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被阴影覆盖的数可能是( )
A.
B.
C.
D.
2、如图,一个质点从原点开始,在第一象限及轴、
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
运动到
,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
…,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
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A. B.
C.
D.
3、如图,已知内接于半径为5的圆O,
于点D,若E是
中点,
,则
( )
A.
B.
C.
D.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函数中,是
的一次函数的是( )
A. B.
C.
D.
6、的绝对值是( )
A.
B.
C.7
D.-7
7、下列事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 )
A.校运会上立定跳远成绩为10米
B.在只装有5个红球的袋中,摸出一个红球
C.慈溪市明年五一节是晴天
D.在标准大气压下,气温3°C 时,冰熔化为水
8、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单位:
)与滑行的时间
(单位:
)的函数解析式是
,那么飞机着陆后滑行多长时间才能停下来.( )
A.
B.
C.
D.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B.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C. 角只有一条对称轴,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D. 底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10、某校决定从三名男生和两名女生中选出两名同学担任校艺术节文艺演出专场的主持人,则选出的两名同学恰为一男一女的概率是( )
A. B.
C.
D.
11、在菱形中,
,
,对角线
相交于点O,将射线
绕点A旋转
,与菱形的边交于点E,则
的长为_______.
12、如果将一个三角形保持形状不变但周长扩大为原三角形周长的9倍,那么扩大后的三角形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_______倍.
13、如图,已知在矩形中,
,
,将矩形
绕点C旋转,使点B恰好落在对角线
上的点
处,点A、D分别落在点
、
处,边
、
分别与边
交于点M、N,那么线段
的长为___________.
14、如果函数是二次函数,那么
的值为______.
15、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春节前,为防止因为春运人口流动出现局部疫情反弹,疫情防控中心指挥部要求加强社区防控,某地区六个学校的党员教师积极响应,主动报名参加社区防控工作,人数分别为13人,10人,12人,5人,人,8人,且这六个学校的平均参与人数为10人,那么这六个学校中参与人数的中位数为______.
16、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金棰[chuí],不知其重几何,假令斩三尺,重四斤;若斩五尺,则重二斤.问金棰一尺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棰,截下三尺,重四斤;若截下五尺,重二斤,问金棰一尺重几斤?”若设金棰一尺(1尺≈0.33米)重x斤(1斤=0.5千克),总质量为y斤.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______.
17、某校课题研究小组对本校九年级全体同学体育测试情况进行调查,他们随即抽查部分同学体育测试成绩(由高到低分A.B.C.D四个等级),根据调查的数据绘制成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不完整的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课题研究小组共抽查了_____名同学的体育测试成绩,扇形统计图中B级所占的百分比___,D级所在小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为______;
(2)请直接补全条形统计图;
(3)若该校九年级共有600名同学,请估计该校九年级同学体育测试达标(测试成绩C级以上,含C级)的人数
18、如图,点O在直线AB上,,
与
互余.
(1)求证:;
(2)OF平分交DE于点F,若
,补全图形,并求
的度数.
19、如图①所示,在中,
,
,点D为
边上一点,且不与A、B重合,
,
,连接
交
于F.
(1)求证:;
(2)判断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点D在边
上的什么位置时,能使
成为直角三角形?请你在备用图②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直接写出此时线段
的长.
20、如图,点、
是
网格中的两格点,仅用无刻度直尺按要求在网格中画出符合相应条件的图形.
(1)在图1中画出一个以为边的菱形.
(2)在图2中画出以为底边的所有等腰三角形.
21、用总长的木板制作矩形置物架
(如图),已知该置物架上面部分为正方形
,下面部分是两个全等的矩形
和矩形
,中间部分为矩形
.已知
,设正方形的边长
(1)当时,
的长为______
.
(2)置物架的高
的长为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3)为了便于置放物品,的高度不小于
,若矩形
的面积为
,求
的值.
22、如图,已知函数与
的交点为A,B(A在B的右边).
(1)求点A、点B的坐标;
(2)连接,
,求
的面积.
23、设a,b,c为整数,且对一切实数都有(x-a)(x -8)+1=(x-b)(x-c)恒成立.求a+b+c的值.
24、“8字”的性质及应用:
(1)如图1,AD、BC相交于点O,得到一个“8字”ABCD,求证:∠A+∠B=∠C+∠D.
(2)如图2,∠ABC和∠AD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利用(1)中的结论证明:∠E=(∠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