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伏笔。
B.《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C.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个青年英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向善向美。
D.很多事件都能体现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特征,例如拳打镇关西、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棒打洪教头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缘溪行(沿着,顺着) B. 日光下澈(清澈)
C.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D. 如有所语(说话)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闹(xuàn) 闲暇(xiá) 驿路(yì)
B.矜持(jīn) 鲁莽(mǎng) 炽热(zhì)
C.钦佩(qīn) 斑斓(lán) 诘问(jié)
D.诧异(chà) 奠基(diàn) 吞噬(sì)
4、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B.《黄河颂》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C.“七年级二班和七年级三班被评为成绩优胜班级”中“和”是连词,起连接作用。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地考期间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幕还令人记忆犹新,其教训值得吸取。
B.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 《中国新声代》的学员个个才华出众,对歌曲的精彩演绎令人回味无穷。
D. “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份杂志老是报道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B. 她到现在还在踌躇,是否应该尊重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迈上音乐之路。
C. 童年的我,在外公结实的手臂下蹒跚学步,在奶奶关怀的叮咛中成长。
D. 路旁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琐屑不断地洒向染金的地面。
8、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习题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zhuó):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1】下列句中的“之”与“与语奇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友人惭,下车引之 C.春冬之时 D.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陈灌于乱世之前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保全一乡人可以看出他有先见之明。
B.陈灌访问民间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可见他能体恤民情。
C.陈灌修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看出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D.陈灌在审理盗麦船案中把盗抢麦子的人全部处死,由此可见其秉公执法,从不徇私舞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盗蜂起
⑵灌诣军门谒见
⑶有坐盗麦舟者
⑷病卒
【4】翻译下列句子。
⑴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
⑵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9、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红梅①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②。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③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被贬到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②梅花一觉醒来,已是早春,她担心自己固有的雪白芳姿不入时流③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比喻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0、综合性学习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10月16日零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零时33分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实况,并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
张又侠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席航天员出征仪式,为执行飞行任务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出征壮行。
翟志刚,在2008年的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他担任飞船指令长,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2021年,他再次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烟台籍飞行员王亚平已经是第二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她也将成为天宫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对于这次飞行,我非常期待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感受浩瀚太空,欣赏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也希望能够饱览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首次参与飞行,“80后”航天员叶光富显得自信而从容。
(1)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神州十三号预计在2022年4月份左右返回地球,如果到那时你有机会采访其中一位航天员,采访之前,请先拟写好下面的“采访提纲”。注意:新闻采访要求报道的题材和内容要有意义,有价值,彰显正能量。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采访目的 | 了解航天员在飞行任务中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采访方式 |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
采访用具 | 纸、笔、相机或手机 |
采访问题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④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⑤山下兰芽短浸溪, ,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⑥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⑦雾凇沆砀, , 。(张岱《湖心亭看雪》)
⑧两岸石壁, 。 ,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2、阅读《简·爱》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这以前,我一直习惯于在傲慢面前退缩,要是在一年前,受到今天这样的接待,我准会下决心第二天一早就离开盖茨海德的。可现在,我一下就看出,那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做法。我既然长途跋涉赶了一百英里路来看舅妈,我就得在这儿留下来,直到她病情好转,或者去世。至于她女儿的傲慢和无礼,我应该把它们抛在一边。
……
“是简·爱吗?”
“是的,里德舅妈。亲爱的,舅妈,你好吗?”我曾经发过誓,再也不叫她舅妈了。不过现在我觉得,忘掉和违背这个誓言并不算什么罪过,我用手握住她搁在被头外面的手。
(1)《简·爱》是一部带有____________色彩的长篇小说。
(2)从上面的情节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13、记叙文阅读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十四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抖,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外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的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括号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据战——(_______)——与鱼周旋——(_______)——捕鱼成功
【2】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的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3】小男孩为什么能成功钓到王鲑?
【4】“请问我的儿子吧,这是他的鱼!”有什么作用?
【5】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先摆出敌方论据,第②段又摆出敌方论点。
B.第③至第⑤段,属于直接批驳敌方论点,从驳论的方式上看,属于驳论证。
C.本文作者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作者就敌方错误论点展开批驳,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论调中的“中国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力地突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批驳的语言虽温婉平和却富于战斗性,作者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2】对文中加点词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加点的中国人是全体中国人。
B.“他信力”属于仿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国民党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我麻醉,自欺欺人的形象,具有极其深刻的讽刺意味。
C.“状元宰相”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是指国民党整个统治阶级。
D.“脂粉”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美化伪装,粉饰太平的虚假宣传。
【3】对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D.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15、题目:回望我的2021
作文要求: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⑵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⑶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