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鸡西2025届二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词语。

________八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胸 张________________

(1)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_______

(2)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_______

(3)形容纵横杂乱。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俗语、名句。

(1)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腊月上旬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他写的文章常受人称费,那是因为他肯下功夫,正所谓“______________”。

(3)陈林生长在乡村,对花鸟树木十分了解,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

(4)《迢迢牵牛星》描写织女饱受相思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_____,我们还读过______写的《鲁滨逊漂流记》。

3、看拼音,写词语。

shùn jiān   kāng kǎi      jiàng yóu   cǎi hóng   shēn yín   qí zhì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ié chū xīn cái   jì gāo yì chóu   quán shén guàn zhù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鼓(     诲(  

彭(     悔(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美文欣赏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宜将剩勇追穷寇句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__

2诗中百万雄师指的是_________大江指的是________

3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句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新鲜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诗中霸王指哪一位历史人物?你能说出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牵牛星,(     )河汉女。

     )擢素手,(     )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一水间,(     )不得语。

【1】选择恰当的叠词填入诗句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盈盈        B.迢迢        C.脉脉

D.札札        E.纤纤        F.皎皎

【2】按要求写诗句。

(1)这首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望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刻画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写出织女因思念牛郎而备受折磨,很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_____        逶迤—— _____ 

磅礴——  _____      云崖——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划线句子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_______________、默默”,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

【2】仿写:聊天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玩耍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在上面短文中的“”加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的“ ”上填上关联词,并用它造句。

造句:

【3】《北京的春节》作者是___________,文中写了腊八这一天的______________习俗。

【4】“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指的是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春节之外的一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看秦腔(节选)

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古庙里去。秦川的风俗:父和子不能不有其序,兄与弟媳无正事不能多言。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

戏排成了,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积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就去占位了,未等戏开,台上锣鼓震天,台下万头攒动。

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哪个演员唱得好,台下就跟着唱,哪个演员唱走了调,台下就有人纠正,说穿了,看秦腔就图过过瘾,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秦腔迷,他们没力气挤到台下,也没好眼力看清演员,却一溜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慢慢将秦腔品尝……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不可动摇的基础。秦川人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客人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逢年过节,就合家唱一会乱弹。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而谁要侮辱秦腔,必会得到终生的教训。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在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的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1“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体现了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选文第二、三自然段主要描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秦川农民嗜好秦腔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秦川的舞台上,人各显了真性,是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B. 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都要包一台秦腔。

C. 秦腔名角与国家领导人一样深受秦川人敬重。

4“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你从这句话的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选项中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川百姓除了看秦腔,没有别的什么方式可以娱乐。

B. 秦腔是秦川农民至爱的艺术形式,最能表达出他们的喜怒哀乐。

C. 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再没有别的什么更能表达出秦人的情感。

D. 大苦大乐的历史积淀,造就了秦人对秦腔的热爱。

12、阅读理解

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坏话

万斌生

(1)报忧不报喜的乌鸦,遭到无情地剿杀。

(2)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只乌鸦了。

(3)最后一只乌鸦仓惶逃命,飞上了下临万丈深渊的悬崖绝壁。

(4)然而人们并不放过它,勇敢的猎捕者们历尽艰辛,不辞劳苦地追了上来,密匝匝地包围了它,原始的箭弩和现代的火枪织成了天罗地网,一同指向世界上最后一只乌鸦。

(5)乌鸦振了振翅膀,想飞越深渊,飞到对岸去,可是它立即发现,对岸是同样的天罗地网。

(6)乌鸦欲飞又落,① 。//开端

(7)围猎的人群中,有人在举枪瞄准,有人在拉满弓弦,眼看这最后一只乌鸦就要粉身碎骨了。

(8)“且慢!”一位首领模样的人发话了,“这是最后一只乌鸦,它死了乌鸦就绝种了。不能不教而诛。让我来问问它,看它能不能改恶从善。”

(9)大家表示同意。

(10)② 。一些人不甘落后,也随之走上悬石。

(11)“乌鸦,你好。”首领说,“只要你答应一个条件,我们就不杀你,马上放了你。”

(12)乌鸦问:“什么条件呢?”

(13)“很简单。只要你答应从此以后改掉讲坏话的习惯,像喜鹊那样多多报喜就行了。”

(14)“这——”乌鸦沉吟着,“我又报喜又报忧,行不行呢?”

(15)首领还未回答,围猎者们已经怒吼起来——

(16)“不行!”

(17)“这家伙讲惯了坏话!”

(18)“本性难改!”……

(19)③ 。//发展

(20)就在这时,乌鸦猛然发现:④

(21)“呱!危险!”乌鸦大声喊道,“别过来,别过来!大石要塌了,大石要塌了!”

