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qíng zhe | xié shāng | gāo sǒng | dàn shēng |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 |
guǎng bō | diàn niǔ | zhān yǎng | piāo fú |
| |
_____ | ______ | _____ | ______ |
| |
2、补充下列词语,并完成练习。
斩________铁 ____山____海
________一发 惊____动____
____首____胸 自言________
1.“自言________”的意思:_____。像这种构词方式的词语还有:___。
2.像“____首____胸”这样含有人体器官或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还有:______。
3.上述词语中与“当机立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
4.一阵阵__________(选词填空)的掌声从会场上爆发出来。这句话中所填的词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
3、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四字词语。
(1)“多好啊!”他在自己跟自己说话。 ( )
(2)我们处于有利位置,从高俯视下方,他们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一目了然。( )
(3)在拔河比赛中,同学们想要用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输了比赛。( )
(4)聪明的小明心算能力非常强,一看题目就能不经过考虑地说出正确答案。( )
4、填入合适的词语。
( )的志愿 ( )的马术师
( )的照片 ( )的岁月
( )的安慰 ( )的宝藏
( )的心灵 ( )的纠纷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2.钟子期死,伯牙_________,终身____________,以为__________。
3.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想到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读“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想到鲁迅的散文诗集《________》。这样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可以把诗句理解得更加深刻。
6、古诗阅读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的画“×”。
(1)从“客愁新”和“月近人”可以感觉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 )
(2)“建德江”位于浙江省。 ( )
(3)诗中“烟渚”、“野旷”、“江清”让人感到温暖。 ( )
【2】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抒情
【3】“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高度概括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现了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场面,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简单描述你读后眼前所见之景、心中所悟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是应用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朗读。
8、课内精彩阅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它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三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后两句诗可以看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尽开颜”一词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
【5】有人曾经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请你试着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经艰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悠长的铃声
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②“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jù离很长,就是有本·约翰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sǎnɡ子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④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⑤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qīnɡ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⑥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⑦“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幕上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⑧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bó雾一般散去。
⑨“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⑩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⑾“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⑿“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⒀“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拼音。
似(sì shì)乎 差(chā chà)一分钟 兴(xīnɡ xìnɡ)奋剂
几(jī jǐ)乎 撒(sǎ sā)腿就跑 盘旋(xuán xuàn)
散(sǎn sàn)去 看(kān kàn)大门
【2】读短文,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汉字。
jù离 sǎnɡ
子 qīnɡ
听
bó雾 zuǐ chún
cí xiánɡ
【3】文中“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这句话里提到的“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抽”字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用它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写“说”字,如:
“不晚。”我撒腿就跑。
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
……
请仿照这样的写法,不用“说”字,写一写你放学回到家后和妈妈对话的情景。(至少写两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最后才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第( )自然段就埋下了伏笔。
【7】结合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写写小说中的老师傅给你留下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歌溪
吴然
①这是一条爱唱歌的溪流,村里的人们叫它“歌溪”。
②歌溪的水多么清,多么凉啊!它从很远的山涧里流出来,它的两岸,是浓密的树林。
③有一段,它的水是银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亮晶晶的水花。它在那里积了很深的水潭。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调皮的、不懂事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粗野。
④顺着一条光滑的石板,潭里的水急速地向下流淌。石板上披覆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它的歌声充满了欢乐。
⑤更快乐的日子,是在夏天。歌溪这时涨水了,可还是那么清!它打着旋儿,在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浮雕一般的花纹。我们笑着,叫着,跳进水里去,水花溅得老高!本来就活蹦乱跳的歌溪,响起一片打水声、笑声、喷鼻子声,以及故意的乱喊乱叫声,整个歌溪越发欢腾了。
⑥我们比赛着游到对面,爬到一片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石板上,平躺着,翻扑着身子,让太阳猛晒!晒够了,或一个跟着一个,或争先恐后地直往水里跳。扑通,扑通,歌溪里立即出现许多黑黑的小脑袋。这时,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
⑦有时候,我喜欢一个人仰面朝天,躺在水上,任凭歌溪载着,随意漂流。我穿过浓密的树荫,柔软的柳条拂着我的脸,无比凉爽。稍稍闭一下眼睛,穿过树荫,我看着湛蓝的天空,一团一团的云朵,白得耀眼,在慢慢地移动。两岸闪着太阳的金光,鸟儿唱着,知了叫着,同伴们欢笑着。我不由得一个翻身,想一把抱住歌溪……
⑧歌溪啊,你给了我们多少欢乐!
