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
A.黄山
B.峨眉山
C.天姥山
D.庐山
2、以下哪部书不是孔子所编订的?( )
A. 《诗经》 B. 《尚书》 C. 《论语》 D. 《春秋》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园日涉以成趣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 策扶老以流憩 策之不以其道
C. 景翳翳以将入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 曷不委心任去留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从目前A股行情看,这时候养老金入市或许能赚到一大笔钱,但别忘了股市是有风险的。如果入市的养老金比重过大、资金过多,一旦股市行情不好,到时候养老金也会跟着受损。同时,当前中国经济的情况并没有好转,股市的泡沫情况仍很严重。________,所以,在此大环境下,养老金入市理当谨慎。
A. 养老金大量入市确实冒着极大的风险,尽管它可能获得一点收益
B. 养老金大量入市也许可获得短暂高收益,但从长远看风险不可小觑
C. 如果养老金允许入市,可获得短暂高收益,但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D. 只有让养老金按计划有步骤地入市,才能规避风险,保障人民的利益
5、张祜“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所咏对象是?( )
A.石榴
B.樱桃
C.辣椒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电影《窃贼的手》中,一个有钱的过路人,给一个没有胳膊的乞丐买了一个假肢,乞丐很快发现这是一只带有原主人(窃贼)记忆的手。如今它虽然长到了乞丐身上,但依然习性不改,继续偷盗,这意味着不但这个乞丐的记忆因安装假肢而发生了变化,而且其身份也不再与以前相同:他变成了窃贼。乞丐这种作为窃贼的身份或主体性是基于他未曾亲历的记忆之上的。一个世纪之后,这种非亲历记忆被艾莉森·兰兹伯格称之为“假肢记忆”。
谈到假肢记忆出现的背景,不能不提到现代性与大众文化。
兰兹伯格所重点强调的两大“现代性事件”分别是移民潮(出现在20世纪初)与大众文化。正是这两大现代性事件,为假肢记忆这种“新的公共记忆形式”铺平了道路。如上所述,一种重要的现代性现象就是大量人口的移民,以及随之而来的家庭、亲缘关系与传统共同体的瓦解、重组,出现了所谓“移民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地点(place)就像代际一样,不再能保证提供连续性的经验。这一过程破坏了代际间的传统关联方式,挑战了传统的记忆形式(比如自然记忆、有机记忆)与记忆传承方式。一种是电影这种大众文化形式,特别是其与身体的关系。“电影的诞生使人们越来越有可能以一种身体化方式去体验一种实际上我们没有过的事情。”从诞生之初,电影观赏行为就吸引了观众的身体,并将他们的身体“运送”到遥远的异国他乡或远古时代。
那么,大众文化时代“假肢记忆”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假肢记忆”并非源于人们的亲历经验,而是亲历者嫁接到自己身上的别人的记忆。在嫁接和非亲历的意义上,“假肢记忆”不是“自然的”或“本真的”假肢记忆发生于一个人的亲历经验之外,但通过大众文化的记忆技术,它可以像假肢一样被那个人所“穿戴”。被称之为“假肢记忆”的记忆形式,源于一个人与一种关于过去的历史叙述而不是历史事件本身的接触,通过这样的接触及其促生的新经验,一个人可以将他或她自己缝合进更大的历史。
其次,“假肢记忆”是用现代传播技术支撑的媒介化记忆、较传统记忆形式具有更大的技术依赖性,但它依然是身体化、个人化的、活生生的体验,它就像对生活事件的亲历记忆一样鲜明生动,因而成为“个人经验档案”的一部分,使亲历者能够感觉到感性地融入了过去。它不但不同于抽象知识,而且也不同于那种存在于档案记录、图书馆、博物馆、雕像或纪念品等中的记忆——阿莱达·阿斯曼所说的“储存记忆”。比如,通过看数字电影或参观使用了大量新媒体技术的体验式博物馆,人们获得的不是抽象的、冷冰冰的关于大屠杀的知识,而是如同身临其境般地获得了的、关于大屠杀的感官沉浸式知识。
(摘编自陶东风、吕鹤颖《论大众文化时代的“假肢记忆”》)
材料二:
在数字时代,媒介生态的变化不仅使得媒介记忆更加丰富,而且直接带来媒介记忆扩张。
第一,记忆主体更加多元。在数字时代之前,媒介记忆主要由机构化的新闻媒体塑造,而在数字时代,个体网民、组织成为断的记忆主体,通过社交自媒体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可见性。
第二,媒介记忆的叙事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个体网民成为记忆主体之一,媒介记忆的叙事方式出现了个人化的倾向。这体现在:一是来自网民的、自下而上的微观视角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过程,受到意识形态、行业规则和机构惯常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二是常人化的叙事内容较多地出现。微观的记忆视角和常人化的叙事内容,使得数字时代的媒介记忆更为丰富,并且生活化程度更高。
