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长亭送别》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A.[正宫][端正好]通过对暮秋郊外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莺莺分别时痛苦难忍的感受。
B.“染”和“醉”两个字,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C.“无人语”三个字写出了周围寂静,更刻画出莺莺的孤独和无人倾诉的愁苦心态。
D.[收尾]描写张生远去后场景,最后--句将抽象情感具体化,富有新意且自然,不着痕迹。
2、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B.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垂髫”指的是( )
A.十五岁女子
B.三十岁男子
C.三岁到九岁的儿童
D.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对古玩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面对一件在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石头,他常常乐不可支,有时笑醒了,发现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
②在今年的欧洲杯中,俄罗斯队首轮比赛轻松获胜,其中有着“新沙皇”之称的扎戈耶夫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③创作中的“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④目前又有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正在“蠢蠢欲动”,预计可能会在今天开始“中国之旅”,至于它会不会给辽宁带来较大幅度降温影响,气象部门正在密切监测中。
⑤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外消息称,上官婉儿千字铭文墓志为千字楷书,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行文采用春秋笔法,文学色彩浓重,溢美之词较多。
⑥我不知道我们的研究到底能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无论如何我会坚持下去的,不希望简单打理一番就各自分道扬镳了。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江苏交通厅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分析清明假期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听取各方面的广泛意见,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苏浙沪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C.要彻底根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治理并不现实。倡导文明交通,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D.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的房源不足,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轻蔑的一瞥
【德】库尔特·库什贝格
电话铃响了。警察局长拿起听筒:“喂?”
“我是警察凯尔策西。刚刚有个行人轻蔑地看着我。”
“或许您搞错了,”警察局长考虑了一会儿说,“碰上警察的人几乎都有些负疚感,所以走过警察身边时看看他,您就以为是种藐视的神情了。”
“不,”警官答道,“并非如此。他轻蔑地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一会儿呢。”
“您为什么不逮捕他呢?”
“我当时大惊失色,当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侮辱时,那人已经溜走了。”
“您能认出他来吗?”
“那当然,他留着红胡子。”
“您现在感觉怎么样?”
“很不好受。”
“您坚持一下,我派人接您的班。”
警察局长接通电话,派了辆救护车到凯尔策西所属的管区,并下令逮捕所有蓄着红胡子的市民。巡逻队一接到命令便迅疾投入战斗。他们封锁了大街,来到商店、饭店和居民家中,只要发现蓄着红胡子的人便强行带走。交通到处中断,警笛声让人惊恐万状,有谣传说警方在追捕一名杀了许多人的凶手。
搜捕几个小时后便取得了辉煌战果:58名红胡子男人被带到了警察局。警官凯尔策西由两名男护士搀扶,仔细查看嫌疑犯,但他没能认出罪犯来。警察局长把这归因于凯尔策西警长的健康状况,命令警察们拘留并审讯这批嫌疑犯。他说:“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但审讯毫无收获。那名正受缉捕的男子回到家里已经好久了。警察揿他家门铃时,他正往浴缸里放水,没有听见。待洗澡水准备好,他听到邮递员的按铃声,电报带来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有人为他推荐了一个国外的好职位,条件是必须马上动身前往。“好,”他说,“现在还需做两件事:剃掉讨厌的胡子,马上搞到护照。”他舒舒服服地洗了澡,穿上衣服;为表示对节假日的敬意,又着意挑选了一条特别漂亮的领带。他打电话询问,该乘坐哪一次航班,然后出了家门去理发,最后前往警察局办护照。
这里还得追忆一下,事实上这位男子的确是鄙夷地瞧过那名警察的人,因为凯尔策西酷似他的堂兄埃贡。对于这个没用又欠他债的堂兄,他心怀蔑视之意,这在他看到凯尔策西时无意从眼神中流露出来了。凯尔策西观察敏锐,他的告发是无可非议的。
办护照的事可不像那名男子所想的那么轻而易举。任凭他随身携带着各种各样的证件并出示电报也无济于事:警察局里忙乱不堪的情景把负责办理护照的官员吓坏了。他解释说:“护照是很重要的证件。签发护照需要时间,这只能让警察局长来决定。请他来办吧。”官员收起文件,站起来,“您也同去,”他说着,“我们抄近路穿过机关办公室。”
他们走过三四个房间,里面坐着的全是红胡子男人。“真滑稽,”那男的想,“我不知道竟会有那么多的‘红胡子’,但我现在已不再是他们中的一员了。”
警察局长显得很善于交际应酬,他说:“小官员胆小怕事,避免做任何决定。您理所当然应该立即得到护照。您去伊斯坦布尔任职是我市的荣耀。祝贺您。”他在护照上盖了章,签了名,懒洋洋地将证件递给了客人。“您戴的这条漂亮领带,”他说,“上面似乎绘着一幅地图。”
“对,”那男的回答,“是一张伊斯坦布尔的市区图。”
“好主意。那么现在,”警察局长站起来,将手伸给他,“祝您一路顺风。”他把客人送到门口,热情地挥手告别,接着便到审讯被拘留者的房间去了。
为了减轻自己的痛楚,那些“可怜虫”替某些犯罪行为承担了责任,但对被指控的罪行却一致矢口否认。“继续审讯!”
