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视、灵”组词我能巧妙填。
(1)视:( )黑板 ( )四周 ( )天空 ( )大地
(2)灵:脑筋( ) 身手( ) 动作( ) 消息( )
2、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
(2)“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
(3)“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
(4)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偷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
3、读拼音写词语。
ɡē da dǐ yù jǔ sàng wēi fēng lǐn lǐn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páo xiào shēn yín zāo gāo 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根据积累和理解填空。
(1)《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感受到同是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孟浩然表现出了内心的_________;辛弃疾则表现了内心的______。
(2)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声音:那是“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愁和“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豪迈,也是“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的乐观和“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的捍卫,还是“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的民族脊梁。
(3)我们在课外读过不少名著,请从下面五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完成练习。
备选人物:桑桑 雨来 闰土 贝多芬 阿廖沙
所选人物:_______ 所在作品:_______
交朋友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词语
①璀璨:________
②遨游:________
③映入眼帘:________
6、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遇雨(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中“衔”、“喷”两字的妙处。 ________
【2】第二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联系全诗分析。 ________
【3】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________
7、诗歌鉴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的开采过程,但它实际是象征志士仁人无论面临何种考验,都能从容不迫。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浑不怕”三字使读者联想到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一词一语双关,既是指石灰的颜色也是指诗人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8、课外阅读。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是_______,“秋”是_______。
【2】这首散曲中描写的景物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
9、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近日在网络和微信上热传着这么几句“诗词”:少壮不努力,长大玩手机;春眠不觉晓,醒来玩手机;举头望明月,低头玩手机;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玩手机;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玩手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玩手机。
【材料二】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令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导致不少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休闲娱乐。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智能手机已成为“低头族”打发碎片时间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材料三】经常查看手机的人,一旦发现没有信息更新等情况就会失去某种存在感,甚至造成精神上情感上的缺失。脑部受到过度刺激,长时间接触电脑及电视,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长时间接收手机带来的辐射,尽管视力不断下降,但是还会造成自身免疫力降低。
【材料四】由于手机社交成为一种习惯,许多年轻人不知如何更得体的与人面对面交流,尤其是在家人面前,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写出你从以上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2】【材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划线部分有错误,请在原文上修改。
10、孙悟空打败巨灵神,正准备回洞,忽然哪吒杀了过来,再一看,哪吒是个小毛孩子,就说道:“你这小孩,快回家,别在这里玩耍。”哪吒大怒道:“你这泼猴,有眼不识泰山。我是托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奉玉帝圣旨前来捉你。”孙悟空笑嘻嘻地说:“看你是小孩,我让你,我站在这儿不动,随你砍几剑。”哪吒一听,气得大喊一声“变”,马上变成三头六臂,手持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六样兵器,狠狠地朝孙悟空打去。孙悟空一看,有些吃惊:这小子还有两下子!随即喊了声“变”,也变成三头六臂,手持金箍棒敌住哪吒的六件兵器。两人大战了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哪吒见不能取胜,又显出神通,把六件兵器变成千千万万件兵器,朝孙悟空打去。孙悟空也不敢怠慢,喊了声“变”,变成千千万万根金箍棒,两人又大战了上百回合。孙悟空抓住一个破绽,一棒打中哪吒的手臂,哪吒疼得大叫一声,败下阵去。托塔李天王见连败两阵,决定收兵,回天庭向玉帝汇报。
【1】选文出自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结合选文内容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有眼不识泰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①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②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③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④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⑤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⑥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⑦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⑧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⑨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⑩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⑪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⑫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⑬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⑭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画“﹏﹏﹏”的句子中,描写老汉外貌的词语是________,后面却说“他像一座山”,这里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老汉的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2】对“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他担心儿子的安全,要从乱哄哄的人群中找到他。
B.老汉的目光是犀利、沉着、冷静、镇定的。
【3】选文中老汉第一次“吼道”时,极其生动地表现了老汉_________的高贵品质,也刻画了老汉_________的心情。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_________。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会想: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话中可以看出老汉很有威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是啊,是啊,”文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选文两次写到了桑娜的沉默,桑娜第一次沉默是因为____,桑娜第二次沉默是因为____。
A.在等待丈夫的决定
B.对丈夫与海浪搏斗的恐惧
C.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
【2】画“ ”的部分是对渔夫____的描写,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的思考过程,说明他是一个_____的人。
【3】有的同学认为可以把“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中的“熬”字换成“度”字,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画“﹏﹏”的部分,我觉得桑娜现在的心情可以用____、____这两个词语来表示。
A.伤心 B.激动 C.难过 D.快慰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
材料二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以及包装物总体回收率都不高。其中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物的分类处理意识较淡薄,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妤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也无法再回收。
材料三
人民网北京2020年7月1日电 昨日,国家邮政局召开全系统生态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今年上半年行业生态环保工作,国家邮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民介绍,截至4月底,全国“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83.8%,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65%,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80.9%,新增1.7万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箱,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保有量达到4.5万辆。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成效明显,行业节能减排稳步推进。
【1】材料一用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快递物品包装浪费十分严重,材料三又用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绿色快递”取得的成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4月,我国循环中转袋已经全面使用。
B.中国快递业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高,大量被丢弃的包装物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
C.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但因为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丢弃。
D.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3】面对网购,我们是喜忧参半,喜的是_______________,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快递包装如何“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请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看不见的爱(节选)
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我没见过打得这么差的孩子。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孩子就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妇女的眼神中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②“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漫了下来,他已经累了。③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吟唱,天幕上已有了屈指可数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已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对他们道一声“再见”,我便转身往回走。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我”为什么想教那孩子怎样打瓶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画“ ”的句子分别是对孩子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说明了时间___________,但小男孩__________,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母亲说:“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话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删去吗?( )
A.不可以,它使文章有了完整的结局,证明了孩子坚持去做,最终获得了成功。
B.可以,这篇短文是写母亲无形的爱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些画蛇添足了。
【6】发挥想象,故事中的男孩以后会成长为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练习。
(1)例:“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用其他的词代替)
①看着纷纷飞舞的雪花,她____________道:“雪精灵实在是太美了!”
②“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早晨上学前,妈妈总要______我。
③“加油!加油!” 操场上传来同学们的阵阵____________。
(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充句子)
阳光下的月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加工
①在战士们的一片欢笑声中,我慢慢地了解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巨浪扑上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把想法毫不保留地全部讲了出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不同的词代替“说”。
______________:“别过来,危险!”
(2)围绕下面的关键句写一段话。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内心是复杂多样的,写出自己此时的心理活动。
轮到我上场了。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十分低微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他是去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改为直接引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提示,完成作文。
生活中常有笑声回荡在我们的耳畔,这些笑声中,有父母的,有朋友的。还有那些素不相识的人的笑声,不仅是快乐的表现,有时还含有特殊的含义。请你以“笑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工整,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