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部首,组新字。
兆:(_____) (_____) (_____)
圭:(_____) (_____) (_____)
寺:(_____) (_____) (_____)
肖:(_____) (_____) (_____)
2、补充词语,并按要求选词填空。
手( )足( ) ( )( )人海 ( )云( )雾
震( )欲( ) ( )( )堂堂 ( )公( )法
(1)以上词语中,_________是形容人多的,我能再写出一个表达这样意思的成语:________
(2)读画“____”的词语,我想到了《西游记》中的________(填人物)。画“ ”的词语是形容声音的,我能再写出一个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_________
(3)这位法官_________,深得人民的爱戴。
3、看拼音,写词语。
diǎn zhuì yōu jìnɡ diǎn yǎ zhuō àn
_____ ____ _________
bèn zhuō dān bó mó hu huǎnɡ rán
____ ____ 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的天气 (_________)的竹林 (_________)的芦芽
(_________)的山路 (_________)的花草 (_________)的春风
(_________)的梅子 (_________)的小溪 (_________)的桃花
(_________)的细雨 (_________)的柳枝 (_________)的羽毛
(_________)的公园 (_________)的衣裳 (_________)的蜻蜓
5、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
2.人们对那位青年的画发出由衷地赞叹。 (______)
3.我们的心情不大舒畅。 (______)
4.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______)
6、阅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其中“万水”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千山”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
【4】翻译下列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__________,这是实际的山;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________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领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检阅台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理解词语,判断正误。
(1)寥落:荒凉冷落。( )
(2)四周星:四个星期。( )
(3)零丁:即“伶仃”,孤苦无依的样子。( )
(4)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
(5)汗青:代表史册。( )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对诗句内容的概括,请补充填写。
首联:回顾自己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经历。
颔联:真实反映了当时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颈联: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_____________和己遭_____________而战栗的痛苦心灵。
尾联:写出了_____________的壮烈誓词。
【4】这首诗的尾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与理解。
跳 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小标题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大意:_____。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3】如果孩子没有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多选)( )
A.临危不惧
B.急中生智
C.急躁独断
D.当机立断
【5】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囚蚁
赵丽宏
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从小养到大,连妈蚁也不例外。歌里唱过“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忙做工”,所以我对地上的蚂蚁特别有好感,常常趴在墙角或者路边仔细观察它们的活动……
大约是我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妹妹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把蚂蚁放到玻璃瓶里养起来呢?这件事情并不复杂。我们首先捉了十五只蚂蚁,然后找了一个有盖的玻璃药瓶,将蚂蚁放到瓶子里,最后再拧紧瓶盖。这样,这十五只蚂蚁便有了一个透明整洁的新家。我和妹妹兴致勃勃地观察蚂蚁们在瓶子里的动静,只见它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地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我想它们大概是饿了,便拧开瓶盖投进一些饭粒,可它们却毫无兴趣,依然惊惶不安地在瓶里奔跑。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喊叫,可惜我听不见……第二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玻璃瓶里的蚂蚁。只见那十五只蚂蚁横七竖八躺在瓶底上,安安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它们全都死了。我和妹妹很是伤心,想了半天,得出结论:药瓶里不透气,蚂蚁们是闷死的。
原因既已找到,新的办法便随之而来。我找来一个火柴盒,准备为蚂蚁们做一个新居。怕它们再闷死,我让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透气。当时已是深秋,天气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担忧:“火柴盒里很冷,蚂蚁要冻死的!”对,想办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这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是无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家了。我和妹妹又抓来一些蚂蚁并把它们放进火柴盒里,还放进去一些饼干屑,我们相信蚂蚁们会喜欢这个新家。遗憾的是不能在外面观察它们了,但我们可以用耳朵来听,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可以听见它们的脚步声,这些窸窸窣窣的声音极其轻微,必须在夜深人静时听,而且要平心静气地听。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曾经有过不少奇妙的遐想,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
然而我们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不到两天时间,火柴盒里的蚂蚁们全都逃得无影无踪。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奋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有改动)