(22)“死到临头,还在讲坏话。”首领恼怒道,“预备,放——”//高潮

【1】“沉吟”一词有两个意思:①犹豫,迟疑;②喃喃自语。文中选择第( )个意思。联系上下文推想乌鸦“沉吟着”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其实有多处对 “悬石”这一环境的描写,认真读全文,环境描写排序恰当的一项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①首领走上拱桥般的悬石。

②停在突出悬崖的一块拱桥般的悬石上。

③由于涌向悬石的人太多,那悬石已经松动,悬石周围的石屑、泥土纷纷坠落,可惜人们并未察觉,还在向悬石涌来。

④他们一边怒吼,一边向乌鸦栖身的悬石涌了过来。

【3】按照写作顺序,写出这篇小小说开端、发展、高潮部分的主要内容。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乌鸦嘴”喻指那些多坏话而令人讨厌的人。小说是否为我们塑造了最后一只乌鸦的多说坏话、令人讨厌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题目中用两个“最后”,用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写写故事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圈子(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习题。

新闻链接一 “圈子”是中国人从来都不陌生的一个词,而“朋友圈”无疑是许多圈子中最年轻盛行的。“朋友圈”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或图片,同时可分享其他软件的文章或者音乐。

新闻链接二 掏出手机,打开锁屏,点开微信,点开“朋友圈”。一个图文并茂的世界任你浏览。对于超过6亿的微信用户来说,这个手机中的世界真实存在,紧贴生活。最早的时候,“朋友圈”饱受赞誉——相比于微博来说,这个圈子更私密,里面都是朋友,通过智能手机,大家聊聊家常,晒晒心得,谈谈人生……

新闻链接三 如今,“朋友圈”开始遭到口诛笔伐——人们发现,这个曾经熟悉的圈子,里面逐渐被广告宣传、吃喝拉撒、海外代购等无聊的内容所充斥。不断有用户开始逃离“无聊圈”,寻觅新的圈子。2014年5月,腾讯也开始大力打击微信“朋友圈”卖假货、代购营销。不过,早有人从“朋友圈”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到所有的圈子都终将衰败,圈子越来越大,里面的内容会稀释变质,然后,友情淡了,圈子破了,最初的美好也没有了。

【1】阅读新闻链接一、新闻链接二,概括“朋友圈”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圈”变成“无聊圈”的原因是( )

A.“朋友圈”圈子太大。

B.“朋友圈”遭到口诛笔伐。

C.“朋友圈”里充满真实与真诚。

D.里面逐渐被一些无聊的内容所充斥。

【3】你觉得微信“朋友圈”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圈”集赞后,免费领取商品,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你认为这种营销手段有效吗?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伸出你充满善意的手

①深夜,一辆长途客车在贵州的深山中抛锚了,巨大的暴风雪一 次又一次向旅客肆虐过来。尽管关紧了门,车上所有的人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有人开始从旅行袋里取衣服,有人开始在车子里走来走去,试图驱除寒意。汽车的电力很快用完了,空调关闭,车里的温度一降再降,陌生的人们只好相互抱着取暖,然而还是无济于事。很多人在想:要是这时,有一团温暖的火那该多好。 

②终于有一束手电扫了过来,车上所有的人都(  )地惊呼起来。来人是一个打扮非常普通的老人,他的背上还有一个篓子, 里面是热腾腾的馒头。  

③有人开了门,老人把篓子放在车上,他指着车前不远处说,那里就是他的家,他真诚地邀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老人只好把篓子放下,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④这时车上的温度已经是零下五度,热腾腾的馒头正在迅速变冷,有一个小男孩起了身,但迅速被身旁的母亲拉了回来:“你要干什么?那东西有毒,吃不得。”“就是,我们宁愿挨冷挨饿,也不去冒这个险。”车上不断有人附和。

⑤半个小时后,老人再次来到车上,当他发现篓子里的馒头一个 都没少时,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他再次邀请,依然没有人反应。当他正准备下车时,车上终于有人说话了:“爷爷,我相信你,我跟你去。”说话的正是刚才那个被母亲拉住的小孩。 

⑥老人的眼圈红了  孩子  你不怕我是个坏人  孩子走上去     伸出他的手   挽住了老人说  爷爷  我相信你

⑦在孩子的影响下,车上才不断有人下车,跟随老人而去。  

⑧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⑨有记者问老人:“你的善意一次次被人拒绝和怀疑,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 老人告诉记者,在这座深山里,他经常能遇到抛锚的长途车,这已经是他做的第一百件善事了。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希望能以自己充满善意的手,为这个陌生而隔阂的世界多添一点爱和温暖,让人心不再可畏。

【1】请在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

【2】给短文第⑥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读句子,填空。

(1)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

①“老人连续说了三次”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沉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天,所有的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①“羞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对文章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作出你自己的评价。 

(1)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字句:

改成字句:

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16、句子超市。(9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字写话。

承蒙您赏个明月来照明,但这样喝酒太冷清乏味了,何不把嫦娥请来?

 

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拜师学道,纵然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要是能学到一点儿小法术,可以有所安慰。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3)说出破折号的作用,并写一句。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衣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我也能用其中一个作用写话:

 

 

17、按要求做。(8分)

(1)我们班将近40人左右。(修改病句)

 

(2)小狐狸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着他的手。(缩句)

   

(3)我们欣赏了一幅草原风景画册。(修改病句)

   

(4)树叶飘落在地上。(改为拟人句)

 

 

18、改为直接引述句。

1.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读句子,写一写。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________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态过程。

2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来仿写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30)

题目: 一件 的事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有条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