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踮起___儿走进___的__,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_____窗前。(《一株紫丁香》)
2.在这一学期的课文里,我们跟着小鹰学飞行,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_;我们又和青蛙一起去看海,当大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时,青蛙想:______;读了《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我想对乌鸦说:_____;《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告诉我们______道理。
2、照样子,写词语。
AABB安安静静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爬高上低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照样子,分解音节例:
ná—n—á
hàn—________—________
hǔ—________—________
kāng—________—________
gu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1.又:____ ____ ____ 冫:____ ____ ____
2.用“______”画出句中的反义词。
(1)到了十字路口,去书店的人往左走,去图书馆的人往 右走。
(2)我喜欢有礼貌的人,讨(tǎo)厌(yàn)不懂感恩的人。
(3)这个地方很重要,向前可以攻(gōng),向后可以守(shǒu)。
5、补充合适的词语。
_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笑容 _______的美景 _______的礼物
6、课内阅读。
(晴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 幕)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 雀)桥。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2】端午节是( )。
A.农历四月初五
B.农历五月初五
【3】读了片段后,知道了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
【4】乞巧节过后的传统节日是____。
7、古诗阅读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恨春归无觅处,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读完古诗后我知道,在四月里,平地上是(______),而山上则是(______)。
①桃花刚刚盛开 ②芳菲落尽
【4】此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课内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 )。
接天( )无穷碧,
映日( )别样红。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描写______ (季节)的诗,我是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词看出来的。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表达了诗人____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②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服,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选文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元宵节花灯______,______的特点。
【2】在选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选文略写了什么,详写了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
10、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鼓作气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鈞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长勺应战。
到了长勺,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齐军先声夺人,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鲁庄公正准备出兵迎战,谁知被主动请战、陪同而来的曹刿(guì)劝住了,说:“大王,时机未到,等会儿再说。”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不出来应战,便再一次擂响战鼓,摇旗呐喊起来。
鲁庄公又想应战,但曹刿仍然要他按兵不动。齐军见鲁军还不出阵,便又一次擂起战鼓,向鲁军挑战。但曹刿还是叫鲁庄公命令军队坚守不战。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曱,四处溃逃。
战斗胜利后,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鼓后,才能出击?”曹刿回答说:“打仗,最重要的是靠勇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敲第三遍鼓时,勇气已经快没有了。这时我军擂鼓进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得胜利啦!”
1.比一比,再组词。
第( ) 摩( ) 歇( ) 减( )
弟( ) 磨( ) 喝( ) 喊( )
2. 用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摩(mó mō)拳擦掌 挑(tiāo tiǎo)战
溃(guì kuì)逃 旺盛(shèng chéng)
3.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 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 )
(2) 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 )
(3)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4) 形容战斗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
4.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5.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一鼓作气”的意思,并说说生活中,你曾一鼓作气去完成过哪一件事?
11、阅读理解。
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顿也好!”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是_________,是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___写的。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我还知道他的其他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是对桑娜的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桑娜_________的内心活动。我们从中感受到桑娜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4】生活中,你一定也有忐忑不安的时刻,请你也来试着写一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森林里的“音乐大师”(节选)
每当夜莺嘹亮、甜美的歌声响起,那摄人心魄的婉转啼鸣透着力量和柔情,穿过夜色苍茫的原野,越过静若处子的水面,在静谧的树林中游弋,在泛着月光的涟漪里摇曳。
五月初,俄罗斯库尔斯克市郊。月光融融的夜晚,四周一片寂静,静得好像是在等待“音乐大师”出场的音乐厅。“唧——唧——唧——”“大师”登台了,整个树林都好像被歌声包裹起来。
树林被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它俨然是一位万众瞩目的歌唱家,一定要为听众一展歌喉。它一段接一段,一首接一首地唱,简直就像在开个人演唱会。
通常情况下,夜莺的个唱节目是固定的,但是当有“外人”出现时,节目就有所改变,个唱会就变成对唱会。
有一次,著名摄影家、鸟类学家什捷因巴赫有幸欣赏到了夜莺精彩的“对山歌”。他头天晚上偷偷地接近夜莺,用录音机录下了它的个唱专辑,第二天晚上十一点,他来到树林里打开录音机,昨晚的音乐会立即重播了。夜莺被惊动了,它感觉到这是一位不速之客,于是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开始激昂地高歌,想与录音机里的声音一决高下。它抓住什捷因巴赫脖子上的录音机,即使是相机的镁光灯频闪,它也不在乎,甚至有三次把它抓住了,它也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看到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什捷因巴赫无计可施,只好关掉录音机。
【1】这篇短文称夜莺是“音乐大师”,是因为( )
A.夜莺一唱起歌来,便会一段接一段,一首接一首地唱,简直就像在开个人演唱会。
B.夜莺喜欢和别人“对山歌”。
C.夜莺唱的歌十分好听。
【2】短文的第1自然段是( )描写,其语言优美,所描述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
A.动作
B.环境
C.心理
【3】画线句子中的“不速之客”指的是_____,“一决高下”的意思是_____。
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我们能体会到夜莺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13、阅读。
西门豹治邺<节选>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扮( ) 漂亮( ) 满意( )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西门豹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其中句中“____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西门豹假装和巫婆客气,心里却想要把她投进漳河。
【3】想一想,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巫婆和官绅头子,而是借让他们去向河神送信和催巫婆回来的借口来杀掉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这段时光不好挨(______) 焦急又兴奋(______)
【2】读文段填空。
①文段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结构来写的。
②文段表达了“我”等待时_____________的心情。
【3】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挨这段时光,“我”做了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5分)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⑴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延安精神,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车站的人可真多,进站的旅客挨挨挤挤,候车室里一个空座位也没有。
校园里真安静,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的意志无比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被”字句:
(2)阿姨推开大门。
扩句:
(3)补全下面的句子。
①蘸出的糖葫芦 ,这叫万年牢。
②王琳的作业 ,这才叫优秀作业。
21、妙笔生花
在阅读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了解、认识了不少的人,把其中某个人的故事写下来,与同学们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