【1】本文写作的中心是__________。
【2】“可它们却毫无兴趣,依然惊惶不安地在瓶里奔跑。”这句话中“惊惶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用________来代替。
【3】童年的“我”产生喂养蚂蚁的奇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了两次“囚蚁”的经过,第一次作者用________来“囚蚁”,结果是______;第二次用____________来“囚蚁”,结果是______。
A.有盖的玻璃药瓶 B.火柴盒 C.蚂蚁跑了 D.蚂蚁死了
【5】用“ ”画出作者的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作者感悟的理解。
1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鲁达为逃避官府追捕,出家当了和尚,取名鲁智深。
一天,鲁智深来到东京,见大街上热闹非常,便向人打听大相国寺在什么地方。街上的人告诉他前面过桥就是。他来到寺门前,只见钟楼林立,殿阁宏伟,门口正出来一僧人。僧人见他挎着戒刀,提着铁禅杖,背着大包裹,有些怕他,便上前问:“师兄从哪里来?”鲁智深先施个礼,僧人也回了礼。智深说:“小僧从五台山来,我师父智真长老有书信在这,让小僧投奔智清长老讨个差事做。”于是,僧人带他去见智清长老。智清长老看完信,先让弟子带鲁智深去僧堂休息。一个僧人说:“弟子一直在想,酸枣门外那片菜园,经常被一些人骚扰偷窃,那里虽然有个老和尚看守却管不了事。鲁智深年轻力壮,不如叫他去那里看管。”智清长老觉得得有道理,于是派鲁智深去管理那片菜园子。
第二天,鲁智深告别长老,背上包裹,挎了戒刀,提了禅杖,随同两个和尚来到酸枣门外的菜园。
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并以此为生。这天他们又来偷菜,发现园门上挂一告示,上写:“大相国寺派僧人鲁智深前来主管菜园,从明日起,不许闲杂人等入园搅扰。”那几个无赖看了,便回去与同伙商量:“大相国寺派一个和尚叫什么鲁智深的,来管菜园,我们趁他刚来,找个机会闹他一场,好叫那家伙服了我们。”其中一个说:“我有个主意,等他来时把他引到粪池边,假装对他欢迎祝贺,借机把他推到粪池去,先给他点颜色看看。”这帮无赖连声说好。
鲁智深来到菜园房中,刚安顿好,园中种菜的人便来参拜,并把所有钥匙都交了出来。鲁智深走进菜园想巡视一下,那二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听说来了新住持,我们街坊邻居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随他们走到粪池边来。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说:“俺特来为师父作贺!”鲁智深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照计行事。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鲁智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将他也踢了下去。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两人一身臭屎,头发上爬满蛆虫,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鲁智深哈哈大笑,命令小喽啰们把他俩拉出来。
两个无赖洗干净后又换了衣服,在鲁智深面前长跪不起,要认鲁智深为师父。鲁智深说:“你们这二三十人算得了什么,就是千军万马,俺也敢杀进杀出。”这帮无赖连连称是,拜谢了鲁智深便回家去了。
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十瓶酒来请鲁智深。喝得正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说:“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种地僧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墙角边杨柳上新添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大家都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鲁智深跟大家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老鸦窝。大家七嘴八舌正想办法如何上树拆窝。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把外衣脱掉,右手向下,左手抱住上截,把腰一挺,那杨柳树便连根拔起。无赖们见了,一齐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酒足饭饱后,大家要求鲁智深表演一下。鲁智深满口答应,取出他的铁禅杖——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大吃一惊,说:“两臂没有水牛的力气怎能使得动?”鲁智深把禅杖握在手中嗖嗖地舞动,毫不费劲,众人看了齐声喝彩。
【1】下列红色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廨宇(xiè) 洒家(sā) 兀那(tū) 恁地(nèn)
B.咶噪(guō) 直裰(duō) 动掸(tān) 火伴(bàn)
C.伏侍(chì) 经略(lüè) 提辖(xiá) 喏喏(nuò)
D.捋须(lǔ) 粪窖(jiào) 蛆虫(qū) 臭秽(huì)
【2】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你们都来廨宇里坐地说话。(官舍)
B.莫不要洒家?(我,自称)
C.众泼皮都不敢动掸。(动弹)
D.师父却是那里来的长老?(官员)
【3】选出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疑忌泼皮
②踢泼皮进粪窖
③倒拔垂杨柳
④给泼皮演武使拳
⑤说明自身情况
⑥审泼皮
A.①②⑥⑤③④ B.①⑥④②⑤③
C.⑨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⑥⑤③
【4】试根据古代章回小说回目的特点和课文内容,选出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配对的一句( )
A.高衙内父子施毒计 B.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D.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12、(一)西 藏
我国的西藏是个大高原,平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那里有无数高山,珠穆朗玛峰海拔(bō,bá)近9000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高原不但有许多高山,也有好些湖拔(bo,pō)。有的湖好大得像海洋一样,一眼望不到边。湖的近处是墨绿色的丛林,远处是终年积雪的山峰。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fǔ,fú)美丽的图画。
只要不下雨,不下雪,高原上的天空总是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的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jīng,jíng)致得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西藏高原不仅山河壮丽,而且资源丰富。高原有很多森林资源。据估计,光是波密地方的森林就有55万亩,有些树的年龄已经有几千年了。大树很多,有的树直径有3米,用这么粗的树做成独木船,一条船可以载三四十个人。
西藏高原有许多特产,有猞猁(shē lì)皮、水獭(tǎ)皮等珍贵的毛皮;有鹿脯、熊掌等稀有食品;还有雪莲、藏红花、鹿茸、犀牛角、羚羊角等珍贵药材。
西藏的矿藏很丰富。根据初步调查,已经发现的重要矿产有煤、铁、铅、盐……
