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 )
(2)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就不得不开凿隧道…… ( )
(3)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 )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成语中有不少是与音乐有关的。“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____________”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还知道其他与音乐有关的成语,如“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
(3)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言,“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4)古语有云:“耕当问奴,_________。”不可改也。
3、读句子,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四字词语。
(1)丰收的喜悦写在爷爷那(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________的脸上。
(2)我平时读书总是(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________,不求甚解。在这次“我的读书故事”演讲比赛中,当被问及故事中的人物时,我(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___________地乱说一气,闹了不少笑话。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
(2)不局限一种形式或规格。 ( )
5、填空。
小明在摘录名言时,看到巴尔扎克的“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时,他不认识“矜”这个字,就去查字典。他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画,知道了读音是“jīn”,在“矜持”中“矜”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即可)。
矜:①怜悯,怜惜。②自尊自大,自夸。③慎重,拘谨。
6、古诗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②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③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浸,泡在水里。④潇潇:这里形容雨声。⑤子规:杜鹃鸟。⑥无在少:不能再回到少年。⑥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解释下列词语。
浸:___________。潇潇:_____________。
【2】“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但我们却从“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中感受到了他的一中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请你回顾自己学过的和课外积累的诗句,想一想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的诗句有哪些?然后选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8、课内赏析
迢迢牵牛星,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
擢:___________________
盈盈: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_、_______、札札、_______、______ 等,其中只有“_____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4】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9、阅读
《草原》选段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小标题概括这段话描写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用“﹏﹏”划出来。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文中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照样子,写句子。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连续性文本阅读.
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
①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
②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母亲三十五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还让三个孩子在外面各自打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路。
③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任他怎样竭尽全力,可恶的病魔似乎有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
④有一次,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
⑤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
⑥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去。
⑦他记忆里母亲一向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不得了。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花,自然无法读出藏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的心思,在他们母子深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守,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那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
⑧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重要的商机。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亲,而是母亲在陪我。伟大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
⑨一瓣瓣的花开,一瓣瓣的花落,在那些平凡琐屑的日子里,在那些绚丽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著?
【1】关于文中第①段“突如其来的变故”指的是( )
A.母亲从山村搬到城里,很不适应城里的生活。
B.儿子因为是大公司的总裁,无法拨冗时间陪伴母亲。
C.母亲确诊老年痴呆症,走向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
D.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只认得自己最疼爱的儿子。
【2】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你认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思绪比作阳光,思念母亲的思绪肆意地漫散开来。
B.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阳光比作温暖的手,写出母亲的病情已经好转,作者享受其中。
C.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阳光透过玻璃和时间流动的声音对比,写出了时间流逝。
D.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阳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依偎在母亲身旁时的美好。
【3】下列对全文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题为“陪母亲看花开花落”,其实更是母亲陪“他”看花并默默地教“他”理解生命的意义的过程。
B.母亲在逐渐失忆几个月,尽管他想尽一切办法,但她还是连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他的心情是震惊的。
C.母亲培养三个孩子在外面的广阔世界里各自打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这是想告诉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D.文中提到他减少工作上的应酬来陪母亲,虽然能够反映出他的一片孝心,但也能折射出成功后的他对工作已有了一丝懈怠。
【4】“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种花都在展示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
B.花的生命那样丰富、认真、执著,人的生命也应拥有同样的品质。
C.有从容看花的心情,有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著,在花开花落中,可以听懂岁月深情的叮咛。
D.明白了花的生命周期,懂得了如何照顾花草,用花草点缀生活,提高生活的品质。
【5】细读文本,找出文中他情感变化的词语。
无法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走伤感→____________
【6】课文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联系文本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运用
有人送我一枝草
三毛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
不知是到美国后的第几天了,我去找工作回来,慢慢地往住的地方走。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钱,留下来是个大问题,又找不着事情做,心里很茫然。穿过学校时,我低着头,走得很慢很慢。
远远的草地上,那里半躺着一个陌生的青年,好像十分注意地看着我。我感觉到了他的目光,但是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又蹲下去从草地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过来。
他步子走得很大,轻轻地吹着口哨,看起来很愉快的样子。
由于不认识他,我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是一枝碧绿的青草,他正向着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样珍宝一样递给我。
我接住那枝小草,惊讶地望着,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说完拍拍我的脸,摸摸我的头发,送过来一丝温柔的微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潇洒地走了。
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虽然连它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位青年的脸在记忆中虽然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却没有办法让我忘记。
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青年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乐观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轻的赞美,一个微笑,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那些似曾相识的人,那些在生活中擦肩而过的人。
【1】请为下面的“着”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āo zháo zhe zhuó
着落 ( ) 躺着( ) 着凉( ) 着装( )
【2】第(2)段中从“我”_______的步态、_________的形态、_________的心态三个方面,把一个旅居海外的学子因生活无着落而情绪低落的情况表现得极为细腻.
【3】第(12)段写道:“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这个“礼物”是________,
使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4)段中“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联系下文回答这句话的含义.
