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2025届二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学以致用,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内容。

(1)一个人一生之中有个知己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所以一定要珍惜,因为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当他/她离去的时候,这个世上再也没有懂你的那个人了,这正如李白诗句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感觉到春天的温暖;侧耳倾听,冬眠后的小虫叫声第一次从绿色窗纱中透过来,这正如诗句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和生活的很多,他曾到友人家做客,看到友人所居住的村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在诗中用这样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颂捐躯赴国的侠客,也在表达着自己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都说老师是世上最光辉的职业,是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最可贵的是老师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悄无声息的,正如杜甫的诗句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

1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能组成词语______________

2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_______

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_______

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花脸》的顺序排列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

神气活现 跃跃欲试 垂头丧气 得意忘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生字。

1.为了jiē_______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2.火星是一个非常干zào_______的星球,上面有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bān________点。

3.火星上没有cí_______场,也没有臭氧层,不能抵yù_______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

5、背一背,填一填。

(1)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伯牙鼓琴》)

(3)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1】默写古诗。

【2】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这首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你给这幅画起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把乌云比作________,用_______形容雨点,写出了暴雨来临时的景色。

【4】诗人通过写云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7、阅读理解。

江南春 惠崇春江晚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 竹外桃花三两枝,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1】将文中古诗补充完整,注意书写规范,笔迹工整。

【2】《江南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_________。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3】《江南春》的前两句中,诗人抓住莺啼、_______________、依山傍水的村庄、_______等独具江南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表现出江南春景的_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前两句中,诗人借竹子、________________鸭子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的特有风光。

【4】下列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春》后两句写出了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

B.《惠崇春江晚景》的后两句,诗人借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以及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了“春”字,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

C.“南朝四百八十寺”和“竹外桃花三两枝”中的数字都是具体真实的,前者突出了寺庙之多,后者突出了桃花之少。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阅读。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

【2】诗中点明标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诗人“愁”是因为:时间上此刻已“__________”,空间上“__________”。诗人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涌上心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大地之上,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此刻还有一轮孤月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些许慰藉。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本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

(2)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靠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全神贯注________ 五彩斑斓________

【2】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是因为什么,在对的括号里打“√”

①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 )

②影视器材的进步可以使人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

③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

【3】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阅读比喻为__________,把电视机前的观赏比喻为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高山流水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个读书人,善弹琴,姓俞名瑞,字伯牙。经过刻苦学习,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遇见一个知音。

他奉命出使楚国。这一天,适逢中秋节,伯牙站在船头,仰望皓月,俯观波光,开囊取琴,调弦转轸(zhěn),弹了一首曲子,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一曲终了,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连连赞美伯牙的琴艺。

伯牙暗自惊喜,想道:我在楚、晋各地抚琴,从未遇见一个知音,山野樵夫能懂我的琴音!颇觉怪异,便缓缓地说:“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过琴,审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告诉伯牙:“大人这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制成。其树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然后把木材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这琴有五条弦,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了樵夫对他的琴做出的鉴定,心中十分敬佩。沉思片刻,调弦抚琴,请樵夫欣赏琴曲。此刻,伯牙心里正想着高山,弹出的旋律雄壮、高亢。樵夫在一旁说:“善哉,峨峨兮若太山!”伯牙一转念又想着流水,弹出的旋律舒畅、流利。樵夫又说:“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忙推琴而起,上前施礼,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

樵夫拱手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宾主互道姓名,寒暄一阵。伯牙感叹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说完,便命童子焚香、秉烛,与子期在船头拜了天地,以兄弟相称,并相约明年中秋节在此重逢。次日,两人洒泪而别。

冬去春来,一年过去。伯牙在中秋节这天应约到了与子期分别的地方,谁料子期竟已离开人世。幸在此相遇子期的父亲,一同到了子期的坟前。伯牙放声痛哭,旋即解囊取琴,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伯牙用刀割断了琴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

【1】“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有知音难觅的意思,下面与它意思一样的句子是( )

A.伯牙放声痛哭,旋即解囊取琴,弹了一曲《高山流水》。

B.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C.一曲终了,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连连赞美伯牙的琴艺。