【1】根据本文内容,在序号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水段 | 性格 | 歌声特点 |
从山崖到水潭的歌溪 | 调皮、不懂事 | (1)________ |
顺着石板向下流淌的歌溪 | (2)________ | (3)________ |
静静地流着的歌溪 | (4)________ | 美妙 |
【2】第④段中的“长发”指的是_____________,第⑤段中“越发欢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⑥段中画“ ”的句子,请你想象,“我们”会在水里怎么玩?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中,“我不由得一个翻身,想一把抱住歌溪……”的原因是( )
A.“我”自己躺在水上感到害怕,所以想抱住歌溪。
B.“我”被歌溪的美陶醉了,想和歌溪更亲近。
C.“我”想和歌溪一起玩耍。
【5】联系全文,思考并归纳歌溪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游泳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游泳时要注意防溺水。请你说一说我们在游泳时应该如何做好安全防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春联
①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表达美好愿望。
②春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周代,人们为驱鬼辟邪,防止家人受到伤害,就在自家大门两旁悬挂桃符。桃符是用桃木做的两块长方形大板,长六寸、宽三寸,上面写着“神荼”“郁垒”两个降(xiáng)鬼大神的名字。到了五代,人们在桃木板上题写联语,取代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宋代以后,人们在春节纷纷把桃木板改为题写春联的纸张。进入明代,文人们把写春联当作文雅和时尚的事。清代以后,春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直至今天,我们还保留着写春联的传统习俗。
③春联的文字对仗工整、简洁精巧。首先,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最基本的要求。如“和和顺顺千家乐,富富足足百姓欢”这副春联,上下联分别都是七个字。其次,上、下联调性相对。比如“和和顺顺”对“富富足足”,“千家”对“百姓”,“乐”对“欢”。最后,上、下联平仄(zè)相调(tiáo)。现在声调中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上联末尾字的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的字音必须为平声。比如上面列举的“和和顺顺千家乐,富富足足百姓欢”,上、下联末尾的“乐”和“欢”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④春联的内容不仅文明、健康,还能体现人们的身份及行业特点。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体现了农民渴望新的一年获得大丰收。“店里百货如意店,心中一颗为民心”呈现了商家在新的一年为百姓服务的决心。把“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这副春联送给教师,是对他们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的赞美。
⑤张贴春联时要注意:一要分清上、下联贴在门的什么位置。如果张贴人面对大门看时,上联就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如果张贴人站在门槛上往门外看时,上联就贴在门的左边,下联贴在门的右边。二要在门框上贴好横批。三是贴春联的时间最好在除夕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二点之间,表示除旧迎新、向往美好的生活。
【1】读短文第②段,根据表格要求提取信息,简要填表。
中国朝代顺序(部分) | 春联的发展变化 |
| 悬挂桃符,上面写着两个降鬼大神的名字 |
五代 |
|
| 把桃木板改为题写春联的纸张 |
明代 |
|
| 春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
今天 |
|
【2】短文第③段“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最基本的要求”中的“最基本”这个词语不能去掉,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给上联“万户腾笑语”选择下联,将最适合的一项( )
A. 欢歌笑语报年丰 B. 春来鸟语花香
C. 千家庆新春 D. 欢歌瑞气生
【5】结合情境,根据短文相关内容填空。
梁惠创作了一副春联。同学们看了纷纷从不同方面对春联进行点评,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个同学建议道:“我写一个横批‘喜迎新春’,咱们把春联贴在教室门两侧吧!”同学们捧着春联,面对着大门,想:该怎么张贴呢?请你将表示上、下联内容的序号,填写在大门两侧相应的位置上。
1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中偶遇
①这片树林好大,好静,静得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一棵棵大树直直挺挺的,显得如此威严。浓密的树叶遮住了阳光,使林子变得昏暗。投射下来的树影就像一只只大手,要把我掳走似的……我迷路了,要是走不出去,我会不会……我不敢往下想。“有人吗?”我扯开嗓子喊着,“有人吗?”
