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温和——(____________) 愉快——(____________) 相称——(____________)
反义词:
孤独——(____________) 明亮——(____________) 虚弱——(____________)
2、补充成语。
重(________)旗鼓 手舞足(________)
不(________)不类 兴致(_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误的字,用“ ”画出来并改正。
(1)汗流夹背 恍然大悟 扶老协幼 干躁 拐仗 (________________)
浓装淡抹 宛言谢绝 柳岸花明 遭央 盆栽 (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个地点。(_____)
A、现在的南京夫子庙附近
B、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
C、明清两代最繁盛时期
D、商女不知亡国恨与此地有关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摇头(_______)(_______) 张(_______)舞(_______)(_______)疾(______)快
(______)高(______)爽 (_____)谷 (_______)登 (______)华(_____)实
(______)依(______)顺 (______)平(_______)稳 (______)手(______)脚
6、我会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鹿
花的影、叶的影,
给你披一件
斑斓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
和无边的森林
融合在一起。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小树,
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
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一会儿和这棵树,
一会儿和那棵树,
交谈着春天的消息。
【1】“斑斓的彩衣”实际上指________。作者把小鹿当做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2】为什么说小鹿像“飞跑的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小鹿怎么样?森林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静夜思(节选)
床前明_______,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_____,低头思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床前明_______,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_______,低头思_______。
【2】诗中加点的字“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
8、课外拓展。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把她写出来吧!
9、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 短文选自____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慷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说明方法,其好处是__________
短文第三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说明方法,目的在于说明____________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从加点的词语我体会到:_______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蚂蚁相争
一个清晨,万里无云,阳光明媚,两只蚂蚁因为一片桑叶吵了起来。一只叫小军的蚂蚁说:“为什么是你的?”另一只叫小刚的蚂蚁也说:“凭什么是你的?”它们一直争吵……
最后它们打了起来,这时一条三天没吃没喝的蚕路过这里看见了桑叶,想了一会儿,想出了一个办法,它对两只蚂蚁说:“小兄弟,你们不如用一个公平的方法来看一看,谁配拿走这片叶子吧?”“咱们比谁跑得快吧!”两只蚂蚁连想都没想就跑了。它们跑远了,蚕在背后笑道:“为争一片桑叶,奋不顾身去赛跑?”它刚要拿走桑叶,可是蚂蚁又往回跑来了。蚕急忙放下叶子,想“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几秒种后,两只蚂蚁几乎同时到达终点。蚕说:“你们俩都是第一,那就平分吧!”蚕故意把桑叶分得一半大一半小,两只蚂蚁叫道:“不公平,不公平!”于是蚕把大块的叶子咬掉了一大口,结果比那块小的叶子还要小了,然后蚕又把小块的叶子咬掉一大口……就这样分来分去,最后叶子只剩下两个针尖那么大了,大部分都被蚕吃掉了。
两只蚂蚁呆呆地看着小得可怜的桑叶,后悔极了。
【1】在短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天气晴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只蚂蚁因为一片_________吵了起来,结果最后让________得了利。
【3】将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蚕把大块的叶子咬掉了一大口。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中的第一个“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故事中与本文所讲道理类似的是( )。
A. 坐井观天 B. 鹬蚌相争 C. 刻舟求剑
【6】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父亲的难题
①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②一个周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球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听过好些遍了,实在让人腻味。
③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④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⑤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⑥“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⑦“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爸爸坚持着,“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⑧小保罗把两只手的手指钩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在途中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⑨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根据文意,乌龟之所以能够取胜,小保罗认为靠的是____,而他爸爸认为靠的是_________
【2】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父亲的难题”中的“难题”到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③,④自然段,然后摘录原文填空:此二段中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是____,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或思考?请作一条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第⑨自然段言简意赅,颇有意蕴。请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描写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书本里的蚂蚁
古老的墙角边,一朵红色的小花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一只黑黑的小蚂蚁,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陈旧的书里,小蚂蚁当然也进了书本,被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书本里传来了细碎的声音。
“是谁?书本也会说话?”小蚂蚁奇怪极了。
“我们是字。”那声音回答着。小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们小得像蚂蚁。”字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我是蚂蚁,噢,我变得这么扁,也像一个字了。”小蚂蚁挺乐意做一个字。就这样,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
第一天,小蚂蚁住在第一百页,第二天就跑到了第五十页,第三天又跑到第二百页。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要知道,这是一本很旧的书,很久没有人翻动过了,而这些字从没想过要动一动,走一走,跳一跳。“我们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现在,它们都学着小蚂蚁跳跳舞、串串门。这有多快乐呀!
