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佩瑶一直保存着旧情人雷鸣送给她的信物——一本破旧的名著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名著是( )
A.《哈姆雷特》 B.《约翰克里斯朵夫》
C.《悲惨世界》 D.《少年维特的烦恼》
2、古人常以荷花喻人,下列诗歌中的荷花,不具此意的一项是
A.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B.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C.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D.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凭着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学识,春雨润物般地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让无数学子受益,他也因此被人们广为称道。
B.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
C.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D. “风物长宜放眼量”,自然美景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闲暇之余,我们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近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
4、下面是校庆前夕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不适,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5、苏东坡“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诗中拿( )开玩笑,
A.徐大受 B.陈慥 C.马梦得 D.朱寿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冯其庸的“大国学”
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后来,他家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
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
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他眼前逐渐打开。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
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比如《国学概论》、《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孟子》、《史记》、《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
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后来,冯其庸在总结无锡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时,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者母校也。”
1954年,冯其庸从无锡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从这里起步;所有的磨难,都在这里发生。在历次运动冲击过后,冯其庸留下了累累硕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用任何现代学科来概括这些都很困难,或许,只有用“国学”这个词语来概括冯其庸的学术人生最为合适。
2005年,冯其庸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他一生的国学积累,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当初倡导的三个规范,至今都在人大国学院施行。
对于国学的未来,冯其庸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这是学者的情怀,也是教育家特有的情怀。
(摘编自孟宪实《冯其庸的“大国学”》、叶君远《冯其庸传》等)
【相关链接】
①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②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但是我觉得,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学问。凡是我们民族的、自己的学问,都应该算国学。今天的国学要更新,更新不是排除里头什么东西,而是要吸纳更多的兄弟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到我们的国学的范畴里来,使我们研究国学的人能够视野宽阔,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乾嘉以来的经史子集。(《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通识教育与经典教育并重,这种扎实的学风有助于保存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B. 冯其庸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不仅因其涉猎广泛,学问渊博,成就斐然,还因其在国学教育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C. 冯其庸的“大国学”理论,体现了继承传统、兼容并包、民族平等的基本理念,其科学性和独创性是毋庸置疑的。
D. 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的基本规范,是对无锡国专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其作为教育家的眼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冯其庸将书斋命名为“瓜饭楼”、著作结集为《瓜饭楼丛稿》,与其说是纪念早年的艰难岁月,不如说是文人的雅兴使然。
B. 家境贫穷、时局动乱使冯其庸无法专力读书,但这也促使他最大限度地博览群书,客观上取得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
C. 无锡国专的求学经历,使冯其庸的治学由零散、自发变为系统、专业,这是冯其庸一生学术辉煌的坚固基石。
D. 冯其庸早年读书习惯的养成、无锡国专办学的成功,都说明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E. 冯其庸将个人的教育理念付诸现实,通过教育薪火相传,他的国学情怀,最终在人大国学院找到了托付。
【3】冯其庸的求学、治学之路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前一句用神话传说突出蜀道之上山的高峻,后一句借水流之急衬托山的陡峻。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与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3)《劝学》中作者在层层设喻、举例论述之后,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即君子与常人并无先天差异,只是后天借助学习而已。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______”,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
(2)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引用了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安定生活的深切渴望。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称赞了滕子京的政绩。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咏怀三国时期英雄人物。
(3)《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5)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子曰:“志于道,_____,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8)__________,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两句意境开阔,与《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概括了历代君主在忧患中创业的普遍规律,而《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自然界中的景物常常能够触发人生短暂之感,古诗词中这样的句子比较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汉水伤稼
(唐)许浑
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
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廒空。
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钓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残霞成绮月悬弓”一句将霞比罗绮,月比弯弓,呈现的是一幅美丽的夜晚画面。
B. 三四句写夜间秋风大作,水灾骤至,“浮天水”三字写出了江村顿成泽国的境况。
C. 第五、六两句描述的内容,与李绅《悯农》展示的境况基本相同,情感也很相近。
D. 全诗从登楼四望落笔,由所见写至所思,情感起伏跌宕,委婉曲折,却脉络清晰。
【2】简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
B.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
C.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
D.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化,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即年号。始创称为建元。一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君主制废除后,年号废止。
B.服甫阕,古丧礼规定,因父母或祖父母死亡,服丧三年,期满除服,起复原官,称服阕。“服甫阕”在文中意为服丧刚满。
C.工部,是管理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全国之土木、水利,机器制造等工程,以及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明清时还主管部分金融货币等事务。
D.乞休,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向朝廷主动请求暂时停职休整的一种行为,与“致仕”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
(2)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前,福州市某小学8岁男孩小冯就语文课本提了一个问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情况是这样的:二年级课本有篇文章《羿射九日》,前一段刚提到“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既然江河里的水都蒸干了,羿是怎么蹚过大河的呢?
小冯提的这个问题,被妈妈何女士晒到朋友圈,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不少网友对小冯的思维品质表示肯定,也有网友为他解答疑问。之后,何女士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了反映,媒体对小冯提的这个问题也作了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回应称,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南方都市报》2019年06月15日)
请你给小冯的母来何女士写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态度、观点或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