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2025届二年级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心平( )( )( )( )( )( )

五湖( )( )( )( )( )( )

(1)如果不是____________,我们又怎么会风餐露宿呢?

(2)现在我们的家乡已有较好的旅游条件,欢迎来自____________的朋友前来观光游览。

2、日积月累。

(1)狼牙山五壮士子弹都打光了,最后他们义无反顾跳下了悬崖,他们就如曹植笔下的壮士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_____________”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勉的名言。

3、根据课文理解完成填空

①从文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闰土的急切盼望之情。

②“飞跑”一词,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我”得知闰土到来后的________的心情。

③对闰土外貌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征。

4、读拼音,写字词。

满分5 manfen5.com

 

 

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1)迥然不同     _____有序     _____大悟

(2)顾影自怜     孤芳_____     自作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词语。

护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

①后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_____

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_____

③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①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②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1】联系注释,判断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长征途中的五幅“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攀(五岭) 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改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什么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培养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徘徊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有删改)

【1】给选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

【3】为了阐述观点,文章用了四个典型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2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看破红尘的过客”指的是不能观察、体会生活,不能有所发现的人

B.“心如止水的高僧”指的是能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C.“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批判了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人

D.“浮光掠影”批判了看问题肤浅,认知也肤浅的人

【5】读文中画“ ”的句子,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好奇,是______;好奇,是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嚼慢咽——( )  对号入座——( )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伯父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句话表面是写伯父自夸记性好,实际是写伯父委婉地批评“我”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_______的特点。

【3】读一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

A.伯父只夸他自己而不夸“我”,“我”感到失落、不满。

B.“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了伯父对“我”的委婉批评。

C.“我”觉得伯父的记性好,而自己的记性差。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沙湖

沙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深藏在一片大沙漠中。

走进沙湖公园,登上瞭望塔向东望去,湖水无边无际,水天一色。向北望去,是沙子的世界,一座座沙山耸立湖边,好像是湖水忠实的守卫者。这里一面是水,一面是沙,让游人感到奇特、新颖、不可思议。

我们坐船从南岸到北岸,只见湖水碧绿,深不可测,一排排大浪冲撞湖岸发出轰响。湖中成片的芦苇随风摇曳,犹如水中森林。小船飞驰驶进芦苇荡,在芦苇丛中穿梭,惊起成千上万只水鸟,它们尖叫着飞起来,在空中盘旋,遮天蔽日。当船速减慢,你会看见水中的鱼儿成群结队,互相追逐嬉戏,好似一幅原始古朴的图画。这儿远离城市的高楼,远离汽车和喧闹,只有湖水、沙子、小鸟和鱼儿,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到了北岸,是座座沙山和茫茫沙海,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我向沙山爬去,一落脚,沙子就没过了脚脖子,走一步退半步,让人感到在沙子中行走的艰难。气喘吁吁的我终于爬上了山顶。从沙山上往下滑,只听见沙子的响声,细细的沙子覆盖在腿上,缓缓地随我从高处落下。

我们坐在湖边休息,听爸爸讲沙湖动人的传说。距今八九百年前,西夏国李元昊打了败仗,带着几千名败兵逃进沙漠,一连几天都找不到水喝。正当他们面临绝境的时候,眼前奇迹般地出现了沙湖。西夏人认为这是上天在保佑他们,从此把沙湖尊奉为圣湖。然而,多少年来,这儿一直是一片荒凉,直到改革开放,当地人民和政府才把沙湖开发成国家级风景旅游区,让圣湖真正能为人民造福。

在夕阳暗红色光环的笼罩下,我们就要告别沙湖了。夕阳之下的碧湖、黄沙、驼队,构成一幅壮丽的风景画,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深藏在我的心中。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_____

(2)不可想象,不能理解。_____

(3)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一色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吁吁

3照样子写词语。

(1)一排排(AA)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金光闪闪(ABC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沙湖公园和沙山的不同之处在于(  )

A.沙湖公园湖水碧绿,有成片的芦苇,有成千上万只水鸟;沙山金光闪闪,是沙子的世界。

B.沙山有美妙动人的传说,沙湖没有。

5沙湖的神奇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槐花飘香》,完成下面的题目。

槐花飘香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⑦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背靠着吃饭的那棵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⑧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伯父一身白褂,一如那芬芳的槐花,在田间守着日子,清净、笃定,仿佛农人的田间,就是槐花的田间。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⑨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申琳,有删改)

