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D.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2、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今夕何夕,共此烛光。海峡两岸,________,也实在分别太久了。
(2)经受过战争的洗礼,承受了世纪的怆痛,天地悠悠,________,千载以后,依然浸染眉宇。
①虽只隔一水 ②天各一方 ③纵情幽州台上 ④多少英雄豪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微博”“幸运”“草根”“海潮”都属于名词。
B. 短语“天宫一号”“物价上涨”“参加考试”与“穿越沙漠”的结构相同。
C. “他战胜了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战胜了法典、教条。”
D.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4、下面各句中的“会”与例句中的“会”字意义相同的是( )
例句:他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
A. 昨天,你会过他没有? B. 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C. 这个人真是能说会道。 D. 她会游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生工程”最终变成“形象工程”,数以亿计的投资打了水漂,造成巨大财政浪费不说,更严重的是,搭进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B.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王和廉颇面前的不同表现,让我们认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主,无私无畏、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
C.通过深化改革,大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是解决我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D.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香河》这部作品反映出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饱满的创作感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 地 毕飞宇
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④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⑥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⑦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⑧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节选自《散文选刊》2014年第2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比作“孤岛”的村庄以其渺小反衬出大地的无垠,并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做铺垫。
B.文章第③段补叙父子间的生活往事,紧承上文,具体展现了平原乡村生活不堪回首的艰辛。
C.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大地上丰富又奇妙的声音。
D.文章引用福楼拜作品中的言论,意在强调作家们肩负着表现大自然的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
【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1)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2)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
【3】本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
7、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策·燕策三》)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
(2)《〈老子〉四章》中,以大树、高台为喻表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石之瓠》中,庄子认为使用大葫芦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师说》中,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表达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
(2)《游山西村》中,陆游用“___________ ,________”描摹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农村风俗画卷,反映出当地淳朴的民风。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作者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师说》中,韩愈以反问句表明自己从师无关年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描写月光与竹柏的影子,想象清奇,趣味盎然。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宋]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以写景叙事为主,下阕以抒情为主。上阕为下阕张本,下阕在上阕的基础上又翻出了新意。
B.“清泪浥罗巾”一句写词人与友人依依惜别,黯然至于泣下,表现了二者之间真诚而又深厚的情意。
C.“一江离恨”四字,将难以名状的离恨具体化、形象化,极言离恨之多之深,语意隽永,意蕴深邃。
D.词末二句,想象奇特,别具匠心,既表达了词人愿与友人永不分离的希冀,又反映了不得不别的痛苦。
【2】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是如何反复地渲染浓重的离别之情的。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活 水 源 记
刘 基①
①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树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②居之。
②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③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不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鰿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④。有二脊令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③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① 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②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③潴(zhū):水汇积。 ④ 滑:流利。 ⑤脊令:即鹡鸰鸟。
【1】第①段在介绍活水源___________ 的同时,还突出了其__________ 。
【2】第②段作者详细描写活水源周围的花草树木和鸟虫鱼的用意是什么?
【3】对“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既喜爱泉水滋润清澈,又喜爱它流淌的无穷无尽。
B.我既喜爱这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流向远处的终点。
C.我既喜爱这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源源不断地流淌。
D.我既喜爱那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无穷无尽地流淌。
【4】本文在写水清时别具匠心,请找出相关句子并作赏析。
【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