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二项是( )
A. 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B. 虽然欧盟峰会通过了加强财经纪律的“财政契约”,但“财政契约”并非灵丹妙药,不能一剂治愈欧债危机的顽疾。
C.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D. 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E. 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下列诗词中,不是出自林黛玉之手的选项是( )
A.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B.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C.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D.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E.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窗卷朱楼罢晚妆。
3、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水患治理和农业灌溉关系国计民生。春秋战国时期,掌管土木工程的大臣官职名称为( )
A.司徒
B.司空
C.司马
D.司寇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栩栩如生,“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万人大合唱。
②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许多老一代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惜抛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搞建设.
③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人也在不断进化。没有人的性格是天生卓尔不群的,一定是后天造成的,如果觉得这种性格不好,那就尝试着改变一下吧。
④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市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⑤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兰州新区终于改天换地,由以前的戈壁荒滩变为宜居宜业的“林园水城”,逐步形成的小气候,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⑥此地地处太行山腹地,环境优美,但传统思想影响深远,想要在此开发现代化的旅游,则必须深厉浅揭,先做通民众的思想工作。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D. ①⑥⑥
5、“难兄难弟”的本来意义是指( )。
A.才能俱佳,难分高下
B.患难兄弟
C.共患难的朋友
D.彼此处境都不妙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当代文心再雕龙
——霍松林的学术研究与贡献
霍松林先生是一位有创见的文学理论家。虚构是西方文学的突出特征,西方文学理论以及派生的苏联文学理论以虚构为文学的突出特征,很是自然。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学者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具有权威性的地位和影响。季摩菲耶夫认为,文学形象包括抒情诗形象的基本特征是虚构。但是,中国文学中的大部分诗、史传文学基本特征是写实,只有戏剧、小说和小部分中国诗才有虚构。因此,这个理论与中国文学实际不符。霍松林先生1957年出版的《文艺学概论》,是1949年后第一部中国人写的文学理论著作。在这部书里,霍先生提出了文学形象的特征是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包括了写实和虚构的观点。
霍先生用形象思维取代了季摩菲耶夫的虚构,实际上是取代了苏联文学理论乃至西方文学理论的虚构,从而在中国文学理论与苏联和西方文学理论之间画出了一条分界线。霍松林从未全称判断地表示文学形象的特征是虚构,更未表示中国诗的基本特征是虚构,他将虚构限制在戏剧、小说等叙事文学的范围内。霍松林指出中国诗局部可能有虚构,同时指出叙事文学可以写真人真事。这表明他的文学理论符合中国文学实际,周全、稳健,而卓有创见。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几乎所有主要著作,都是以虚构、假定、虚幻性作为全称判断的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在文学形象的定义上,霍松林用形象思维取代苏联文学理论的虚构,在当时苏联文学理论极具权威性的情况下,体现出极大的学术智慧、勇气和民族自信心;比较六十年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承袭苏联及西方文学理论的文学形象虚构说,则体现出异常独到的学术创发力和异常深远的学术生命力。虽然因此导致了对霍松林长达十四年的批判,但霍松林并未屈服,足见其学术风骨与豪杰品格。
霍松林是一位有创见的古代文学研究者。在杜甫研究史上,学界认为,杜甫乾元元年自左拾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的原因,是至德二年疏救房管触怒唐肃宗,遭到会审和放逐。霍松林在1982年发表了《说杜甫(曲江二首)》一文。先生以其丰厚的学识积淀,由史诗互证提出不同的看法,补唐史之缺,发杜甫研究史上前人所未发。他认为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后,继续谏诤唐肃宗惹祸,比起早先的疏救房管触怒唐肃宗,原因更直接、更重要。这关系到对这一段唐史真相、杜甫品格、后半生命运及大半部杜诗的了解。
霍先生的许多论文,都是有感而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的研究者把白居易的讽喻诗及其创作理论与“文艺为政治服务”等同起来加以否定和嘲讽。对此,霍先生明确指出:“白居易的讽喻诗歌理论有什么缺点是应该讨论的,但其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所体现的强烈的责任感,却是值得肯定的。不伦不类地与‘文艺为政治服务’挂钩而加以贬斥,进而宣扬一种所谓的‘淡化现实’‘淡化政治’的理论,虽然很时髦,却未必是有益的。”这样的议论,不仅有学术纠偏的意义,也显示了一个学者、一个文化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摘编自邓小军《庭花晚更馨》、王长华《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
相关链接
①“我追求的学术品格是:希望自己在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中,做到求真求是、学风严谨、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始终不偏离这一学术‘政治方向’。如果知识很渊博,却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和论著,那就是有知无能,也就是古人讥笑的‘两脚书橱’,对学术文化的发展起不到重要作用。”(霍松林语)
②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他自己除撰有《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等著作之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古代诗文的研究实践当中,因而成就斐然。(张新科《霍松林:“唐音”永存》)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霍松林先生认为中国文学中的大部分诗、史传文学基本特征是写实,只有戏剧、小说和小部分中国诗才有虚构,这和季摩菲耶夫的虚构理论不合。
