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近义词。
赶忙______遮盖_____尽量____归宿____恭敬____
贡献______劲挺_____纯熟____陶醉____尴尬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解释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永无______ ______七八______ 万____________新
______非福 全神______ ______灯______彩
1.表示一切景象或事物都变得面貌一新的成语:______
2.形容永不罢休,永不停止的成语:______
3.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的成语:______
3、将下面的古诗句填写完整。
(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3)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4、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
英勇 ________ 全神 _______ ____ 七 ____ 八
悬 ____ 峭 ____ ____ 钉 ____ 铁 ____ 高 ____ 下
____ 身碎 ____ ____ 首挺 ____ 惊 ____ 动 ____
坚强 ________ 热血 _______ 气 _______ 河
5、填空。
(1)《有的人》是1949年1月1日诗人( )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写的一首诗。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而且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2)通篇采用( )的表现手法是本诗的主要特色。第1节中的两个“活”和两个“死”要通过对比加以区分: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4)由“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我想到的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还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名句:( )。
6、阅读与理解。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____。
【2】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给人澄澈、空明之感,由此你想到了李白的哪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古诗内容,把诗人笔下的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委婉地表达了游子( )之情。
A.喜爱秋天 B.热爱祖国 C.热爱大自然 D.思念家乡和亲人
【5】望月怀远的诗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自学古诗《金缕衣》,结合注释,写出诗句大意。
金缕衣①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②少年时。
花开堪③折直须④折,莫待⑤无花空折枝。
注释 ①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②惜取:珍惜着。③堪:可以,能够。④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点。⑤莫待:不要等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再按要求答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大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兄弟举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诗人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 ),( )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丕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字母)。
A.竟然 B.果然 C.恍然 D.居然
【2】作者为什么把丁香称为丁香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丁香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B.联想到古人诗句,觉得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C.只是作者的一个随意的叫法而已。
【3】下面是三名同学对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你认同谁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A.同学:人的一生会遇到数不清的磨难,这让人感到惆怅和无奈。
B.同学:如果每个人的一生都顺顺利利、心想事成,那么人生将充满乐趣。
C.同学:如果每个人的一生都顺顺利利、心想事成,那么人生将充满乐趣。
D.同学: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我们应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积极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多姿多彩。
我认同______同学的观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什么“结吗?你是怎样对待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旺盛得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眨着点点银光,就像逬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时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朵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只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必然关系。我也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粮,它张满了帆,再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淡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 用“-----”划出描写紫藤萝的特点的句子。
2. 用“~~~”划出面对紫藤萝作者的联想句子。
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粮,它张满了帆,再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4. 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5. 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
11、根据不同任务有目的阅读,再完成问题。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材料一】
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qì)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2018年10月11日,杜甫草堂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材料二】
杜甫草堂内亭台林立,古木参天,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以一条中轴线贯穿。从正门进入,正门、大廨(xiè,官吏办事的地方)、诗史堂、柴门、工部祠五座主要建筑物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于中轴线上。
