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巯基和二硫键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当细胞受到冰冻时, 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一SH) 氧化形成二硫键(一S—S一)。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
B.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到肽键的变化
C.抗冻植物的抗巯基氧化能力较强
D.结冰后产物总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未结冰有所下降
2、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缺乏Mg时,该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会降低
B.b点时,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C.a点时,该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d点后,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3、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能释放二萜氧化物等物质抑制小麦的生长,从而快速成为麦田的单一优势种,导致麦田退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裂叶豚草作为信息受体向小麦传递化学信息
B.该化学信息可以改变麦田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该化学信息能维持麦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D.该化学信息可以扩展小麦在麦田群落中的生态位
4、下图表示成熟红细胞部分结构与功能,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2O都是通过⑤过程中的通道蛋白协助进入红细胞
B.K+和Na+进出红细胞的速率不受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
C.过程①②的速率取决于细胞膜内外两种物质的浓度差
D.③④⑤过程的进行都需要运输物质与转运蛋白相结合
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条件反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
B.反射必须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C.“望梅止渴”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属于条件反射
D.所有反射弧都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组成
6、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蔗糖+唾液淀粉酶,40℃;②淀粉+唾液淀粉酶,40℃。已知实验反应完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酶的专一性
B.该实验中的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C.若温度提升为100℃,则实验结果可能会改变
D.该实验中可用碘液作为结果检测试剂
7、甜瓜是一种耐淹性较强的品种。为研究其耐淹性机理,研究人员将甜瓜幼苗进行水淹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幼苗根部和叶片细胞中酶a和酶b的活性,结果如图1;图2为甜瓜幼苗细胞中存在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酶a和酶b均存在于甜瓜幼苗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
B.Ⅱ、Ⅲ过程在甜瓜幼苗细胞中均能发生且产生少量ATP
C.水淹前后,甜瓜幼苗无氧呼吸的产物主要是酒精
D.水淹时间越长,酶a和酶b的活性越高,叶的无氧呼吸强度更高
8、ATP 是细胞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TP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构成
B.ATP中的能量只能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睡觉时体内 ATP 的水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D.大脑思考时 ATP的水解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荒山,因地制宜进行封山育林
B.不能以牺牲生态价值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C.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山区、林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10、研究表明,引起阿尔兹海默症的β-AP(β淀粉样蛋白)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PP形成β-AP的过程中只需要β-分泌酶的作用
B.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
C.β-AP寡聚合物是由多个β-AP分子脱水缩合形成
D.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说明所有蛋白质都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11、如图为玉米胚芽鞘中生长素诱导的生长和细胞壁酸化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在60min内随IAA作用时间的增加,曲线Ⅱ表示的“长度”持续增加
B.图乙中IAA作用的时间不同,胚芽鞘的生长速率可能相同
C.若用中性缓冲液处理胚芽鞘,则会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
D.若抑制细胞膜上H⁺外排的转运蛋白,则有利于细胞伸长
12、土壤中缺磷会导致玉米植株矮小,多数籽粒不饱满,这是因为根细胞吸收的磷酸盐可用来合成( )
A.纤维素
B.磷脂
C.腺苷
D.类胡萝卜素
13、如图是某核苷酸与部分核苷酸链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B.发菜、乳酸菌、硝化细菌内均含有图2物质
C.核酸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单体可用图2中①②③构成的物质表示
D.图1表示的核苷酸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酵母菌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14、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某小组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 实验 | 实验结果 |
① | 过氧化氢溶液+常温 | + |
② | 过氧化氢溶液+90℃ | + + + |
③ | 过氧化氢溶液+FeCl3 | + + + + |
④ |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 | ? |
注:“+”表示有气泡产生,“+”越多,气泡越多。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使用不同的催化剂
B.①②组为对照组,③④组为实验组
C.若第③组的气泡产生量远高于第④组的,则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D.若第④组的气泡产生量与第①组的接近,则过氧化氢酶可能已失活
15、研究发现,植物生长与脱落酸有密切关系:在病虫害等逆境条件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生长减慢,以抵抗逆境;当逆境消除时,植物又通过调节抑制脱落酸的作用,生长加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在根冠及萎蔫的叶片中合成,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脱落酸能调节植物生长快慢,说明脱落酸的调节作用具有“促进”或“抑制”的特点
C.脱落酸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来使植物生长变慢
D.脱落酸调节植物生长快慢时与基因表达没有关系
16、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Ⅰ~Ⅳ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二年内能量流动的部分数据(a、b、c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沿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
B.图1中⑤如果表示Ⅱ的粪便中的能量,则属于Ⅱ同化的能量
C.图1所示Ⅱ的能量流动去向缺少呼吸作用和自身生长、发育两条途径
D.图2中b代表生产者的能量,且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
17、为扎实做好长江地区的生态修复,某地区在退渔还湿等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的模式恢复江滩湿地风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改变了江滩湿地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江滩湿地演替中,各个种群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增长曲线
C.江滩湿地群落和人工林群落的重要区别是物种组成不同
D.“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体现了江滩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18、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最小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低于这种强度的刺激叫阈下刺激。阈下刺激可引起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和Na+内流,这种局部细胞膜轻微的电位变化称为局部反应。两个以上的局部反应互相接近叠加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阈电位指能促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A.兴奋的产生机制是Na+通道开放导致Na+通过主动运输内流
B.阈下刺激,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C.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神经细胞膜内侧为参照,并将内侧定义为0mV
D.不同强度的阈下刺激会产生不同强度的局部反应
19、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透光玻璃瓶甲 | 透光玻璃瓶乙 | 不透光玻璃瓶丙 |
4.9mg | 5.6mg | 3.8mg |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质基质
B.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8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大于乙瓶
20、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3-NP能抑制胆碱酯酶(具有分解乙酰胆碱的功能)的合成,从而影响乙酰胆碱(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下列相关作用机制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电位的变化会导致②的移动和③的释放
B.③在突触间隙的自由扩散离不开组织液的运输作用
C.3-NP进入突触间隙后,使突触后膜神经元持续兴奋
