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俐(lín)
B.遵循(zhūn)
C.束缚(fù)
D.石拱(ɡònɡ)
2、下面句子哪一句是比喻句?( )
A.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B.他的心里像压着千斤巨石。
C.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D.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3、旅途中,诵古诗读古文,怡情雅兴。以下古诗文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句话朗读停顿完全正确。
B.“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字写出了天门市的山势险峻,“开”字表现出长江的浩荡。
C.“白银盘里一青螺”中作者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想象奇特有趣。
D.“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表示“因为”,诗句的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可见诗人对枫林美景非常喜爱。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答应(dá) 回答(dá) B.骨头(gǔ) 骨朵儿(gū)
C.嚼碎(jiáo) 吞咽(yè) D.眯眼(mí) 吞下(tūn)
5、根据提示填空。
(1)雅人四好: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有过则改。
(3)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4)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__________。
(5)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6)《守株待兔》中宋人“因释其耒而守株”是因为“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而身为宋国笑。”(用原文填空)
(7)《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八字成语“_______________”也有这个意思。
6、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是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作。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季节)___________(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诗中“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____________的感情。“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搭( ) 怜( ) 挑( ) 残( )
塔( ) 冷( ) 桃( ) 浅( )
8、将下列句子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河山!
9、课内阅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快活 ( ) ( )
容易 ( ) ( )
黎明 ( ) ( )
【2】为什么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从文中找出答案画上“——”。
【3】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哪种理解更准确?请你选一选。( )
A. 因为父亲带我去树林观鸟,不是去打猎,所以我很开心。
B. 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的人,不会破坏大自然,我很高兴,也体现了我是个爱鸟、爱大自然的人。
10、阅读理解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印(yìn yìng) 熨(yù yùn) 粘(nián zhān)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熨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的句子,填空。
句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句子采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落叶成了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
【4】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灰雀(节选)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男孩“低着头”,说明男孩_____________,他是个________的孩子。
【2】把灰雀叫比作“歌唱”,不仅说明灰雀叫声好听,而且反映出列宁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列宁不问男孩,却问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这是因为( )
A.列宁喜欢小动物,也喜欢和小动物说话
B.列宁心情很好
C.列宁见到灰雀之后十分惊喜,怕伤害到男孩,所以就没有直接问他
【4】我想对那个男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训练
唱歌的蜗牛
山脚下的村庄旁边,生活着一只蜗牛。它喜欢唱歌,每天背着自己的房子,走到哪儿唱到哪儿。
这天一大早,蜗牛就起身,来到麦田,穿过树林,跨过小河。一路走,一路唱:“生活多么美好,我今天起得真早,来到小河边,做一会儿早操。”
唱到这儿,蜗牛伸了几下腰,就算做了早操。当看到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它就又唱道:“河里的鱼儿真逍遥,只需游来不用跑,如果我到河里去,一定会被淹死了。”
唱完,蜗牛哈哈笑了起来。望着河里自己的倒影,蜗牛不禁孤芳自赏起来,只听它唱道:“美丽的河水静悄悄,蜗牛的歌声赛小鸟儿,它的哪里最好看,背上的房子真精妙。”
村子里,农夫的孩子们,听到了蜗牛的歌声,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因为把蜗牛用火烤了以后,味道极其鲜美,是上等的佳肴。他们平时经常到田里捉蜗牛吃,这时听到了它的歌声,赶紧跑过来,抓到了它,放在火上烤了起来,蜗牛为了活命,连忙唱道:“小朋友们别胡闹我来唱歌把舞跳,大家一起多快乐,不要放在火上烤。现在的情形不太妙,请你们赶快把水浇,火上的滋味可受不了,完了这小命就死定了。”
孩子们听见蜗牛还在唱,笑着说:“坏东西,你的房子都着火了,还唱歌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逍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芳自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天一大早,蜗牛就起身,来到 ________,穿过 ________,跨过 ________。一路走,一路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唱歌的蜗牛背上的房子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唱歌的蜗牛最后怎么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打架
两只獾(huān)为了一点儿小事,非要打架来解决。
小熊问他们:“难道没有其他解决的办法了吗?”
“没有了。”他们怒气冲天地说,“非打不可!”
小熊无可奈何地说:“打就打吧。”
小熊向两只獾伸出手,说:“请把你们的钱都掏出来给我。”
两只獾惊奇地问:“为什么呢?”
“你们肯定会打得头破血流。我可以用这钱去买药。”
两只獾互相看了一眼,都把手伸进口袋,掏出钱,恶狠狠地说:“拿去吧,我不在乎!”
小熊接过钱说:“把上衣也脱下来吧,你们会把上衣扯坏的。”
读到这里,我预测两只獾 。我预测的理由是 。
两只獾哼了一下,都把上衣脱了。
小熊接着说:“把裤子也脱了吧,扯坏裤子也挺可惜的。”
两只獾有点儿垂头丧气地脱下裤子。
……
【1】“獾(huān)”这个字我们不是认识,但是从“獾”的偏旁,我猜测它应该是( )
A.一种鸟
B.一种植物
C.一种野兽
D.一种昆虫
【2】你完成上面的预测了吗?请把答案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故事的结局应该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见到小熊,那么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与理解。
带刺的朋友(节选)
①我家北屋旁边,有个草棚子。平时,里边堆着杂草和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只有我家芦花母鸡,爱到那里的草窝上去下蛋,除了妈妈去拣蛋,是很少有人去的。从刺猬的脚印来看,我断定它就住在那里边。
②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寻着。墙角草堆里,传来“寒意率率”的声音。仔细一瞧,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哩。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个白乎乎昀小刺球。呀,这不是小刺猬吗?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③“嗡”地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没有吃的,小家伙还不饿?再说,听爸爸讲,刺猬一旦发现有人来到了它的住处,它们就要搬家了。眼下,携儿带女的,搬到哪去呢?安个家多不容易呀。望着它们身边铺着的碧绿的树叶子、鲜嫩的青草,以及从房背阴处扯来的一撮撮绿茸茸的苔藓,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猛地,手指尖触到鼓囊囊的衣兜。对,带来的礼物还没拿出来呢。我忙把衣兜里的红枣儿——这是我从树上一个一个挑着摘的——大把大把地掏出来,轻轻地放在它们的身边。
④直到离开草棚,我的心还在怦怦地跳:刺猬呀,吃了我送的红枣儿,你们还会搬家吗?
【1】从第②段看,大刺猬匆忙去寻食是为了( )。
A.守护自己的家园 B.防止敌人来犯
C.喂饱四个小宝宝 D.躲避芦花母鸡
【2】从第③段看,刺猬的家有(______)、青草和(______)。
【3】对第③段中“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找太久,感觉头变大了 B.为不小心吓到刺猬感到自责
C.找到了刺猬的家,十分高兴 D.看到小刺猬后感觉心里很害怕
【4】结合短文内容,请你猜测一下刺猬们有没有搬家,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文段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并完成练习。
风餐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夜兼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两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可以用成语“_______”来概括。
【4】从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你觉得孔子和老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口语交际。
今年暑假,小明一家去北京旅游,登上长城,小明看到有一名游客在城墙上写下“XXX到此一游“。如果你是小明,你看到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下面的关联词语写通顺、完整的话。
虽然……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但……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充句子
我愿意________________,整夜在街上走,提着灯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李老师戴领我们去秋游。
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给我买了很多水果,有香蕉、苹果、巧克力和葡萄。
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篇童话对我很感兴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动作等,写出与它相关的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