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还有土壤十分肥沃的平原,适宜发展农业。
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建成新西藏,高原高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西藏将变得更加可爱。
(1)请用“√”为短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2)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短文是从( )、( )、( )三方面讲西藏山河壮丽的;是从( )、( )、( )、( )四方面讲资源丰富的。
(3)请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在这个比喻句中,把( )比做了( )和( )。(3分)
(4)西藏高原的特产共分几类?分别是哪几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美文冲浪岛。
黄山松
黄山的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而黄山松被称为黄山春天的象征。
黄山松娇娆、翠绿和挺拔。有的翠枝轻柔,如行云流水;有的虬枝盘曲,如苍龙探海……生于玉屏楼至莲花沟路旁的“蒲团松”,高不盈丈,却枝丫茂密错落,枝冠如盖,可坐数人不坠,形似一个大蒲团。位于天海海心亭右侧的“凤凰松”枝干葱茏,顶端坐四个枝丫,弯曲呈凤凰头颈。在北海狮子峰下贴地而坐的“麒麟松”,屈曲如兽形,卧伏石侧,状如传说中的麒麟。
在北海宾馆通往始信峰途中,有一棵“黑虎松”,粗壮雄伟,枝叶茂密,颜色黝黑,形似一黑虎。
当走到始信峰西侧,就能看到一棵“连理松”,树高近三米,自根部上有两株松枝,紧紧偎依而立,酷似一对情意缠绵的情侣。举目远望,石笋峰峭壁之上,一棵古松枝干横生,伸出长长粗臂,恰似一道扶栏,接引南来北往的游客,是一棵名副其实的“接引松”。它那任劳任怨,甘当孺子牛的精神,不正是勤劳、勇敢的黄山人的真实写照吗?
【1】摘抄选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展开想象,续写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有的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介绍了黄山的哪几种名松?请你用“○”在文中圈出名称。
【4】将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段,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
②作者在介绍名松时主要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
③作者不仅赞美了黄山松,更赞美了黄山人勤劳、勇敢的品质。( )
14、 童年读书(节选)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就只能偷偷地看书。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中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头盐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蚊虫咬出许多疙。从草垛后头涨脑地钴出来,已是红日画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看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ロ吞到肚子里去。有一次他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共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⑤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里信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做饭,一盏小油灯在门框上,被勝腾的烟雾缭绕看。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⑥读完《钢铁是怎样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选文是围绕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选文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而遭遇的一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为读《封神演义》___________;为读《青春之歌》______________
为读《破晓记》__________;为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___
【3】读第②段,说说父亲为什么反对“我”看闲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③段中说“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结合上下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和______的生动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童年时渴望看书、迷恋读书的情形。
15、句子万花筒。(10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①塞外强悍的风呼啸着,仿佛诉说着长城的经历。
②它呈半球形,像一个竖着的大馒头。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话合并成一句话。
海洋是如此的富饶。 海洋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把下面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众多游客来西湖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4)说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并用它的这个作用写一句话。
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他们最古老的生命摇篮——海洋,又为他们奉献丰富的食物和珍贵的宝藏。
破折号的作用是 。
我来写一个:
(5)在海洋每年能奉献的两三亿吨水产品中,人类收获的不过七千万吨而已。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我也试着写一句:
16、照样子,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天气这么热还用戴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把内容写具体。”(改为转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船。”(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句子乐园。
【1】我家后边的池塘里不时传来青蛙的叫声。 (缩句)
【2】月光洒在大地上。(扩句)
【3】可爱的小姑娘 。(把句子补充完整。)
20、不改变原来的意思,把下面的句子改变一下,成“非……不可”的句式写下来。
(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认真学习。
(2)这场比赛很重要,我们要取胜。
(3)连长说,十六日早上一定要攻上凤凰岭。
21、习作。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自己喜欢的游戏吧。回忆自己和小伙伴玩耍时的情景,将你觉得最有趣、最值得与大家分享的事写下来。
要求:语句通顺,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