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课文专项: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朋友,有__________的诸葛亮,有__________的孙悟空,有__________的小嘎子,有__________的严监生等。
(2)古诗经典: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读《稚子弄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我体会到了小孩子玩冰的快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了诗人初闻收复蓟北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我看到了诗人希望南宋朝廷快收复失地,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期望。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我感受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
(3)积累运用:人一旦有了羞耻心,就会激发内在的道德力量,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朱子语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_________”是告诉我们要做光明磊落、心胸坦荡之人。
2、比一比,再组词。
烛 趣 燃 盯 幼 .
浊 起 然 钉 幻 .
3、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倒立_______ 羊圈_______ 街坊_______
摔倒_______ 圈地_______ 磨坊_______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明亮的(______) (______)的枝叶
优美的(______) (______)的乌云
5、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填空。
上___入___ 三___六___ 神___妙___
未___先___ 各___神___ 百___百___
①由“三( )六( )”这个成语,你会想到______这个人物。
②由“各( )神( )”这个成语,你想到了______的故事。
③纪昌后来的射箭技艺真是______。
6、古诗词阅读。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描写,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
7、读诗句,做练习。
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改正为_____。这句诗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
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
a.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想要取得成功,就要付出努力。
b.想要看到一千里以外,就要再上一层楼。
8、把下面这首词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ト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只把春来报。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1】把上面这首词补充完整。
【2】在这首词中,毛泽东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请分别写出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4】诗歌讲究诗中有画。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咏雪、咏梅的篇章。请你各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童年的时光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沁人心脾,给我留下长久的回味。
童年是清香的。那时的天空很蓝,蜻蜓、蝴蝶、“ 拜拜跳”在草丛中飞舞、跳跃。我在草丛中追着蝴蝶奔跑。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我能感觉到风从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只是山间旖旎(yǐ nǐ)的风光在太阳落山后仿佛就无处找寻了,不知疲倦的我只得随母亲下山。
童年又是甜蜜的。那时我参加了绘画班。绘画班的老师姓陈,年轻貌美,温和善良。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而我与他们相比则胖点,而且年龄最小,可能因为这样,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绘画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盯着门口,仔细观察是否有人参观。有人看的时候,自然要表现得最好,一笔一画都要规范;没有人看时,自然要能省就省啦。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说。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童年偶尔会酸。7岁那年的阳春三月是我忘不了的。那时的我平凡又调皮,总是忘带作业甚至课本。有一次,语文老师一怒之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揪起我的衣领,把我带到办公室。面壁思过了一节课,我写出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啊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犯了错,您可以批评我、骂我,但是不要不让我读书,您不让我读书,我学不到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不了本领,将来就找不到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我是会来找您算账的。”当语文老师当众读这段话的时候,全班同学爆笑,大家都笑出了眼泪。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酸甜的柠檬茶,我时时喝它,越喝越想喝,越喝越回味无穷。
【1】文章的结构是( )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2】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童年是清香的?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年是甜蜜的,这种甜蜜表现在( )
A.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说。“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B.老师让“我”面壁思过一节课,“我”写出了一段话,让全班同学爆笑不止。
【4】当语文老师读“我”写的那段话时,全班同学爆笑的原因是( )
A.“我”写的话真实可信,同学们认为“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B.“我”不怎么懂事,写出来的话幼稚可笑。
【5】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除此之外,你觉得童年还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A、 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2】这段话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画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修辞手法?
【4】读着划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场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短文,完成练习。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
他们走到胡萝卜地里。小羊要吃胡萝卜的叶子,羊妈妈说:“胡萝卜的根最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小羊要吃白菜的根,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最好吃。”
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
羊妈妈说:“我们要吃的是西红柿的果实呀!”
【1】下面三幅图分别与哪个自然段的内容一致呢?
第(______)自然段 第(______)自然段 第(______)自然段
【2】吃胡萝卜要吃(______),吃白菜要吃(______),吃西红柿要吃(______)。
12、课内阅读我能行。
青蛙卖泥塘(节选)
“卖泥塘喽,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青蛙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1】与“吆喝”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喝一声
B.喝彩
C.喝西北风
D.喝问
【2】与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要卖掉。
B.怎么要卖掉呢?
C.要卖掉了。
D.难道要卖掉吗?
【3】随着青蛙的吆喝,他的想法发生改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时声音应转变为?( )
A.低缓
B.激动
C.高兴
D.悲伤
【4】结合课文,下列不属于青蛙不卖泥塘的原因( )
A.青蛙按照小动物们的意见不断改造烂泥塘,把这里变成“好地方”。
B.泥塘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变得非常美。
C.泥塘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过得很幸福。
D.这里还有通往城里的道路,十分便捷。
13、 印象
我们家对门儿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总要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这个修车师傅。
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我做完了作业正在看电视,只听“咚咚咚”的敲门声。我打开门,只见昏暗的暮色下,站着一位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的人,戴着一顶破旧的棉帽,脸上、手上沾满了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傅。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我怎么也不能明白他的意思,我越听越不懂,他越急叫的声音也越高,我见他是个聋哑人,天又那么晚,心里还真有点害怕,赶紧对他摇摇手,关上了门。隔着门,我听见他又敲了邻居家的大门。
晚上,爸爸妈妈回来了,饭桌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自行车坏了,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辅去修理,到现在还没取回来。我突然想起修车师傅来敲门的情景,恍然大悟,他是在一家一家地寻找车主呀!我和爸爸赶紧丢下饭碗,披上外衣,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正站在凛冽的寒风里,搓着手,跺着脚,不时地往手上哈着气,旁边放着的正是我们家的那辆自行车,看着这个情景,我们什么都明白了。爸爸连忙走上前,修车师傅拉着爸爸的手来到路灯下,仔细瞧了瞧,认出爸爸就是车主,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的手中。爸爸紧紧地握着修车师傅的双手,连嚷嚷带比画着对修车师傅说:“真是太谢谢您啦,您把车往这一锁就可以回家了。”修车师傅仿佛看懂了爸爸的意思,用冻僵的双手从口袋里摸出纸和笔,在上面哆哆嗦嗦地写了几个字:“我怕您晚上用车。”
我的眼睛湿润了,想到他挨家挨户地寻找车主的情景,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地等待着车主的到来,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变得高大起来,他的心地如此的善良,他的心灵是多么的美丽啊!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时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此时,修车师傅心里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划横线的句子是对修车师傅的_________描写,修车师傅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4】划出文中两处描写寒风的句子,这样描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我”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第一自然段中的“其实”一词与第二自然段中的“______”一词意思相近。
【2】用“____”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3】第一自然段开头引用了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的名字是______。作者引用这个传说开头的作用是(____)。(多选)
A.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B.揭示这个传说的荒谬
C.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D.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
【4】“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表现了太阳的_______。太阳的另外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
15、我会照样子,转述别人的话。
例: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妹妹说:“我很累,走不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成意思不变的陈述句。
等打跑了敌人,还怕没有好日子过?
_______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一定把这道题做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答应了我们的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写句子 。
例:太阳会把浅水洼里的水蒸干。
浅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1.他把小鱼扔进大海。
______________
2.鸟儿们把这片森林当作“快乐天堂”。
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用加点的字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对战士们说:“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会有保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面句子改写为反问句,且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这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抗击疫情中人们最坚实的精神源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写我心。
题目:____________读后感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表达真实感受。3. 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