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一天,小姑娘想起那朵美丽的花,就打开书来看。啊!这本她原来看厌的旧书,写着她从来也没有看过的新故事,她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新故事。第二天,小姑娘忍不住又打开书来看,她更加惊奇了,她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
小姑娘突然看到了住在书里的小蚂蚁,问:“你是一个字吗?”“是的,我原来是一只小蚂蚁,现在我住在书本里,是会走路的字了。”“会走路的字?”小姑娘明白了,这本书里的字,每到晚上就走来走去,书里的故事也就变来变去。
是的,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面上发现了一个字,它呀,走得太远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不过,这些字没有一个想离家出走的,它们全住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每天编出新的故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乐意_______ 陈旧_______ 惊奇_____
【2】短文一共写了角色之间的三次对话。试根据提示复述故事内容。
第一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话。_________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
第二次是________和_______的对话,_____让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第三次是________和_______的对话,小姑娘明白了“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啊!这本她看厌了的旧书,写着她从来没有看过的新故事。”
朗读这句话的语气是( )(
A.赞美
B.平淡
C.惊喜)
【4】“这些字没有一个想离家出走的”的原因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语句。
13、课外阅读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落叶 一( )流云 一( )绸子
一( )小鱼 一( )波纹 一( )火
【2】根据文章内容将可以搭配的词语连一连。
扬起 宝物 挺拔的 草甸子
捧出 锦缎 茫茫的 高粱
抖动 豆荚 透明的 锦缎
摇动 脸庞 五彩斑斓的 蓝绸子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这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B.比喻、拟人
C.比喻
D.拟人、夸张
【4】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第四自然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总起句,作者具体写了原野上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仙人掌》很平常的植物,烈日的炙烤、恼人的炎热、难耐的干渴、灼目的光晕、灼热的沙漠……这就是仙人掌恶劣的生存环境,由此可见它生存的不容易。但是仙人掌却傲然存活。而且毫无保留的奉献着自己:能防止水土流失,能供人观赏,能作食物、饲料,能做染料、燃料,还能做建筑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有许多这样的英雄吗?边疆的建设者、青藏铁路的建设者,边远地区的支教者、他们无怨无悔的选择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却用自己的爱心、责任感和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为那里的人们送去一份文明、一份滋润、一份幸福……
(1)同学们,如果是你也有这样的机会,去祖国最需要的边远地区,奉献自己的青春,你会怎么做?
(2)为了写出仙人掌的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品质,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把仙人掌和乔木、奇花异卉作比较。并不是说乔木、奇花异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而仅仅是外貌的比较。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种事物,突出它的某个特点
15、句子乐园。
【1】我把一大盆混合豆放在客厅的茶几上。(改成“被”字句)
【2】难道你家里没有电脑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清澈的泉水流过美好的村庄。(修改病句)
【4】小花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16、按要求写句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羊已经丢了,还有必要修羊圈吗?
盛开的桃花,不正象征着美丽的春天吗?
18、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当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提示语在句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月亮被黑云遮住。(把“月亮”当做人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郎和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改为感叹句和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小天地。(40%+5%)
题目:我懂得了____________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内可填“尊重”、“克制”、“谅解”或“一个道理”等。
(2) 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把“我”的感受写具体。
(3) 写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