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海南临高高二(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     

A.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2、下面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

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中央政府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

D.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3、关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之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双重作用

4、严复选择用文言翻译西方书籍。他的文言书写是使其译本在士人阶层流行开来的一块敲门砖,而且历史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翻译作品在晚清风行二十年之久。这表明(     

A.西学成为社会主流

B.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语言认同助推思想传播

5、下表为1956~1961年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这些反思与突破

时间

反思与突破

1956年

提出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

1958年

提出“两条腿走路”: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

1959年

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

1961年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A.优化了工业发展方针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

6、观察如图,结合所学,下列对1893-1920年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③西方国家对华进口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欧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持续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马克思在阐述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时,曾提到: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失。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由此可知,马克思旨在

A.通过国家手段促进社会公平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8、自筹办北京冬奥会以来,我国完成了12个主竞赛场馆建设,并通过了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基础设施投入运营;我国组建了场馆医疗救治团队,建立赛时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积极推进氢燃料、5G通信、云转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示范应用,北京、张家口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网全覆盖。北京冬奥会的高效筹办主要得益于

A.“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B.冰雪运动的建设和推广

C.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D.大力推行绿色经济模式

9、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10、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

C.抗战前轻工业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11、“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原来宰相的谋议也演变为议决而不仅是皇帝决策时的参考。”该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

A.集体决策、制约皇权

B.分工明确、民主运作

C.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D.宰相权重、威胁皇权

12、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密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13、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 ,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

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14、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反映了(     

A.边疆危机日趋严重

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

15、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A.抗日游击战争

B.北伐战争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反蒋抗日

16、图X是南宋时期为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绘制的。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另一人则扮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此画可说明南宋已出现商业广告②杂剧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此画可用来研究宋代市民的娱乐活动④从艺术风格角度来讲此画属于风俗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18、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在游说君主时,往往强调“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的观点,即是将仁、义视为“王、伯(霸)之道”的根本。这说明(     

A.诸子百家存在相互借鉴

B.儒家治国理念成为共识

C.社会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D.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

19、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21、1913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后总结自晚清兴办公司20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推原其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于是在他主持下,农工商部很快颁布了《矿业条例》《商人通律》《公司律》《关于利用外资振兴实业办法》等法律。张謇意在(     

A.加大经济统制的力度

B.完善近代法律体系

C.巩固北洋政府的统治

D.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22、下列属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投产的是(  )

A.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B.湖北汉阳铁厂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大亚湾核电站

23、下表是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24-1930年),据表可以窥知(     

1924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

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1927年

7-9月,参加八七会议,并领导秋收起义

1928年

2月,建立中共最早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

1月,写给林彪的回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B.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C.革命统一战线由建立到破裂

D.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最终成熟

24、史学家戴逸论述:“汉唐宋明均以关内富庶之区为立足点,北筑长城,抵拒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康熙不同……不以长城为内外之界,而是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对康熙皇帝上述作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B.为清兵南下统一中原扫清道路

C.放弃长城使北方地区战事频繁

D.大规模用兵导致清朝财力衰竭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材料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是“_______”,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这一思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_______(法律)。

26、宋朝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利,增设   ,作为副宰相。

 

27、科技兴邦

近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崛起之路,虽条件各异、情况不同,但都离不开科技革新。

(1)1782年,英国人   研制了   。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的工业革命在   地区展开。初期主要仿制   国的机器,不久即开始独立设计和制造。

(3)19世纪30、40年代,德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9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到   ,德国工业仅次于   国,居世界第二位。

(4)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与欧美国家   革命同步。   时期引进欧美科技,国家工业生产实力迅速增强。

(5)通过科技革新增强国力,融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流的国家还有    

 

28、________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也叫治外法权。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借土地居住则成为________的来源。

 

29、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________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打出________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30、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开展“________”,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________》,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3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2、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做________

 

33、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________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34、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________”。此后美苏“________”开始。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领先世界。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中国的农业经历了一个凤凰涅槃的重生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请分析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经过改造,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中流行“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的顺口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改变顺口溜中的这种现象,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6、全球治理机制下取得哪些新成果?(从全球、地区层面分析)

37、基督教会的地位和表现是怎样的?

38、冷战与两极格局表现

39、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