工部祠的东北部,是“少陵草堂”碑亭和茅屋故居景区。“少陵草堂”碑亭里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有“少陵草堂”四字,由雍正皇帝之弟果亲王书写。亭子顶上覆盖茅草。这里,是游客们来草堂游览后一定要合影留念的重要地标。茅屋故居是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观。茅屋故居于1997年根据杜甫诗作和其他历史资料的描述重建。川西民居式的茅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卧室,东头为厨房。每一间房都安置了相应的家具,桌椅、石磨、水缸等,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这间建筑在尽量还原了茅屋布局和室内陈设的同时还有意做出了破旧的效果。虽说是后来翻建的,但还是可以感受到当时茅屋的简陋而不俗样子。茅屋故居刻意保留了一些残破的布置,不愧于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情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东侧的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其中有“杜诗绝唱、书法绝品、楠木绝材、刻工绝活”等四绝。盆景园往南依次是浣花祠、花径、大雅堂和靠近南门的草堂陈列室。
【材料三】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购票须知(节选)
一、全价门票价格50元/人。
二、享受免费优惠人群范围:
(1)持有效证件的离休人员、残疾人(含军残证)、现役军人免费。
(2)对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免收门票;对年满60周岁且不满65周岁老年人,在非国家法定节假日免收门票,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实行门票半价优惠。
对6周岁以下(含6周岁)或身高1.3米以下(含1.3米)的儿童实行免费,需由监护人凭票带领入馆(监护人不享受免费)。
持成都市教育局颁发的《特级教师(校长)荣誉证》免费参观。
三、享受半价优惠人群范围:
对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
【材料四】
杜甫先后在草堂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右边两首诗是其中的代表作,被无数书法爱好者抄录,制作成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供人们欣赏。其中的不少佳句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材料五】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目前完整保留着明、清时期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___
B.杜甫草堂是一个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___
C.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都是杜甫亲自书写的。______
D.柴门是游客们来草堂游览后一定要合影留念的重要地标。______
【2】抓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1)本周末(非国家法定假日),小明一家人准备去杜甫草堂参观。他们一行人共六人:妹妹仅三岁,小明是六年级的小学生,爸爸妈妈四十岁出头,爷爷奶奶六十多岁了,已办理了《成都市老年优待证》。请你帮忙算一算,小明一家人的门票要花多少钱?清单如下:
妹妹_____+小明_____+爸妈_____+爷爷奶奶______=______元人民币
(2)近段时间,由于成都地铁施工导致青华路半封闭施工,交通十分拥挤。如果为外地来蓉的自驾游客人指路,你需要提醒客人尽量避开从哪个门进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助材料,写一段推荐词。
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但游览时间有限。请结合上面的材料或你的生活经验推荐一处必游的景点,用两个关键词概括表达你的推荐理由,再运用这两个关键词写一段推荐词。(30字以内)
(1)必游景点:________________
(2)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
(3)推荐词: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诗感悟,发表观点。
(1)读材料四,同样是写成都的诗,带给人们的感受却各不相同。请你选择一首细细品味,你读到了(什么样的?)________的成都。(请用四字词语来表达)
(2)请引用恰当的诗句支持你的观点:__________读到这句诗,我不禁展开联想,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
12、老人与海鸥(节选)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呜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1.海鸥“突然飞来”,也许以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围着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里看出海鸥是有灵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付出就有回报。老人长年为海鸥______,现在海鸥来______他,收获的是感情。
4.人们为海鸥让出一片空地,表现出两方面的感情: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反映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睦相处。
13、课外阅读
刺 绣
中国的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
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古籍中称为“针绣”或“女红”。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项项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发明创造,犹如串串宝石,获得了全世界的赞美。其中居于前列的便有刺绣,它是基于“丝”的发现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唐代和宋代的刺绣工艺都有很大发展。白居易《秦中吟》一诗中写道:“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苏鹗《杜阳杂编》载:同昌公主出嫁时,有神绣被,上绣鸳鸯三千,并间以奇花异草。相传玄宗时宫廷中,为杨贵妃一人织造奇锦、刺绣衣裙的工人多达700人。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先后产生了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上海的露香园顾绣,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刺绣。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顾绣得到朝廷的赏识。到了清代,顾绣不仅名震海内,而且蜚声海外,吸引了不少国外商人来上海,他们大量订购顾派刺绣品,一时顾绣成为刺绣的通称了。
刺绣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1】刺绣艺术历史悠久,它始于 ,发展于 ,盛于 ,到了 代,传播到世界各地,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刺绣的价值在于: 。
【2】四大名绣是指 ,明代刺绣中最著名的是 。“ ”这个词语表示“声名远播到了海外”。
【3】看到中国精彩纷呈的民间技艺,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夸一夸?
___________
14、课堂回放。(5分)
我陶醉!
(1)在文中“真美”、“真糟”分别代表了什么?
(2) 假如文中的“我”就是你,那么,对文中“爸爸”和“妈妈”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你的心理感受会是怎样的?
15、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绿色的椰子树摇曳着绿臂,向滩边的仙人掌述说着什么。(仿照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句
①鸟儿唱歌。
②松鼠是动物
21、习作。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在桑娜夫妇的抚养下,西蒙的两个孩子已经长大了。在这个大家庭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字数在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