②“谁在那儿?”顺着洪亮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老汉站在林子里,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目光严厉且有神。这下我有救啦!我叫了声大爷,刚想朝他奔去,他却转身头也不回地说:“关掉你的摩托车,油烟味太大!”我乖乖地推着摩托车跟在他身后。
③走了一段路,眼前出现了一座小房子。“到我家了,进来吧。”老汉让我把摩托车停放到门前,领我进了屋。屋子不大,里间屋有个土炕,外间屋有个小方桌,上面放着一部旧电话,桌子周围有几个小木墩,这算是客厅吧。
④老汉让我坐下,他端过两个盛满热水的搪瓷缸子说:“喝点儿水吧!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林子里来了?”“我来这儿骑行,看树这么多,景色这么美,就往里多走了一会儿,结果就迷路了。”“太阳偏西了,晚上就住我这吧,明天我送你出山。”“谢谢您,您是……”“我是在这种树,看林子的。”“您怎么干起这个来了?”“我干这个都三十年了!三十多年前,这方圆十几里的大山上,长了多少年的树,就被人随随便便地砍了。山秃了,荒了,没人管,给子孙们留下的财富怎么能就这么没了呢?我不信那个邪,没人管,我管!从那时起我就进山来了……”原来,老汉是因为心里有个疙瘩,才到山里来的,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呀!我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⑤日落黄昏,肚子咕咕叫了。我取出面包、香肠,想与老汉分享。不料,他脸一沉,说:“快把这些东西收起来,我们林区的人不吃这些,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她?她是谁?我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也不好意思贸然开口。一会儿工夫,老汉端来山里的蘑菇,山野菜让我吃,我第一次觉得这些东西是那么鲜美。
⑥这时,电话响了,原来是他儿子打来的,没说两句话他就发起了火,对着话筒嚷起来:“你不要来接我,她离不开人,更闻不得你那四轮子的油烟味!”老汉生气地挂掉了电话,又严肃地对我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摩托,我带你走出去。”
⑦天黑了,老汉让我到土炕上休息。我突然想起老汉说的那个“她”,便问:“那大妈睡在哪儿?”老汉怔了怔:“早没了。”“啊?那您说她讨厌油烟味?”“是林子。”“林子?”老汉口中的“她”竟然是林子。老汉深沉地说:“我在林区干了快一辈子,舍不得离开啊!这林子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我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描绘大森林,真为我之前的行为感到惭愧。那晚,我与老汉并排而卧,闻着那林子里的味道酣然入睡。
⑧天亮了,我推开房门。群山起伏,像绿色的海洋,一棵棵大树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在碧绿碧绿的草地上,这一切是那样光彩夺目。看看大树,再看看老汉,阳光照在他那古铜色的脸上,熠熠生辉,格外光亮。
⑨老汉把我送到林子外的公路旁,向我挥着大手,我们相互道别。多少年过去了,我常常回想林中与老汉的偶遇,他像一缕阳光,一想起来就会无比温暖……
【1】请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内容解释词语,第④自然段中“疙瘩”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林子的描写,联系上下文内容,写出这样描写的作用。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把林子称为“她”,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建议把文章题目改为《护林老汉》,和原题目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
知道一些事,间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如许: 素:
【2】“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 )
A. 西瓜被路人偷吃。 B. 西瓜在海边被海水冲走。 C. 西瓜被獾猪、刺猬、猹偷吃。
【3】闰土告诉“我”哪些新鲜事(以小标题形式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①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②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③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1】前两段结尾处都用了“神气”一词,这种写法叫_______,好处是:_______
【2】仔细阅读第③自然段,回答问题。
(1)“挖空心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给手拿偃月刀的竹节人起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节人的有趣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能完成的阅读任务是了解( )
A.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B.竹节人的外形特点。
C.竹节人的玩耍过程。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尼克,过冬的粮食不是都收藏好了吗?你还在忙什么啊?”其他老鼠问道。
(把其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尼克回答:“我在干活呀!”
(改为转述句)
(3)如果没有严冬,我们未必能觉察到四季的可贵。(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4)你已经表了决心。你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6、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那位黑大哥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改为双重否定句)
19、将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渔夫搔搔后脑勺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
20、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的灵感,难道是坐等可以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2)现在我必须要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3)他说:“我种树不同于别人。”(改为转述句)
21、习作展示。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下面的字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可以用所选的字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不少于500字。
甜 泪 乐 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