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冷刺激可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还可使( )
A.副交感神经兴奋
B.肾上腺皮质释放肾上腺素
C.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D.甲状腺活动增强
2、下表为生活在某库区水域中层的几种鱼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单位:ng·g-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鱼的种类 | A | B | C | D | E |
Hg | 17.8 | 61.9 | 70.4 | 117.0 | 112.0 |
A.A可能是草食性鱼,属于第二营养级
B.C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只一种情况
C.汞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富集
D.汞元素的循环过程与碳元素相同
3、下图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部分模型,模型中甲、乙两处的内容分别是( )
A.初级消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者粪便
B.次级消费者同化、分解者利用
C.次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未被利用
D.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利用
4、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大脑皮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脊髓→②的途径传导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无法完成排尿反射
C.大脑接受信息后,直接通过支配副交感神经,导致膀胱缩小,完成排尿反射
D.大脑可以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5、研究人员对某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h表示兔子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
B.图中d表示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D.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6、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志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其中标志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横坐标表示杀虫灯的间距),下列相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标志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随着诱捕距离加大,标志个体占释放个体总数的比例下降
C.一定范围内适当升高杀虫灯的位置可影响杀虫效果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斜纹夜蛾种群年龄结构
7、社会学家预测,水是引发未来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水对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B.结合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C.多细胞生物体的大多数细胞生活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D.水在生物体内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8、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历时一百多年的研究,建立了生物学的基石——细胞学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因此细胞内能进行一切生命活动
B.细胞学说利用完全归纳法总结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C.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病毒结构,通常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D.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9、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可存在于①、②中,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B.③、④具有单层膜,与呼吸酶的合成、加工有关
C.⑤具有选择性,允许核DNA和RNA进出
D.⑥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但小于细胞壁
10、下列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细菌细胞分裂时不能形成染色体
B.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没有染色体
C.染色质或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
D.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相同、形态结构不同
11、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B.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标志物易脱落会使种群密度偏小
12、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此图表示鱼的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达到e点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则防治害虫应在c点开始
C.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当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仍可能发生变化
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
13、以下关于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含磷脂、蛋白质和DNA
B.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分裂增殖
C.子代噬菌体的成分全部来自大肠杆菌
D.T2噬菌体不是独立的生命系统
14、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以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电表,其中ab=bd,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a点,一段时间后,b点出现Na+的内流
B.刺激b点,电表将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刺激c点,电表只会出现一次偏转
D.仅对b点进行一次刺激,结果即可说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
15、在杭州亚运会的滑板比赛项目中,运动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B.高难度动作的完成依赖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C.比赛中运动员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
D.支配肢体运动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控制,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16、某家族甲(A/a)、乙(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的系谱图如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Ⅲ-14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6
D.Ⅲ-9的基因型一定为aaXBXb
17、芜菁、黑芥和花椰菜是三种二倍体品种,通过相互杂交和诱导处理可形成不同的四倍体新品种,如图所示,图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数字代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和骤然低温处理都能够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B.芥菜与花椰菜杂交产生的子代为三倍体,子代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C.利用芜菁和黑芥形成芥菜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将芜菁和花椰菜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处理,也可培育出AACC油菜品种
18、下列关于变形虫摄取大分子有机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B.该行为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C.该过程需要 ATP 提供能量
D.该过程受到外界温度影响
19、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项目 | 1组 | 2组 | 3组 | 4组 |
土壤处理 | 灭菌 | 不灭菌 | 灭菌 | 不灭菌 |
湿润 | 湿润 | 较干燥 | 较干燥 |
A.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叶时与土壤湿度间的关系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实验组是1组和3组
C.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实验中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不能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
20、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等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核膜是双层膜,能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C.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1、干旱时根合成的脱落酸(ABA)增加,运输到叶片等部位促进气孔关闭。农业上常采用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CRAI)技术,即在浇水时使某些区域保持干燥,而其他部分保持湿润,保证水分充分供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A运输到叶片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B.CRAI技术可调控根部产生适量的ABA
