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2025年高考模拟(6)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的树上 _____的蚜虫

_____的叶子 _____的棉花

掌握_____ _____得叫起来

2、课文传真

(1)“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可以看出当时情况____,请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一下:__________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_____,似乎_____,我又感觉要是_____,准会_____。这段话写出了孔隙_____的特点。

(3)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当你遇到问题想去向专家讨教的时候,你会想起古今贤文里的句子“______________。”这个春天,生机盎然,当我们看到美丽芬芳的桃花时,就会想起张志和的诗句“______________”看到三亚那精美绝伦的落日,就会想起白居易的诗句:“_____________”看到气势磅礴的长江,就会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

3、直击课本。

1.名著欣赏:“三国”烽烟中的“三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识梁山好汉,你认识的梁山好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取经路上,孙悟空三打__________,三借__________,和师父历经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得真经;写《红楼梦》的是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

2.字里行间众生相:毛主席的__________,刘伯承的__________,让人感动;刷子李的__________,孙膑的__________,让人钦佩;嘎子的__________,严监生的__________,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看拼音,写词语。

gū niang   táo hóng liǔ lǜ   yóu  dì   yuán lái zhí shù

(   )   (   )  ( ) (   )  (   )

xiū xi mǎn  yì

( ) (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___

2.杨树________,榕树________,梧桐________像手掌。

3.平常我在________里睡觉,在____________里散步,在________里奔跑,在________里跳舞、唱歌、________

4.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____________________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________。这就是有趣的“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诗中第一个“风雨”是指________,第二个“风雨”指的是____________

【3】下列对“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躲”字所表达的感情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儿女的心灵受到打击时,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

B.表现出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

C.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胆小的人。

D.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与伟大。

【4】读了这首诗歌,你会想到哪句歌颂母爱的诗句?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清]袁 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①苔: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1】请将古诗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

【2】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是从苔花的_________ 进行细致观察的,运用了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苔花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读了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梁越群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四季花鸟

春天开桃花,夏天开莲花。

秋天开菊花,冬天开梅花。

小燕叽叽喳,翠鸟吱啦啦。

大雁叫嘎嘎,喜鹊叫喳喳。

1一年有哪几个季节?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2连一连。

春天 菊花   翠鸟   叫喳喳

夏天 桃花   喜鹊   叽叽喳

秋天 梅花   大雁   吱啦啦

冬天 莲花   小燕   叫嘎嘎

3春天除了桃花以外还有哪些花?请例举出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鸟儿?知道它们怎样叫的吗?请写出一个或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刻骨铭心的国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史料陈列厅、尸骨陈列室和卵石广场等几部分。

走进史料陈列厅,你首先会看到墙壁上挂着的 250幅图片和文字说明。这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展示了日寇制造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仅仅六个星期内,毫无人性而又发了狂的日寇,以枪杀、刀砍、焚烧、刺戮、活埋、水溺等残酷手段,对待我无辜的市民和被卸去武装的国民党军人,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35万人惨遭屠戮!日寇把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在陈列厅中央的橱窗里,陈列着几件当年日寇屠杀我同胞的凶器,有军刀、长枪、机枪等。其中一把叫作“助广”的军刀,至少染上了350人的鲜血,而现在,它只能作为罪证,永远在橱窗里。

走进尸骨陈列室,跳进眼帘的是橱窗里的累累白骨!尤其使我悲愤的是那个只有拳头大小的颅骨,这分明是一个幼儿的遗骨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而日寇连婴幼儿都不放过,难道不是企图扼杀我们祖国的未来吗?

如果说史料陈列厅中的图片和说明,尸骨陈列室中的累累白骨,令人感到愤怒的话,那么室外的卵石广场则会给你另外一种感觉。整个大院,铺满了苍白的卵石,寸草不生。这悲凉的气氛,使人不由想起当年大屠杀后“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历史,不仅仅记载着过去,还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这刻骨铭心的国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1】“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这句话的作用是

A.更能表现日寇的残忍

B.更能表现日寇杀的人数之多

C.更能表现日寇杀人的手法残酷

D.更能表现日寇在中国停留的时间长

【2】文中画“ ”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A.升华主题

B.承上启下

C.总领全文

D.开启下文

【3】结合上下文,推想“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意思。

___________

【4】说说第三段“永远在橱窗里”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

10、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 ),( )!大家听了(   ),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议论纷纷:    

神气极了 :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立刻  -------     服从-------  

