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会课上,大家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只有他是_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
2、根据具体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小女孩冻得直duō suō( ),她quán( ) 着腿,冷风不停地guàn jìn()她单薄的衣衫里。我想她是快要dòng jiāng()了,此时,她是多么渴望有一个nuǎn hōng hōng()的火炉啊!
2.我们是光荣的yán huáng zǐsūn ()。万里长城是我们的骄傲,它wēi rán sǒng lì()在 lián mián qǐ fú()的群山峻岭之间。
3.站在海边,看那广阔wúyín(),bìbōwàn qǐng()的大海,你是否心潮澎湃?
4.战士们身穿kuījiǎ (),hàn wèi( )着祖国的边疆。
5.呼啸怒号不绝于耳,狂风与险浪、惊雷.hún rán yìtǐ()难分难辨。
3、跟随着语文书,我们领略了长江的丰采:“你用_________,哺育各族儿女;你用_________ ,挽起高山大海。”饱览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大海失去了原色,像_________ 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_________。”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的窄小:“我又感觉到要是把头_________,准会_________,_________。”发现了夹竹桃的韧性:“在_________,在_________,在_________,看不出 _________,也看不出_________ ,_________。”
4、认真读拼音,你能写出下面的词语来吗?相信你能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在一个qīng yōu______的夜晚,我fú àn______读着月亮的古诗。诗中huì jí______着古人思乡的chóu yuàn______。我又想起中国人对登月的执着,自豪感zhòu rán______涌上心头。中国人从不 bào yuàn______,从不tuì suō______,不知pí juàn______勇于pān dēng______科技高峰。月壤的取回,再谱航天成就新篇章,为世界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gòng xiàn______。
5、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 我怀着______的心情独个儿______在小船里,自以为从_______到_______,到_______,到_______,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2)《三亚落日》中把落日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落日以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美姿势入了水。
(3) 诗中有景,如“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百啭千声随意移,_______________”……
(4)孔子说过:__________,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3】“鬓毛衰”的“衰”意思是( )
A.衰弱
B.头发稀少
C.头发花白
【4】下面与思乡之情无关的诗句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1.这两首诗都用了( )的手法,第一首明写( ),实质要表达自己( )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 ),赞扬了它们( )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 );“尔”的意思是( )。
3.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本学期在百花园中学过一首陈毅的《青松》,请你把它写下来。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记一次校运动会
星期天,我们学校在运动场举行了一次校运动会。
上午八点,运动会开始了,首先进行的是广播体操比赛。同学们穿着白衬衫、蓝裤子,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运动场的中央。乐曲一响,大家就随着乐曲做起操来。大家一齐起立,一齐蹲下,动作整齐、协调。评委老师站在台上,不停地记录着。
接着五十米赛跑就要开始了。只见运动员们在起跑线旁做着准备工作。
“各就各位——”当王老师发出口令时,运动员们迅速蹲下,两手撑在地上,两眼望着前方。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旁边的观众又跳又喊:“加油!加油!”六(1)班的丁一跑得最快,脚下像踩着风,他一口气跑到终点,得了第一名。
正当我们为丁一祝贺时,运动场的东边传来了喝彩声。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女同学在比赛跳高。只见一位穿红色运动服的女孩向跳高架跑去,轻轻一跃,就跳过了横杆。
上午还进行了拔河囗跳远囗投标枪囗跳绳等比赛囗
下午五点,运动会在欢乐的乐曲声中胜利闭幕。
【1】在文中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中央(_______) 迅速(_______) 欢乐(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本句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4】(1)文章中,第_____段是对所有参加广播体操比赛的同学的描写,这是“______”的描写。第4段中描写了参加五十米赛跑的六(1)班的___________,第5段中描写了___________的女孩,这是“___________”的描写。
(2)写场面要做到点面结合,在写点的部分时,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比如文中对丁一和跳高的女孩的________进行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还可以对人物比赛时的_______进行描写,同时也可以穿插自己的所思所感。
【5】文章着重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比赛,简单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比赛,这使得文章有详有略。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碗 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数页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树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得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飞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他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地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1)这篇短文围绕着什么来写的?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4分)
(2)体会体会,你觉得这篇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你喜欢这“一碗水”吗?为什么?(5分)
(4)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一碗水”的样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3分)
(5)文中写道:“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地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想想一下,这些爪印会是那些动物的?(3分)
11、阅读理解。
材料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造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材料二: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材料三:材料一、二都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它深刻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材料一是作者回忆中的画面,请用小标题写出闰土当时做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一,我们从中感受到少年闰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材二,我们能感受到中年闰土的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二对闰土的描写都只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
B.材料二中加点的“欢喜”和“凄凉”这两个词语并不矛盾,“欢喜”是因为两个儿时的伙伴终于又见面了,“凄凉”是因为两人之间已经有了主仆的隔阂。
C.材料三是材料一、二的写作背景介绍。
【4】读完材料二,梳理一下“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序号)
①兴奋 ②难过 ③吃惊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zhēnɡ zhènɡ)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在文中用“√”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请你也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
【3】选文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 )。
A.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B.会场的大体布局。
C.会场的准备工作。
13、阅读。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1】这节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__写成_________,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农民___________。
【2】仿写诗句。
____一有了____,就__________。活像_______,一见了____就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21位应聘者
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爹,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
“你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再说,您也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个工作,因为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
“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
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42街的一个地方。佛瑞迪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在7点45分就到了那儿,即使如此,那时也已经有20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21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根据佛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索。于是他进入那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乐的程序:思索。在真正思索的时候,总是会想出办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秘书小姐是一名老手。她直觉到,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着一种高级职员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了。“好啊,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笑了起来,并立刻站起来回身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紧锁的眉头放松了,他大声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出决定。”
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当然!这是他善动脑筋的应有结果。是的,一个会动脑筋思索的人总能把握住问题,并能解决它或者想出一种新的办法,给人以启发。佛瑞迪就是这样一个人。
(1)文中“人浮于事”的意思是 :
(2)这篇文章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3)纸条上写着什么?
(4)请你合情合理地设计老板与佛瑞迪
连续两次对话。(请注意内容与标点)
老板问
佛瑞迪说
老板问
佛瑞迪说
15、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16、按要求写句子。(8分)
⑴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句:
⑵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⑶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4)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句)
17、改为反问句。
(1)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看到欧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我们非常惊异。
18、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改为肯定句)
3.树上的知了不住地叫着。(改成拟人句)
21、作文天地
一学期又结束了,你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请你选择其中印象
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
要求:(1)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