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默写出以下诗句。
(1)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复照青苔上。
(4)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来跟好朋友分别是件让人伤感的事情,但在《别董大》中,诗人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临别赠言劝慰朋友,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2、按要求写诗句。
(1)你读过的古诗中,寄托诗人思念家乡的有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送别情景的有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描写将士边塞生活的有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赞美品质,表现精神的有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
(2)小明家新开了一家饭店,准备开业,请你写一副对联送给他家。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华同学的作文言之无物,苦于无内容可写,老师开导他:“光看优秀作文收益还是浅了点,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积累作文素材。”
古文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充句子并按要求填空。
(1)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
(2)________,时鸣春涧中。
(3)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
(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
(5)《手指》是我国著名作家、画家________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是________四大家之一;________是古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6)研究报告一般的写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研究结论 ②问题的提出 ③研究方法 ④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7)“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选编,其中《草船借箭》选自《_____》,《景阳冈》中的主人公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称“________”,《红楼春趣》讲述了________的故事,《_____》选自《西游记》。
4、扩充词语。
5、填上合适的词。
( )的阳光 ( )的花朵 ( )的大眼 ( )的天 ( )的白云
( )的柳枝 ( )的国旗 ( )的蒲公英 ( )的泥土
( )的小宝宝 ( )的老奶奶 ( )的老爷爷 ( )的太阳
( )地挂 ( )地吹 ( )地看 ( )地想 ( )地画
( )地点头 ( )地摇晃 ( )地歌唱 ( )地唱
唱得( ) 唱得( ) ( )迷藏 ( )衣裳 ( )凉爽
一( )空地 一( )黄豆 一( )种子
一( )小雨 一( )风 一( )蒲公英
6、品读诗句,体会美丽的江南春景。
,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为了突出江南春*,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由此我们不禁想到了另一首描写江南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
②此诗运用了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
③有人认为把诗句中的“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因为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 )
【4】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前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请从诗句中找出两个动词,分别填在横线上。
一个“______”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一个“______”字,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给亿万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形象。
【2】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写的诗句:“横眉冷对________,______甘为孺子牛。”
【3】选一选。
这节小诗运用______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批判了反动统计者凶暴的本质。
A. 烘托 B. 对比
8、课内阅读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词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要求:写正确、规范的字,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答案画“√”。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词题)。
【3】用“/”标出下面两句词的朗读节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词中画“ ”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联想到即将到来的__________。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9、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晩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下面对“天高地阔”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形象地说明了乡下人家吃饭场所的宽阔。
B.表现了乡下人家吃饭时的豪爽以及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
C.突出了乡下人家的野蛮和粗犷。
【2】作者的描写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请你给这幅图画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通过哪些情景的描写,表现了这幅风景画的自然、和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归巢的鸟儿,看到这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谁做完了小派克的作业
小派克从来不做家庭作业,他总是抱怨:“太难做了!”然后就扔下作业去打篮球或者玩游戏机。
直到有一天,小派克看见他的猫正在玩一只小洋娃娃,神奇的是小洋娃娃其实是个小妖精。
小妖精头上戴了一顶高高的巫婆帽。它对小派克大喊道:“快救救我!只要你救我,我就实现你的一个愿望。”小派克简直无法相信他有多么幸运,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他所有烦恼的机会了!于是他对小妖精说:“除非你帮我做完直到这学期末的所有家庭作业。”小妖精又皱眉头又撅(juē)嘴,最后报了报嘴唇,无奈地表示:“我难道是被诅咒了吗?好吧,我答应你,我会完成的。”
小妖精说到做到,它开始帮小派克做作业,不过有一点意料之外的是它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它也需要指导。
当小妖精要做数学作业时,小派克就倒霉了。“到底什么是时刻表?”
小妖精尖叫不止,“我们妖精界从来没有这个。还有什么是加法减法?快,快坐到我旁边给我仔细讲解一下。”
小妖精总是大吼大叫着:“快去图书馆,我需要许多书,你还要帮助我吸收书里的知识!”事实上,这个小妖精每时每刻都在烦人!因此小派克远比从前学习刻苦得多,每晚都熬(áo)夜到很晚。
【1】小派克让小妖精帮助他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料之外”的意思是_________,文中“意料之外”的事指的是_________。
【3】联系上文和生活经验,猜测一下这篇短文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千钧一发的大抢救
①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我国第二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从卫星升空开始,总技术负责人孙家栋就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突然,屏幕上显示蓄电池温度在升高。
②现场的空气瞬间凝固了,每个人都呆住了。设计蓄电池系统的同志也弄不清楚这是什么情况。孙家栋急了,问道:“在所有的试验中,蓄电池的耐温值到底是多少?”那位同志说:“……曾达到50℃。”孙家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知道如果不能在蓄电池温度超过50℃之前解决问题,那一切都迟了,国家的亿万元投入就会打水漂儿。他看了看屏幕上的数据,果断下令:“对卫星进行大角度姿态调整!”
