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bèn zhuō xuán yá qí zhì gē da fèi téng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dǐ yù páo xiào róu měi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毕业在即,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感激和敬意,请用下列词语拟副对联。
笔酣 日暖 墨浓 风和 写春秋 绽桃李
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3、我会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山坳( ) 潜伏( ) 干涸( )
伪装( ) 毕毕剥剥( )
4、看拼音,写汉字。
miáo zhǔn duàn zhù guān jiàn jǔ shì zhǔ mù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规范书写词语。
xuě yù shān shān àng rán fēn miǎn
( ) ( ) ( ) ( )
yáng gāo chì rè kòu mén lā sà
( ) ( ) ( ) (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解释下列词语。
簸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描写对象是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气概。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的特点。
B.“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黄河风浪急猛、浩瀚绵长的特点。
C.“如今直上银河去”一句,通过想象,表现了诗人厌世避世的愿望。
D.“同到牵牛织女家”一句,借用典故,表现了诗人浪漫主义情怀。
7、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这首诗的时间是________,诗人告诉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诗句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写出朱熹的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沁园春▪雪》节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折腰 _______
A.弯腰 B.牺牲 C.鞠躬,跪拜 D.赞美,歌颂。
(2)风流 _______
A.有风韵的 B.有风趣又有本领的
C.不拘泥于礼法的 D.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2】风流人物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 )了眼睛,向后一( ),( )在椅背上;( )着《初学记》的手( )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1】文段①写的是_____________。第一句表明作者____________。“又不是”“早熏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2】文段①第二句“鞭爆的繁响”和“烟草的烟雾”形成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境。
【3】在文段括②号里填人合适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对“我” 的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明 。
仿写一句话: 。
【4】用“﹏﹏﹏”画出文中描写“我”现实处境的语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不仅写到了看书,还写出了书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这一句的描写妙在_________________。
【8】在第10段,作者写“捏住”《初学记》,第2段用的是“捏着”,二者有什么不同?这下意识动作,表明了作者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延伸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①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橡皮筋。
②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的约寸把长的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地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一丈长的绳子。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③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捡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捡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捡铜子儿,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④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硬币了,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⑤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⑥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果儿,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有改动)
【1】如果你想知道跳绳有哪些玩法, 可以阅读第_______自然段;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做毽子,可以阅读第________自然段。
【2】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横线。(画一处即可)
11、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从汉唐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的象征。
(材料二)
在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所不同。一方面,它寄托了我们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节,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爱憎分明、神通广大、降妖除魔。另一方面,它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嘲讽,是喻人醒世的活样板。如《猴子捡豆》的寓言故事,就讽刺了世人不切实际、因小失大的做法。
(材料三)
本报讯 2 月1日,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以“大圣归来”为主题的猴年生肖展。此次展览汇集了43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几幅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经典年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猴形象。展出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参观。这已经是首都博物馆连续举办生肖文化展的第九个年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展览将持续到3月13号。
(材料四)
“嘻哈猴”是由华冠公司于2015年创作的卡通猴形象。它以张希和老人的泥猴作品为原型,保留了泥猴造型中的大圆眼睛、大圆点鼻孔及微笑逗乐式的嘴型,又创造性的以头顶火焰、怀揣爱心、尾似祥云为形象,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特点。“嘻哈猴”有互联网用户喜欢的“萌”的特点,顺应了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
(注释)张希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70年痴迷泥塑艺术,被誉为“泥猴张”。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从秦汉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物。
B.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所不同。
C.举办“大圣归来”猴年生肖展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D.“嘻哈猴”的形象顺应了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
【2】在我国的“猴文化”中,人们赋予了“猴形象”哪些丰富的内涵?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材料三与材料四,简要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
12、致爱丽丝
人们齐聚在像城堡一样的大厅里,参加一场盛大的舞宴。周遭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颊像玫瑰,鼻子似樱桃,带着欢乐笑容,两腮长满白胡须”的可爱的圣诞老人,有摇曳的蜡烛和红酒……丰盛的圣诞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衣香鬓影,舞姿翩翩……一切就像童话里的一样。 这就是我们印象中关于圣诞节的一个场景。
一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
突然,贝多芬发现了一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爱丽丝跑到教堂里想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
“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再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多好的老人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来到了雷德尔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昏暗的房间角落里的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力量招引着,心底的激情顿时化作了美妙的声音,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鸟、森林、耀眼的阳光……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
“不,要感谢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她吧——可爱的小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告别了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
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界。对于苦难中的人们,贝多芬是他们最好和最亲密的朋友——当他们感到忧伤的时候,贝多芬会悄然来到他们身边,一言不发,只在琴弦上唱出他那隐忍的心曲,抚慰着那些忧伤着的人们。
我想那个圣诞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快乐成了一串透明的珠子,连成项链,不经意地在我们耳边轻响,使施予者和接受者、祝愿者和被祝愿者都能心安。
(有删改)
【1】钢琴曲《致爱丽丝》的名字是谁取的?( )
A.雷德尔
B.爱丽丝
C.贝多芬
D.神父
【2】下列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用舞宴的豪华反衬贝多芬、爱丽丝和雷德尔的清苦。
B.豪华的舞宴与《致爱丽丝》的诞生无关,显得多余。
C.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使名曲的创作过程显得更真实。
D.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7自然段中对雷德尔的语言的描写对于贝多芬的琴声而言,属于( )
A.侧面描写
B.正面描写
C.环境描写
D.景物描写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贝多芬创作《致爱丽丝》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说:“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运用以下开头,续写第6自然段中贝多芬弹琴时的联想,可以联系第7自然段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走进经典:沐春风,朱熹踏青泗水,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万物生机;爱夏雨,苏轼畅游西湖,领略“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奇丽景色;添新愁,孟浩然夜宿江边,引发“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孤寂心绪;惜别情,老舍草原所见,描绘“在天底下,____________________,而并不茫茫”的迷人风情;遇知音,伯牙子期演绎“志在太山,__________若太山”“志在流水,__________若流水”的情意相投。
【1】把诗文补充完整。
【2】新年到来之际,学校准备举办诗词书法作品展。看到下面“黄河”的图片,你想到了哪首诗?请将这首诗写成一幅硬笔书法作品,标明古诗作者。
|
14、课内阅读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 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 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笑着说 我小的时候 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 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表现了伯父________的性格。
【2】“那怎么——”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
【3】“四周黑洞洞的”运用 修辞手法,实际上指 ;“碰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实际上是指 。
【4】给文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打上标点。
15、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①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②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闹着玩的吗?(改成陈述句)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无分文。 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实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战士们不是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写句子。
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
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