第三,在数字时代,媒介记忆的外延得到扩充,“不存在”的记忆被纳入媒介记忆的范畴。文化研究学者艾莉森·兰兹伯格提出,“假肢记忆”出现在个体和关于过去的历史叙事于一个体验性的场合交互之时,这个人并不是简单地理解历史叙事,而是和与他没有亲历过的、过去的事件产生共情,从而获得更个人的、深刻的感受。在兰兹伯格2004年的研究中,“假肢记忆”往往依托于历史电影、漫画、小说、博物馆和电视剧等文化产品而存在,而新闻报道由于受到客观性等要求的限制.难以在报道历史事件时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不过.在数字时代,数字媒介的交互性弥补了这一缺憾,使得人们可以参与制造“假肢记忆”,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化产品提供的“假肢记忆”。在个人层面,“假肢记忆”可以塑造个体的主体性,调节他对世界和他者的思考;在群体层面,则可以促进集体认同。需要指出的是,兰兹伯格同时指出,数字媒介催生的这种新的记忆形式本身并不必然积极或进步。因此,需要警惕“假肢记忆”对个人的影响,而当“假肢记忆”通过有偏见的或过度商品化、娱乐化的方式呈现时,可能会给真正亲历过这些历史事件的人或群体造成心理创伤。
(摘编自吴世文、杜莉华、罗一凡《数字时代的媒介记忆:转向与挑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乞丐因安装假肢出现了未曾亲历的记忆,这一现象伴随着影片的上映被专家称为“假肢记忆”。
B.电影观赏行为通过吸引观众的身体,将他们的身体“运送”到未曾亲历的时代或陌生的环境中。
C.数字时代,个体网民作为新的记忆主体,可以通过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来获得社会的可见性。
D.当个体的网民成为记忆主体之一的时候,媒介记忆的传统叙事方式出现了自上而下的微观视角。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代际间的传统关联方式受到破坏,传统的记忆形式、记忆传承方式受到挑战,这是移民潮带来的结果。
B.“假肢记忆”虽不同于抽象知识,但其身体化、个人化的、活生生的体验的特点与“储存记忆”相似。
C.数字时代,媒介记忆的叙事视角更为微观,内容更常人化,使得媒介记忆更为丰富,生活化程度更高。
D.在数字时代,数字媒介的交互性弥补了新闻报道在报道历史事件时难以唤起受众情感共鸣的缺憾。
【3】下列现象,难以产生“假肢记忆”的一项是( )
A.保罗·范霍文导演的电影《全面回忆》中,主人公奎德购买了一套大众文化商品——火星旅行记忆,并将其植入大脑。
B.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想借助全球播映,让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成为公共的、集体的文化档案的一部分。
C.某博物馆举办“故宫文物展之‘紫禁藏影’”,展示了故宫博物院院藏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故宫的恢宏与高敞。
D.五四青年节时,刘某在剧本杀《白衣倾城》游戏中扮演了白倾城这一角色,想沉浸式地过一把当英姿飒爽的女侠的瘾。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结合材料二,谈谈数字时代媒介记忆的扩张对个人生活的积极影响。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感慨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对“美人”的思念来表达对国君的思念和感慨理想的渺茫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亡国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劝告读书人要在内心不断省察自己以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3)李白《蜀道难》中,描绘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 中通过描写宫女头发,从而表现宫女众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出作者在七月十六晚上饮酒作诗畅快赏月的情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用肯定口吻表明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2)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酬①李都督表丈②早春作
杜甫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注】①奉酬:酬答。②表丈:即表伯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扶病强起之时接到亲友的“来诗”,与诗题呼应,点出这是一首酬答诗。