B. 霍松林先生提出的形象思维理论,是对季摩菲耶夫文学形象的特征是虚构的理论的否定,揭示了中国文学理论与苏联及西方文学理论的不同之处。
C. 在对杜甫乾元元年自左拾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原因这一问题的探讨上,和学界早先的观点相比,霍松林先生的观点更直接,说明的原因更重要。
D. 霍松林先生主张作为一个学者,要知识渊博,更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出像样的文章和论著,霍先生在这方面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霍松林先生以惊人的学识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审视了当时权威的文学理论,认为中国文学从整体上看不存在虚构,体现了一个文学理论家的创见性。
B.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几乎所有主要著作,都认为虚构、假定、虚幻性是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霍松林提出形象思维理论,实际上是对当时中国文学理论界的挑战。
C. 霍松林先生体现出的异常独到的学术创发力也曾给他带来灾难,他曾受到长达十四年的批判,但他并没有屈服,霍先生的学术风骨与豪杰品格令人赞叹。
D. 《说杜甫(曲江二首)》一文体现了霍松林先生学术研究上多用史诗互证,在研究选题上不求大,但是研究结果往往影响比较大的特点。
E. 霍松林先生强调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他认为文艺创作离不开社会、政治、人民,不能宣扬一种所谓“淡化现实”“淡化政治”的理论。
【3】霍松林先生的学术研究有着“求新”“求真”的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求新”和“求真”关系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李氏子蟠……学于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璧赋》)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_,开妆镜也;__________________,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5)野哭千家闻战伐,__________________。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之句,与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叙写的境遇相似。
(2)《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刻画了游鱼自由轻灵地游动的姿态,并借以衬托作者此时的心境。
(3)《师说》中韩愈认为当时有些士大夫为自己的孩子挑选的老师只是“__________”,而不是他所说的“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先说了“古之圣人”的做法,又说了“今之众人”的做法,二者对比,作者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
(3)在《赤壁赋》中,苏子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孔宪蓬莱阁注
赵抃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客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注]这首诗是诗人赵抃为友人孔御史(宪,御史的省称)蓬莱阁诗所做的和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蓬莱阁地势和建构之高,可以见出观潮视野的广阔。这一句采用倒装句法,有一种顿宕错落的艺术美。
B.次句直抒胸臆,读之有一种水阁凌空、海风悠长的痛快淋漓之感,浩然之气油然而生,“哉”字加重了语气。
C.颈联从“游观远”到“度量开”,将诗人观潮所见的阔大宏远景象过渡到心胸的开豁,包含了对故人的思念。
D.尾联中一个“忆”字,写出了作者回忆从前所见观潮之景,由“遥思”对方而“忆”及自己,感情萦绕回环。
【2】近代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价这首诗的颔联较“杜老之‘吴楚东南’一联,尚未知鹿死谁手”。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颔联好在哪里。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箕倨见陆生。曰:“足下中国人,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乃屈强于此,汉诚闻之,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今王众不过教十万,皆蛮夷,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乃大说陆生。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渐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号其书曰“新语”。吕太后时,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右丞相陈平患之,陆生曰:“将相和调,则士务附。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君何不交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陆生名声藉甚。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B.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C.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D.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指中原地区,汉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之。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C.诗书,原指《诗经》和《书经》,后泛指一切经书,再后来可泛指一切书籍。
D.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所有皇帝的生母都自然就是皇太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不卑不亢,大义凛然。面对傲慢的尉他,陆贾毫不畏惧,分析形式,晓以利害,侃侃而谈,从气势上镇住了尉他,尉他只好道歉。
B.陆贾辞令机智,辩论犀利。尉他问陆贾自己和刘邦相比哪一个更贤能,陆贾从几个角度进行了对比,直言尉他和刘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C.陆贾直言进谏,说理透彻。陆贾不顾刘邦的生气,直接反问刘邦可以马上治天下吗?再列举商汤、周武、秦朝等历史上灭亡的实例来劝刘邦。
D.陆贾忠于刘氏保国建功。吕太后掌权时危及刘氏的社稷传承,陆贾向丞相陈平进言,力促将相和,从而诛杀了吕氏,助力孝文帝登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此语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大意是,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变得聪睿,善于反省自己才能变得明智,战胜自我才能称为强者。
以上材料对新时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反听·内视·自胜”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