D.图中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21、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中心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B.②是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为酶的附着提供更多位点
C.③是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其中内膜向内折叠,极大地拓展了受光面积
D.④是粗面内质网,附有核糖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相关
22、研究发现:酸可以催化蛋白质、脂肪以及淀粉的水解。研究人员以蛋清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变
B.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比蛋白块a中的蛋白质分子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C.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b明显小于蛋白块c,可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D.将盐酸与蛋白酶、蛋白块混合,可直接测定蛋白酶在此pH下的催化效果
23、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 )
A.光能→ATP中的化学能→热能
B.光能→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糖类中的化学能
C.光能→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C3中的化学能
D.光能→叶绿素中的化学能→糖类中的化学能
2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生产者,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B.“A→D→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③④过程中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D.①和②的速率相等时,生态系统不能保持碳平衡
25、番茄是一种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已知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状叶(b)为显性。现有一对表现型为紫茎缺刻叶(甲植株)和绿茎缺刻叶(乙植株)的亲本进行杂交,子代番茄(F1)中有237株紫茎缺刻叶、82株紫茎马铃薯状叶、239株绿茎缺刻叶、79株绿茎马铃薯状叶。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请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1)甲植株和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F1中紫茎缺刻叶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F1中纯合的绿茎缺刻叶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F1的绿茎缺刻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
(3)若让F1植株再自然繁育一代产生F2,则F2中紫茎:绿茎=______________。
(4)若让F1中紫茎缺刻叶植株与绿茎马铃薯状叶植株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细胞免疫中,被病毒感染的动物细胞表面会形成一种抗原复合体,能够被效应T细胞识别。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α、β(病毒α和β无相同的抗原)的遗传物质,分别感染甲乙小鼠。
第二步:提取甲、乙小鼠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1和细胞悬浮液2;同时提取小鼠甲体内的效应T细胞(TC甲)和小鼠乙体内的效应T细胞(TC乙)。
第三步: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按下表加入各种物质。
试管编号 | 细胞悬浮液1 | 细胞悬浮液2 | TC甲 | TC乙 |
A | + | - | + | - |
B | + | - | - | + |
C | - | + | + | - |
D | - | + | - | + |
注:(“+”表示加入,“-”表示未加入)
第四步:保温一段时间后离心分层,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
(1)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能够被效应T细胞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功能。
(2)结合所学知识预期,一段时间后,上清液能检测出较高放射性的试管是____________,则说明效应T细胞对宿主细胞的识别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由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研究表明,在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____运输,它的运输方式是____运输,缺乏缺氧____(会/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2)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
(3)根的向地生长____(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某实验小组为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把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①正常的植株,不进行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___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___,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2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后,最新研究表明,青蒿素还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高产的转基因青蒿。
(1)青蒿的cDNA文库,是以从青蒿细胞中提取的_____________为模板,通过_____________(方法)建立,该文库中的基因__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启动子。
(2)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若选择的限制酶切出的DNA片段是平末端,应选择__________进行连接。
(3)目的基因的大量扩增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该技术中需使用一种特殊的酶是____________。
29、水稻植株中A和a基因分别控制抗病和感病性状,B和b基因分别控制无香味和有香味性状。科研小组以此展开有关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株感病无香味水稻与一株抗病无香味水稻植株为亲本杂交,所得到的998株子一代植株中,单独统计这两对相对性状发现:抗病503株、感病495株、有香味249株、无香味749株,据此推测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子一代中抗病有香味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与有香味植株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中偶然发现某一植株有香味,研究发现控制该植株香味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可遗传变异来源的角度写出两种可能的解释:_____________。
(3)现有若干基因型未知的抗病植株,其中部分为纯合子。请设计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要求在子一代即可筛选出纯合抗病植株的目的,并确定是否留种)。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美国三位遗传学家因为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的昼夜节律行为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褪黑素是参与动物节律行为调节的重要激素之一,在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由松果体合成分泌,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_________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其特点有________(写出2点)。
(2)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请推测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可见,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__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保持不变”)。
(4)通过实验发现,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性腺发育,原因可能是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减少。
31、据图回答
【1】图是在________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该细胞结构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双层膜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回答)
【3】若图表示的为奶牛的乳腺细胞,则合成牛奶中的蛋白质所需的原料为_______________,与蛋白质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回答)
【4】科学家用丙酮从奶牛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分子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中细胞改为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正确的做法是 。
A.增加细胞壁 B.增加大液泡 C.增加叶绿体 D.减掉中心体
【6】将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放到5%的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来自动复原,请分析这两个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图一是某家族黑尿症(相关基因为A和a)的系谱图,图二是位于封闭原始部落的另一多指症(相关基因为B和b)家族系谱图,这两种病症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由系谱图一可以推知黑尿症由____(常/X)染色体____(显性/隐性)基因控制,由图二可以推知多指症由____(显性/隐性)基因控制。
(2)图一中的Ⅰ1和Ⅰ2生出Ⅱ5和Ⅱ6两种后代的现象称为____。
(3)图一中的Ⅱ6基因型是____,Ⅲ13是患病孩子的几率为____。若已确定Ⅲ13是患病男孩,Ⅱ6和Ⅱ7又生Ⅲ14,则Ⅲ14是患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
(4)图二Ⅱ9基因型是____,Ⅱ11的基因型是____,Ⅱ11和Ⅱ12生下Ⅲ16,这孩子是多指的可能性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