【2】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与否,对的画“√”,错的画“×”。

(1)《高山流水》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事。______

(2)伯牙之所以敬佩钟子期,是因为钟子期是一个樵夫。___

(3)伯牙弹的琴又叫文武七弦琴,相传周文王和周武王在原有五根弦的基础上各增加了一根弦。___

【3】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千金一诺

①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②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友们因此很宠爱她。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送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礼物。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③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婚事。

④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

⑤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足1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宽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色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⑥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进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店商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⑦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后上,没有说一句话。

⑧看着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时碰破的手臂,我问: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摩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⑨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的心灵的最深处。

【1】文题千金一诺的意思是________;第⑤自然段中“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那片粉红”指的是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你体会到了________;第⑥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与后文中________相照应。

【3】根据全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父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描写叙述时,紧紧抓住________这条线索来进行的;同时为刻画父亲形象,文章中还有一个自然段起了反衬、烘托作用,是第________自然段。

12、月光手帕

很多年以前,我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病人熟睡后,陪床的人并没有床可睡。时间已是后半夜,我在一楼和三楼的楼梯间散步。这时的医院没什么人走动了,几个乡下人披着棉袄蹲在楼梯口吸烟。偶尔,有戴着口罩的护士手执葡萄糖瓶(轻盈 轻柔)往来,

我下到一楼,又拾阶上楼。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小姑娘,约莫是个中学生,行走间蹲下,拣一样东西,旋又走开了,回头瞅我一眼。她走开后,地上一个薄白之物仍放着,像一块手帕。我走近看,这不是手帕,而是一小片月光摊在楼梯上。为什么是一小片呢?原来是从被钉死的落地长窗斜照进来的。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黄的楼道灯光下,弥足珍贵。

小姑娘误以为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弯腰时,手指触到冰凉的水泥地上便缩回了。她瞅我一眼,也许是怕笑话。

我不会嘲笑她,这一举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怎样的痛苦,但是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正是因为她弯腰,才(指使  诱使)我把这一小片月色看成是手帕,或者像手帕,但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多么希望她把这块“手帕”捡起来,抖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拣手帕的样子。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打“√”。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中的月光手帕加上双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会嘲笑她,这一举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怎样的痛苦,但是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为什么不会嘲笑她?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这篇短文,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童年(节选)

①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②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他们怕母亲会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③我们刚到这里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唰地一下,两个舅舅都跳了起来,____________,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____________,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_____________: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④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⑤“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⑥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____________,一声不吭。

⑦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⑧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把她给拖走了。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⑨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姥姥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努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姥姥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姥爷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姥姥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姥姥躲在角落里,号啕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

⑩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脏水盆里。姥爷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胡说。”“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不知道为什么,姥爷那双尖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1】《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以__________视角讲述故事,写的是主人公__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3】请给这个“精彩片段”拟写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和第⑥段中的横线上缺失了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下面的语句还原到文中横线上。(填序号)

A.背冲着大家 B.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C.狗一般地龇出了牙 D.俯身向前

【5】如果没有第4小题中补充的这些细节的描写,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作者加上这些描写,有哪些好处呢?请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处比喻句。

【2】画横线的句子中“洒脱”的意思是( )

A.清新脱俗。

B.利落,利索。

C.自然,不拘束。

D.摆脱开。

【3】说明草原很辽阔的句子是________, 说明牧民骑马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说明牧民们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_______

A.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B.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C.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D.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4】发挥想象,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对“我们”说什么?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微笑着说:“_________”说完,主人端出了______来招待“我们”。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2)张华站起来说:我要去做作业了。(改为转述句)

 

(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不得不认输。(改为肯定句)

 

(5)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6)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修改病句)

16、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17、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妈妈对小东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改为第三者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能不下功夫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虎说:“我要给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与戏曲有关,如“压轴、有板有眼、科班出身”,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们家(   )没有什么名贵的花,(   )常见的花却应有尽有。(填关联词)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使用的修辞方法)

(3)难道课文不是描写夹竹桃万紫千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吗?

(改为陈述句)  

(4)难道课文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表达,展开充满情感的想象吗?(改为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表达与交流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习作。

题目一:生活中,一定有一个别样的人和你的关系特别好,在你失落的时候,他(她)愿意与你分担沮丧;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她)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她)是谁?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使你感触颇深?请你以“真心感谢你”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

题目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一定遇到过让你佩服的人,他(她)就是你的榜样。请通过一两件事写清他(她)为什么会成为你的榜样,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