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双鸭山2025届二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然大物   全神_____   _____碎骨 技高一_____

_____惊肉跳   忘乎_____   _____临下 排山倒_____

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_______,既愿_______,又想坐下____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______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形近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按拼音写汉字。

(1)狂wàng(  ) (2)保zhàng(  ) (3)坚rèn(  )

(4)zēng(  )恨 (5)kuì(  )败  (6)yì(  )制

 

5、读句子,回答问题。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①“斩钉截铁”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了班长马宝玉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横线的句子中,“_______”和“_______”这两个词说明其他战士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

①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______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②通过一个“砸”字我能体会到____________

(3)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他”指文中的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他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高度概括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现了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场面,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简单描述你读后眼前所见之景、心中所悟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是应用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朗读。

7、古诗赏析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公园的一角

我们踏着石级登上半山腰,迎面是圆形的喷水池,池中有一座假山。

假山上有崎岖小路,有悬崖峭壁,有精致的楼阁和小巧玲珑的凉亭。假山上还有四个小喷水管,欢乐地喷着水花。秋风阵阵,水花随风飘洒而下,迷迷蒙蒙,像是给假山罩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景色迷人,就像仙境一般。

池中各色各样的金鱼鼓着一双双大眼睛,自由自在,有时潜入水草中,有时浮游到水面上,好像在听我们快乐的歌声。池中的水竹倒映水中,和蓝天白云的倒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围绕着喷水池种满了奇花异草,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颊似火一样红,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鞭炮花像节目的礼花,在祝贺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发达兴旺。

在喷水池的四周,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榕树、木棉、银槐等。这些绿树、红花映衬着假山喷泉,真是美丽极了。

【1】在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并写下来。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崎岖:

玲珑:

【3】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4】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航空母舰的

我国首艘航空母舰(简称航母”)——辽宁舰在大海上航行的雄姿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万分,看着它在海上劈波斩浪,也有人担心起来:航母要是,能回休息一下吗?航母的到底是什么样呢?

航母的叫航母军港,它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大。军港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水深超过25,航道宽度在400米以上。军港的防波堤很长,如同母亲的手臂,航母在这巨大的军港里,如同一个婴儿,安静地停泊在母亲的臂弯里。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波澜未起。巨大的航母军港有着良好的抗风避浪性能,可以为航母提供风平浪静的驻泊条件,据说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

航母军港有许多智能化设备。比如航母军港内设有防袭击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前预知敌方的各种袭击,给港内航母躲避袭击赢得宝贵时间,减小伤亡与损失。再比如航母军港作为航母重要的后勤补给港,配备了智能化的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有了这个系统,航母军港就如有了一个大管家”,能毫无差错地完成复杂的补给工作。

航母军港的功能也很完善。它是个能容纳各种军舰的大肚汉。航母在执行任务时,其他类型的各种军舰跟随其左右。航母军港不仅能接纳航母这位大哥前来休息”,还能接纳其他各类军舰小弟前来停泊。航母军港也是个吃不垮大财主。进港的航母,还有其他各类型的军舰可都是大胃口”,燃料要喝饱,弹药要装足,饿了都发挥不出战斗力。航母军港以其充足的粮草”,让各类军舰吃饱喝足。航母军港还是个妙手回春好医生。航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出现了病情”,就要回”“治疗。航母军港以其高超的医术保障航母随时处于健康状态。

航母军港,真是航空母舰温暖的!

【1】题目中的“家”指的是(  )

A.辽宁舰

B.航空母舰

C.航母军港

D.各类军舰

【2】“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波澜未起”,这句话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航母军港(  )的特点。

A.面积大

B.港口深

C.防波堤长

D.抗风避浪

【3】文章除了介绍航母军港的“规模大”“功能完善”这两个方面,还介绍了(  )

A.“大管家”

B.智能化设备

C.防袭击预警系统

D.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

【4】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航母军港完善的功能?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   困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       )可以夺去人的生命,(       )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世界上最坚硬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

【2】在(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筹莫展:____________

固若金汤:____________

【4】“V”字形代表_____,”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_____

【5】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请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平均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玉米在全球约60%的地区增加收成约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在全球约65%的地区损失约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100亿至150亿千克。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千克。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1第②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全球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

B.全球平均气温下降,全球各种粮食的产量都会减少

C.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将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4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为文章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写在文末的横线上。

13、课外阅读。

渡河少年

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声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他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水珠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结合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词义。

(1)“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的“漫”的意思是______

A.到处都是 B.水过满,向外流 C.不受约束

(2)“固执”的“固”的意思是______

A.结实 B.坚硬 C.坚决地

【2】给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选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一开始,老人没有让少年上渡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后来,老人又让少年上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末尾说少年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信中称撑船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想一想,少年为什么称老人为启蒙教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在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寄给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儿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的碎裂声。

【1】母亲让眼睛看不见东西的儿子打弹弓的原因是什么?( )

A.自己喜欢玩儿。

B.妈妈想难为一下孩子。

C.她想让儿子和别的孩子一样体验游戏的乐趣。

D.她想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残疾。

【2】孩子的眼睛看不见,最终却打碎了瓶子,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做一件事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B.做事情要善于思考,总结经验。

C.能不能看见不重要,因为瞎猫总能碰到死耗子。

D.遇到困难,要勇于尝试。

【3】“我征住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沉默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别乱采摘学校的花草。(请用上礼貌用语,并把句子写得更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然而,大家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

改为陈述句。

(2)他这样关心我,我十分感动。

改为反问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2.他是一个好学生。(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3.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18、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晨风中,一株带露水的小草是风景;溪水中,_____________是风景;草地上,____________也是风景。

19、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学习语文,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请概述下面人物的事迹和品格。

海伦·凯勒  

司马迁

哈尔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