警察局长下过命令,便径直吃午餐去了。餐后回来,他发现一份报告。有个理发师作证说,上午他应一名顾客的要求,刮去了那人的红胡子。他无法描述那男人的长相,可还记得他系着一条绘有地图的领带。
“我真蠢!”警察局长喊道。他急匆匆地走下楼梯,汽车正在大院里待命。“快去机场!”他大声命令司机。汽车风驰电掣地向前冲去,先后碾死了两条狗、两只鸽子和一只猫,擦伤了一辆有轨电车,损坏了一辆装有废纸的手推车,使成百上千个行人惊慌失措。到达机场时,远远望去,只见那架开往伊斯坦布尔的飞机正从滑行道上缓缓升空。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警察为全城搜捕“犯人”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时,“那个人”却“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并且轻松去警局,这样既形成鲜明对比,又使情节波澜曲折。
B.警察凯尔策西因为一位过路人轻蔑地瞧他便相当难受,且需要救护,是因为这个人一贯高高在上,心理素质极差,是惹起祸端的罪魁祸首。
C.“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一句,可见当权者混淆黑白、善恶不分、强词夺理的丑陋嘴脸。
D.本文以“轻蔑的一瞥”为线索组织情节,描写了一个抓捕“红胡子”嫌犯的故事,揭示了警察作威作福、民众连基本的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社会现实。
【2】小说具有一定的荒诞色彩,试从原文中举出三例,并谈谈这种荒诞手法的作用。
【3】有人认为,小说在倒数第三段即“继续审讯!”处收尾会更好。跟本文相比你认为哪一个结尾好,谈谈你的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词人无尽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因同情百姓生活艰难而苦闷伤痛的情怀。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滕子京治理巴陵郡的突出政绩。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连续运用比喻,表现国家危亡与个人坎坷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宠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写女子婚后日夜辛苦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从秦始皇的角度分析,认为导致天下起义,函谷关被占,阿房宫被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神奇的神话传说、充满浪漫气息,交代了蜀道的来历。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以亲身体验,通过将思与学对比,强调学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荀子论述螃蟹客观条件优越,但是却不能自己做栖身之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
(2)《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他在面对四面竹树、寂寥无人的环境时的感受。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岑参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诗属于觐省诗,是古代官员被朝廷批准回家探望家人的诗歌,本诗中“便觐”是指樊侍御史奉朝廷的命令前往丹阳期间回家乡省亲。
B.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一句表现了亲人们对樊侍御史的思念,一知道他的去处,就在打听什么时候回来。
C.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一句中的“骢马” 一词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侍御史”的官职。
D. “霜台”即“御史台”,正与诗题暗相呼应。不称“御史台”而称“霜台”则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含蓄性与多样化的特点。 ^ ^
E.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一句写出樊侍御史的家人对儿子在仕途上大有作为的无比高兴之情。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擢御龙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坐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丙上其事。会将北伐,召归。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步船千艘赴雄州。又城易州。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戍兵有以廪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一日,出巡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众言遂息。咸平三年,代还,以手创不任持笏,诏执梃入谒,授殿前都指挥使。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B.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C.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D.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庙号分等级,一般开国皇帝用“祖”,第二代起用“宗”,但“太宗”贵于“世祖”。
B. 擢,表官职提拔或晋升,与下文“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中的“出”意思相反。
C. 代还,既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到朝廷任职,又可指军队被调回到原地驻防。
D. 笏,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自唐高祖起有品第之分,执象笏的官员官职较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琼武力勇猛,拥有将帅之才。太宗担任京兆尹时,召他在帐下做贴身侍卫;太宗宴饮大醉,他左手抓马靮,右手执马镫,助其乘马,深得太祖赏识。
B. 高琼屡从征伐,力济国家之难。他随太宗征讨太原,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力围攻城池;朝廷北伐时,他临危受命,率船千艘赶赴雄州,后又建易州城。
C. 高琼明晓理道,处理事务得体。他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上表请求位居老臣潘美之下;他取饭自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息仓廪粮米陈腐的谣言。
D. 高琼练于军事,积极向上建言。澶渊之役,他慷慨陈词,促成了陛下亲征以督勉将士;朝廷精简兵卒,他上奏建议戍边八年的可补军校,最终被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
(2)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民网报道,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出席一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讲座时表示,孩子早餐要吃好,多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例如牛奶和鸡蛋,早饭别喝粥。
这个小小建议竟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网友认为,中国很多家庭早餐都会喝粥,这是传统习惯,难道现在连粥也不能喝了?更有网友表示,“早上不许喝粥”是否算是崇洋媚外、不够爱国?
对此,张文宏表示,关于吃不吃粥问题的讨论,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知道很多网友在批评我,但粥还是不能喝。因为针对病毒有一个特异性的抗体要产生,靠的就是蛋白质,靠粥和咸菜就麻烦了……我觉得有讨论就是好事。我相信大多数不从事这个领域的民众,还是需要一些中立、客观、值得信任的知识。我希望能够持续性的——当然我也没有很多时间——提供这些知识。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郑重的身份完成写作。
(1)给张文宏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
(2)写一篇“告网友书”,表明你的观点和态度,提出希望与建议。
(3)给报社写一篇评论文章,负责任地表达你的观点和态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