③经过角度调整,蓄电池升温的速度已经没有那么快了。调整角度已经达到预定最大值,但是蓄电池的温度依旧在上升,渐渐达到了45℃。他立即询问身边的控制系统专家,得知还有继续调整角度的微弱可能。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决定绝地求生。“将卫星的姿态角度立即再调5度。”他命令道。
④现场的人都惊呆了,这太冒险了!再调5度,就超过了角度余量,卫星有可能失去控制。通常情况下,下达这样的指令是要领导审批签字才能执行的,但办理审批手续已经来不及了。千钧一发之际,孙家栋毫不犹豫,为了不让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他毅然拿起笔,在指令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一次签字。这次签字,不是盲目的赌博,而是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经验,用直觉做出的判断。这种直觉来自他长期从事航天事业的敏感度,更像一种本能。
⑤经过再次调整,蓄电池的温度停止上升,慢慢恢复正常。现场响起一片鼓掌声、欢呼声。孙家栋挽救了一颗险些失去控制的卫星。事实证明,他的判断与处理方式是正确的。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的一次创举。
⑥此刻,他已经筋疲力尽,无力地坐到椅子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冷静了好一会儿,孙家栋大手一挥,高声说:“大家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开个会,必须弄清楚这个故障的原因。多耽搁一分钟,卫星仍多一分危险。”这个会竟然开了一整天……
◆阅读链接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孙家栋的颁奖辞: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cuǐ)璨(càn),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末伏枥(lì),犹向苍穹(qióng)寄深情。
【1】阅读短文,用简短的语句把故事内容补充完整。
蓄电池温度突然升高,孙家栋____________________。
→蓄电池温度依旧升高,孙家栋____________________。
→蓄电池温度恢复正常,孙家栋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语句,这样描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④自然段“这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一次签字”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孙家栋已筋疲力尽,第一次感觉用笔签字如此沉重
B.孙家栋深知责任重大,坚决要挽救险些失控的卫星
C.孙家栋没有经历过在审批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签字
【4】读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推想孙家栋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孙家栋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⑥自然段,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体会到孙家栋心情急切,下决心务必找到故障原因
B.感受到孙家栋要抓紧时间,庆祝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说明孙家栋想凭借丰富的经验马上找到故障的原因
【6】先用直线画出文中两处描写孙家栋神态、动作或语言的语句,再结合孙家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写出简要的批注。
【7】知识拓展:你还知道我们中国在航天领域有哪些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
【2】选文写了双龙洞的洞口、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词语“挤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挤压”和“挤”的意思一样,用哪一个都能表达同样的意思。
B.“挤压”和文中“左右和上方的山石”相呼应。
C.从“挤压”一词把作者的感受写清楚了。
【4】文中画“﹏﹏﹏”句子的作用是( )
A.总结上文
B.承接上文和引出下文
C.引出下文
【5】文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孔隙的狭小,请用“ ”画出2处,并详细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哭泣的圆明园(节选)
张晓慧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1】圆明园的遗址位于_________,它的肌体曾经被_________蹂躏,它的_______也经历了摧毁,冲天的大火在这里燃烧,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章画线的句子,说一说,作者的“震撼”都来自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的题目叫“哭泣的圆明园”和“圆明园”哪个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nèn nènɡ)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dí dié)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xì xiè)。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ɡ jìnɡ)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这两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现代教育家、作家______。
【3】在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用______比喻这些细丝的形状,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比喻。
【4】给句子中的“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数量一; B.一律,没有例外; C.满、全; D.表示最少。
(1)叶尖一顺儿朝下。(______) (2)不留一点儿空隙。(______)
(3)一阵风拂过。(______) (4)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______)
【5】第二段话主要写了( )
A.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和叶子。
B.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C.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5、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16、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选择两个词语写句子。
闹哄哄 | 空荡荡 | 静悄悄 | 兴冲冲 | 喜滋滋 |
笑呵呵 | 光秃秃 | 阴沉沉 | 绿油油 |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哪一颗星没有光?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缩成7个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面很平静。(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叶圣陶先生被这一池的荷花陶醉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的。(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看图写话。
右图这样的画面在我们身边经常见到,看到图中的小鸟,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请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