C.CRAI技术可减少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
D.CRAI技术会造成农作物产量大幅降低
22、性选择是自然选择的一种特殊形式。达尔文认为,两性中的某一性别(通常是雄性个体或雄性生殖细胞相对过剩)的个体为交配而与种群中同性别的其他个体展开竞争,得到交配权的个体有机会繁殖后代,使有利于竞争的性状逐渐巩固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性选择使种群中的某些优良基因能够遗传给后代
B.雄孔雀的尾、雄鹿的叉角等性征都是性选择的结果
C.根据性选择理论,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性选择的存在导致具有不利于竞争性状的雄性个体完全被淘汰
23、尿在肾中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排尿反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而婴幼儿经常尿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反射不仅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B.成年人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C.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大脑皮层中会产生尿意
D.交感神经兴奋能够使膀胱肌肉收缩,从而促进排尿
24、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②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③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
④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25、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某种外来生物迁入红树林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在t2~t3时间内该生物年龄组成类型属于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生物环境容纳量的含义是______,该数值在上图中对应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__。
(3)红树林生态系统一般由藻类、红树植物、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构成的生物群落以及______所构成。红树林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提高了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其中红树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而成为该地的____________。
(4)入侵物种与当地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有______。上图中对应的时间点______时,外来物种的种内斗争最为剧烈。
(5)警惕外来物种入侵,应采取哪些策略______ 。
A.警惕外来物种入侵,以预防为主
B.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对外来物种引进的审查
C.强化跨境电商和国际快递的监管
D.引入外来物种的天敌,鼓励放生
E.健全应急灭除机制及反应体系
26、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而农业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培育新的优育品种。下列图表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依图、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育种方式Ⅰ中F2矮杆抗病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F2表现型中需淘汰的类型占总数的比例是_______,选育过程中可采用____________方法(个体水平)鉴定出其中的抗病品种。
(2)育种方式Ⅱ用物理因素等对青霉菌进行处理时,如果引起基因非编码区序列的改变 ,可导致_______不能与其结合,这样将影响基因的表达。
(3)育种方式Ⅲ获得单倍体幼苗是应用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从花粉粒到单倍幼苗形成,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经历两次重大变化的过程是________和_________。
(4)据你所知,要利用纯合的高杆抗病和矮杆不抗病的小麦品种,在短时间内培养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新类型应采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如果想按照人们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人们需要选择_______________(育种技术),其在设计施工时需要用到2种工具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下图所示,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问题:
(1)A一般是指 ______;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_______,在植物细胞中主要是 ________。
(2)F是指 _______ ;它是由B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_和 _____。
(3)C是指 _______ ,G 是 ________。
28、如图表示遗传病家系图。请根据具体病例分析回答:
(1) 设Ⅱ-1、Ⅲ-2为甲病患者,其余均正常。则甲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__性遗传病。
(2) 设第Ⅱ代中仅Ⅱ-3为红绿色盲(b基因控制)患者。则图中一定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3) 若上题(1)(2)假设成立,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且Ⅲ-2患有甲病,Ⅲ-3不携带甲病基因,则Ⅲ-3生一与Ⅲ-2表现型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所生孩子中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正常的概率为 _______________。
(4) 设Ⅱ-5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正常,则他们的儿子中该病的发病率为___________。若Ⅱ-4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且其双亲中只有一方患有此病,Ⅱ-5正常,则他们的女儿中该病的发病率为_______________。
29、回答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问题。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大多数的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陷引起的(设该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某家族有关该病的患病情况如下图
(1)若3号携带该病基因,则囊性纤维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
A.X连锁显性遗传病
B.X连锁隐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7号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6号、7号这对夫妇所生出患病男孩可能的概率为______。
(3)若6号和7号所生的男孩患有红绿色盲,而1号至8号个体都不是红绿色盲,那么该男孩色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X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
C. 遗传自他的外祖母 D.常染色体结构变异
(4)若该男孩色觉正常,但与一个不携带囊性纤维病基因的女性色盲携带者结婚,如果要生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做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0、如图甲表示某生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CD段的变化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①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②细胞处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段,对应于图丙中的____________。
31、研究小组在分析某植物花色时,用红花和白花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均开红花,F2的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粉色花=12:3:1,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如下解释:
①该植物花色由____________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当A基因不存在,B基因存在时,花色为_________。
②亲本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2)为验证以上解释,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遗传实验,请简述实验过程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
32、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物质甲为____________,其从垂体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2)若某人被抗原感染后2天内体温维持在38℃,则说明这2天中其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是___。
(3)细胞X、Y 、Z中全能性最小的是_______,能分化为细胞Z的除图示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来
(4)由图可推知,物质甲可促进两种物质的生成,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该抗原已进入细胞中,则图中细胞_______会增殖分化对其进行免疫。
(5)该抗原与人体内某细胞膜上的某载体蛋白结构类似而导致人体患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图示过程体现了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