B.颔联抒发诗人感慨,“愁伴客”“老随人”中“伴”“随”二字写出了诗人无奈困境。
C.颈联实写早春之景,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桃红柳绿的景象,也传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D.尾联交代了诗人所处环境和写作背景,情感抒发也由上联的委婉含蓄变得较为直白。
【2】有人说,颈联的“人”“归”二字,炼字极活,为句中之眼。请结合诗句试加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索虏遣尚书李孝伯来使,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微,其名声远布如此。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遂隐其赋。五年,又为侍中,领前军将军。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守,以柴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上后因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前废帝即位,以为金紫光禄大夫。初,世祖宠姬殷贵妃薨,庄为诔云:“赞轨尧门(注)。”引汉昭帝母赵婕妤尧母门事,废帝在东宫,衔之。至是遣人诘责庄曰:“卿昔作殷贵妃诛,颇知有东宫不?”将诛之。或说帝曰:“死是人之所同,政复一往之苦,不足为深困。庄少长富贵,今且系之尚方,使知天下苦剧,然后杀之未晚也。”帝然其言,系于左尚方。太宗定乱,得出。泰始二年,卒,时年四十六,追赠右光禄大夫,谥曰宪子。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
(节选自《宋书•谢庄憧》)
(注)赵婕妤,汉武帝妃,号钩弋夫人,怀昭帝时孕期长达十四个月。据说,昭帝和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于是称赵婕妤生昭帝的房间门为尧母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B.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C.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D.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皇帝庙号,多用以称开国君主,文中的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B.诔,指古人用以叙述去世者生前的行事以示哀悼的文章,也称“诔辞”。
C.东宫,指封建时代皇上的子女所居住的宫殿,也以此代指皇上的子女。
D.尚方,官署名,掌管制造帝王所用器物,官吏犯罪往往被发配尚方做苦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庄自幼聪敏,深谙地理。七岁时他就精通《论语》,并制作了一块一丈见方的木板,画上山河地形,分开则州郡各不相同,合并则天下化为一体。
B.谢庄声名远播,闻名遐迩。索虏侵犯彭城,派遣尚书李孝伯出使彭城,与镇军长史张畅对话,在对话期间,李孝伯询问了宋朝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谢庄。
C.谢庄文笔非凡,让人佩服。南平王刘铄进献红色鹦鹉,皇上令群臣写赋,袁淑的文章为当时第一,他阅读了谢庄的赋后感叹一番,把自己的赋收了起来。
D.谢庄小心谨慎,尽职尽责。有一次世祖外出巡行,到夜晚才回来,命令开门。谢庄认为传信的符证或许有假,执意不奉旨意,必须要有皇上的手迹才开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
(2)或说帝曰:“死是人之所同,政复一往之苦,不足为深困。”
【5】前废帝为什么要杀死谢庄?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叫李子柒的四川姑娘火了。她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发布自己制作美食的短视频,几年下来,积累了几千万粉丝。在国外知名自媒体平台上,她的订阅量几乎和CNN差不多。她过手的都是四川农村的家常食物,特色调料,而且差不多每一样都是她从地里刨出来的。山泉洗过,炉火烧过,都是原生态的,符合大众对绿色食品的期待。她的视频,雨落屋檐,火映灶台,石磙碾姜,呈现的是一种文静祥和。她的视频,满足了人们对山水田园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
网友点评:即使平凡的人,也能活出生活的精彩。每个人如果都能像李子柒一样,发出自己的微光,就能汇聚起民族奋斗的高光。
请结合材料内容,阐述你的思考、感悟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