反义词: 开始  -------     白天-------  

(4)用下列词语写一句话。

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參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地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盛出巨大的恐怖。我们咪縫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成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任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若海浪狂叫,但才叫几声又缩脚退回。返回后又回头叫着,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帯着这种凄惶的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脚上,我们发现,端坐者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睛算是打招呼,他回身举起的钓竿把他的成果向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毎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小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又再次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而。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一看,水桶里已经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四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小鱼都不上他的钩 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钓起的那一大堆小鱼,根本是在糟蹋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的钓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毎次起竿都要用眼角膘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 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股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外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 他用背影來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了,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己经更加狰狞黑暗。狗吠声越来越响, 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己经明白,为什么一个人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类,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相 互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我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 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 哪一天,胖老人看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看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个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歳。

1分析第四段的文字,依据上下文回答“根本是在糟蹋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各指什么?

①“取舍标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堂皇形象”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十段“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3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烘托了两位钓者的形象,胖老人随和活泼.瘦老人执着倔强。

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钓钩,大小鱼都要,而不能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只想钓大鱼。

C.作者没有否认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迫求的两个方而。

D.本文借对两垂钓者的描写,阐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 都是由许多对立的方面构成的。

12、课内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身,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句话体现了草原的______特点?

【2】“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_____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

【4】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

_______

13、课外阅读理解,认真回答后面问题。

融雪

一场大雪之后,世界忽然陷入荒凉。所有事物都躲在大雪的怀抱里。沉寂了一个夜晚后,太阳探头探脑地出来了。世界忽然一片光亮。山峦、田地、树木,都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大地铺着厚厚的棉被,仿佛在哪里,你都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

等你细看的时候才发现,屋檐上、树叶上,已经有水珠悄悄地滑落。在阳光下,白雪再也坚守不住它的高贵。

我是从屋檐上感受到融雪的乐趣的。当瓦片上的雪开始融化,瓦楞里就开始涌出细细的雪水。屋檐前的雨水开始滴嗒成声。我们一群小孩在雨水里进进出出。假若水滴刚好掉入脖子,便会引起我们一阵一阵的惊叫。每一次进出,我们都显得小心而紧张,就像躲避横飞的子弹。

累了,我们就坐在庭院里休息。人还未坐定,山腰上就传来“哗哗”的声音。原来是树上的雪块开始坠落了。这里一处,那里一处,这边的雪还没有落尽,那边大块大块的雪已经开始滑落。一时间,远远近近的落雪声响成一片。山腰上细雪飞舞。那纷飞的细末,在阳光下发出好看的光芒。

我们再也不甘心就这样看着,于是拿了木棒去山腰上敲雪。棒子一落在树上,雪块就纷纷坠落。那些掉在地上的雪块就像一枚枚炸弹,迸出无数的雪花。那些雪花,在空中洋洋洒洒。阳光把它们装扮得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霎时间,大树小树旁边开满了光彩夺目的花朵。

【1】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的棉被 ___________地睡觉

___________的雪水 ___________地滑落

【2】“探头探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我还积累了像这样含有人体部位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等。(写两个即可)

【3】文中两处画线句中,“横飞的子弹”指的是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一枚枚炸弹”指的是_____,这样比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你和朋友们在雪中曾经有过哪些快乐的游戏呢?分享给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赏析苑。

滴水穿石的启示(片断)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shǔ shù)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jiāo jiào)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rēng réng)然坚持每天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标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文中挥毫作画意思________,“坚持不懈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不教一日闲过的意思是________。在你的积累中,也表达这一意思的名句有________

4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顽石指的是________,“滴穿指的意思是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习。

(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并成一个句子。

例: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

我把蜜蜂放在纸袋里。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

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校师生和班主任参加了开学典礼。(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小鸟破壳而出。(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练习。

1.老师应该受人尊敬。(改为反问句)

2.我的笔被他拿走了。(改为“把”字句)

3.妈妈说:“我要出去买东西。”(改为转述句)

17、给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例:我的橡皮怎么能给你呢?

我的橡皮不能给你。

(1)这种小事还用找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柳树怎么会结果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大地好像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改成字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礼物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串铃儿声音好听。 那串铃儿比不上我最喜欢的铃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男孩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握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春节一眨眼就到了。(仿写句子,用上夸张的写法)

他三天没吃饭了,特别饿。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问妈妈:“什么时候我才能吃上饺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想是树,为你撑起绿荫;梦想是光,照融寒冬白雪;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补充成一个排比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书承载着文化,传递着知识。如果你变成了一本书,在你的“一生”中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小主人?你和他(她)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以“我是一本书”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要求: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