12、阅读理解。
假如没有灰尘
①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②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③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
④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⑤有趣的是,灰尘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⑥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温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1】结合短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我们应该彻底消灭灰尘。
B. 灰尘主要来自土壤和岩石的风化物。
C. 地球上如果没有灰尘,蒸发至上空的水就回不到地面上来,最后地球上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D. 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自然景色来自于水滴对阳光的折射。
【2】全文是围绕文中的哪句话进行介绍的?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读了短文,我知道灰尘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能反射、
_____________。
【4】“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5】“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中的“大多”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又是艺术品,还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自古就有,样式繁多,但多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价值。至唐宋,印章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赏,甚至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这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印真正走向了成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将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但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材料四: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设计完成。2007年,校方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校徽整个图形像一枚圆形印章,中间“北大”两个篆字依形组合布局,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表格。
印章的发展历程 | |||
时间 | 唐代以前 | 唐宋时期 | 元代 |
印章的发展和用处 | ①______________ | 被应用于书画鉴赏,出现闲章,艺术性大增 | ②________ |
【2】阅读材料二,完成练习。
①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 )
A.楷书 B.篆书 C.行书 D.甲骨文
②材料二中印章上所刻诗句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首诗中总领全诗,开门见山,赞美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一、三、四,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印章艺术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且内容丰富,集众多艺术精华于一体。
B.元代,文人用印非常普遍,为后来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C.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因其复杂的程序,距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也越来越不受重视。
D.印章虽然是方寸之间的艺术,却是智慧与美的体现,北大的校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4、课外阅读。
北京立交桥(节选)
①你去看吧,驻足那一道道长虹之畔,徜徉于桥区的草坪园景之中,你会发现,它们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姿态。
②建国门立交桥是苜蓿叶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碧绿的草坪、连片的鲜花簇拥着它,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从低处仰望大桥,四周的高层建筑似乎也矮了几分。
③西直门立交桥与建国门立交桥风格迥异。顶层机动车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形转盘。整个空腹转盘桥外径东西长140米,南北长95米,比工人体育场的足球场面积还要大。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蟠龙。
④矗立在京都东大门的三元桥,又别具风格,开阔、舒展、豁亮。尽管三环路、机场路、京顺路三路在这里交汇,但它却没有偏重往立体发展,而是向宽广铺开,路向八方放射,桥向八方伸展,气势宏大。桥开阔舒展,绿化设施也开阔舒展,总面积达7.5公顷。布置成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的四座街心公园里,栽有松柏,植有鲜花,立着雕塑,置着座椅,俨然一座立体公园。
⑤坐落在天坛东路与南外二环、南护城河交汇处的玉蜓桥,更加壮美,它是桥群组成的。两座跨河桥,六座匝道桥,九座通道桥,三座铁路地道桥,组成一个庞大的桥的系统,建桥总面积是三元桥的两倍多。造型别致,一座座桥,组成一只巨大的振翅欲飞的蜻蜓,仿佛是刻意创作的超大型艺术雕塑。桥下静静的流水,桥区棵棵绿荫晃动的国槐、白杨,片片流翠的草坪,团团姹紫嫣红的月季,构成一幅巨大的工笔画“玉蜓图”。
⑥一座一座说不尽。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字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
【1】选文中“它们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姿态”的作用是_________。
【2】选文主要介绍了首都的哪几座立交桥?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用“一片巨大的苜蓿叶”比喻立交桥,主要表现的是( )。
A. 立交桥的规模 B. 立交桥的装饰
C. 立交桥的造型 D. 立交桥的结构
【4】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整个空腹转盘桥外径东西长140米,南北长95米,比工人体育场的足球场面积还要大。(____)(____)
(2)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蟠龙。(____)
【5】“一座一座说不尽”和“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分别说明了立交桥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选文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文章结尾的“艺术品”是对立交桥的高度概括和评价,“画”和“诗”进一步强调了其艺术价值。(____)
(2)描写玉蜓桥时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意表现出玉蜓桥“更加壮美”的特点。(____)
(3)“从低处仰望大桥,四周的高层建筑似乎也矮了几分。”这句话是为了说明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是由低到高的。(____)
(4)选文的层次划分应该是①/②③④⑤/⑥,“总—分—总”式结构。(____)
(5)选文第④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矗立在京都东大门的三元桥,又别具风格,开阔、舒展、豁亮。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桥开阔舒展,绿化设施也开阔舒展。(____)
15、句子训练营。(12分)
(1)它们怎么逃得那么快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爱吃甜食。(扩句)
(4)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缩句)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联合国将每年的 六月五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如果让我给学校刚建成的漂亮的花圃设计一个标语,提醒大家要爱护花草,我会这样设计:__________________。
16、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根据这句话的特点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句话。
(1)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2)晴天雨天。 老人每天来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9、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璧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缩写与扩充句子。
1.他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缩写句子)
2.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缩写句子)
3.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句子)
4.天空中挂着明月。(扩写句子)
5.《蒙娜丽莎》是肖像画。(扩写句子)
6.学校开展了活动。(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7.月光照在姑娘的脸上。(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21、习作达:读书破万卷,下第如有神。
题目:《我是创文小主人》
①先列提细,体现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把重要的部分列具体。
②注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把重要的部分写清楚。可以适当采用一些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对话来增加表达效果。
③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