【1】下面对句中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孩子从枝上捋”这个“捋”,虽然不知道读音,但从字的形体,并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它的意思是指用书把槐花从枝条上弄下来。

B.“近在咫尺”中的“咫尺”,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知道它是指距离很近的意思。

C.“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句中的“狼吞虎咽”,只是表明了孩子们很饿很馋。

【2】下面对文中句子的几个比喻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这里的“风车”指的是孩子们的书包或是外套。

B.“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作者将槐花比作雪花,写出了孩子们收获槐花时的快乐。

C.“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是指农家人吃饭时放在院子里的小木桌。

【3】下面对文中句子和语段品析不恰当一项是(     

A.“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这个句子通过描写孩子们的动作和语言,生动而又真切地写出了他们希望母亲早点做好槐花蒸菜,能早点吃到蒸菜的急切心理。

B.文中写父亲与孩子们背靠槐树吃槐花蒸菜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人吃槐花蒸菜时的享受和满足,表现了家人对槐花的喜爱。

C.文中画横线的语段,从内容上来说是多余的,因为它与槐花的清香,槐花的快乐毫无联系。

【4】作者围绕“槐花香”回忆了三个方面的往事,请用文中的词语简要地概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5】想象表达:在那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下,儿时的我们还会有那些值得回忆的乐事?请用三个结构类似的语句进行简要地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尾都写到由槐花产生的心绪和联想,这是一种首尾呼应的写法,简洁、自然。

B.“槐花香,香在枝头”、“槐花香,香在嘴里”、“槐花香,香在田间”,这是文中很关键的三个句子,它能帮助我们很快地理解文章内容。

C.作者以“槐花香”为线索,写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伤。

13、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画“ ”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等词语;另一个“死”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等。

【3】读选文第一自然段,并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张思德是四川仪陇县人,生前为毛主席警卫班战士。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士小白一起奉命到南泥湾挖窑烧炭,暴雨中,窑顶掉下几块黄土,炭窑要塌方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思德一把将小白扑了出去,自己却被塌落的炭窑埋住。被救出时,锹把顶着他的胸腹部,鲜血从嘴里流出,他已经牺牲了。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要求把张思德的遗体运回延安,召开追悼会。

为什么说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阐明了____________的问题,为此作者举了_____________这个例证。

【5】第二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前后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再识朱自清

第一组资料

资料1: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代表在没有经过中国代表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将德国占领的中国山东地区交付给日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当时的身份同样是战胜国。

资料2:1919年5月4目,”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朱自清参加了当天的集会游行,和大家一道激昂地挥小旗,呼口号,抗议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资料3:1922年3月,“五四”运动陷入低潮,渴望自由与民主的青年人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社会的黑暗现实让朱自清失望,创作《匆匆》。

第二组资料

资料1: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签署《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援助面粉宣言》,这对于当时由于战争而导致食品短缺的生活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资料2:1948年8月12日,也就在他签下不领美国面粉宣言之后不到两个月,朱自清由于患有严重胃病,贫病交加,不幸逝世,年仅50岁。

【1】结合上述资料和学过的《匆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表现出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B.“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悔恨

C.从作者认为自己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可以看出他对未来已经心灰意冷,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2】结合两组资料,你认为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忆《匆匆》一文,文章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请你根据提示写下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

【4】时至今日,中华民族再次昂起头,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请你向朱自清先生介绍当今中国发展的情况,告慰这位民主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16、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做成了好几样花生食品。(先改为“把”字句,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十分低微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他是去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改为直接引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变魔术,改句子。

1.鲁本准备礼物。

扩句:

2.我用彩色笔在诗作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

缩句:

3.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改为陈述句:

4.填词语。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   )是我们老师有知识,(   )村长、区长有知识。

5.修改病句。

(1)大家都讲究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2)如果张佳佳成绩优秀,又肯帮助同学,大家所以都选她当班长。

 

20、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内容来写:

1.提示: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是什么?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分享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一主题,选择一两件事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说真话、抒真情。(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4)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

2.提示: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蜘蛛侠能发射蛛丝,叮当猫神奇的四维口袋能拿出各种未来道具。你一定羡慕他们有如此超凡的能力!假如让你也有一种超凡的力量,你会让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超能力,会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想象合理,叙述具体生动,有一定的故事情节。(3)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