干和枝叶还是天然的降音利器,声波由空气介质透射到树叶上,造成树叶的微颤,使声音减弱变小。同时,树木的枝叶表面有许多气孔和粗糙的绒毛,可以吸收大量的声波。有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林带能使噪声减弱30%。
(有删改)
任务一:研读材料
【1】环保小使者们通过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对低碳环保有了更多的了解。请和他们 一起判断下面信息是否正确,对的画“ √ ”,错的画“×”。
(1)2020至2022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和森林覆盖率每年均有明显递增。 ( )
(2)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长距离的低碳出行应驾驶新能源汽车。( )
(3)松树、樟树等树木的叶子分泌出的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害虫及病原菌。( )
【2】林林同学在阅读【材料三】时,发现这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 )的说明方法,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制作宣传手册
【3】森森把【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放在宣传手册内页上,需要结合统计图,用一段 文字对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作用进行说明。你认为森森选择语段( )更合适 。
语段一:
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燃油汽车之处是其利用电池进行驱动,为了防止在路中突然断电而造成事故,车上需要配套电力设备。
语段二:
新能源汽车无尾气、噪音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保护环境,同时缓解了我国资源紧缺的问题。截至2022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4】宣传手册中需要设计一条宣传语。请结合【材料一】,将你设计的宣传语写在下面横线上,做到主题鲜明、语言简练且富有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设计活动徽标
【5】本次环保宣传活动需要设计一个徽标(logo)。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先把设计构想写下来。
13、阅读。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1)这位老人的耳朵真的聋了吗?
(2)这位老人为什么这样说?
(3)认真朗读这段课文,思考老人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14、读短文做题。
清明上河图
①《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②《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初绿,(a),赶集的人们和驮运货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在汴河码头停泊着数条大船,其中有一条装满了粮食,一些人正在忙着搬运。
③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屋宇错落,古柳参差,临河的茶肆之中,摆着桌凳。河中船只往来不断。一座精致的拱桥,宛若飞虹,沟通两岸。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b)。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看。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④下桥穿街,走过一座巍峨的城门楼,便来到最繁华的街市。这是第三部分描绘的景象。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市招高挂,买卖兴隆。街市上,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骑马的,乘轿的,购物的,叫卖的,(c),熙熙攘攘,真可谓“ ”,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色。穿过十字路口,再往前行,可是汴京的皇宫重地?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⑤《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妥贴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据统计,全图共画人物五百五十余个,各种牲畜五六十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种房屋三十余幢。无论是状物还是画人,笔笔精致,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准确、(d)的境界。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⑥这些作品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它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1】根据短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三个部分(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短文中三处画线语句都属于______描写。
【2】从“惟妙惟肖、摩肩接踵、阡陌纵横、握篙盘索”这四个词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中的( )里。(在下面依次填写,不重复)
a:_____ b:_____ c:______ d:______
【3】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的引号内应填入( )最恰当。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D.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4】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A.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
B.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C.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技高超。
D.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画技高超及其价值。
【5】结合课内外资料,照样子填一填。
《清明上河图》是艺术之美,它描绘了宋代社会风俗人情、桥梁建筑等各方面的情况,是绘画极品、历史珍品;___________是艺术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艺术之美,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爸爸说,到了那边,我就要学习西班牙文,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成转述句。
他对我说:“老师叫你过去一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实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女足那种拼搏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照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21、习作乐园
你对生活周边环境一定很熟悉,那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想法希望得到大家支持,一起去实施呢?把你的想法写成一份倡议书。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