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文中找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____)
(2)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____)
2、近义词
(1)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______) (______)
(2)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______)
3、我会按笔顺写字并填空。
目:__________,共(________)画。
火:__________,共(________)画。
田:__________,共(________)画。
山:__________,共(________)画。
4、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
州(______) 弯(______) 甲(______) 贝(______)
川(_____) 湾(______) 由(______) 见(______)
岛(______) 关(______) 奋(______) 炒(______)
鸟(______) 天(______) 苗(______) 吵(______)
5、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句。
(1)我要把朱用纯的名言“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读给同学听,教育同学们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历览前贤国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于国家而言,勤俭节约是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尚书》中就曾提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也说:“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
(3)司马光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袭,曾写下这样的家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奢入俭难。
6、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 )
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
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
C.一个人名。
D.一个地名。
【2】请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第一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正值盛夏,为什么还会有雪有寒?
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李白其他的诗吗?把它们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姑娘
咦,是谁叫醒了小草?
原来是春姑娘在挠小草的痒痒呢!
是谁在和鱼儿玩耍?
原来是春姑娘在和鱼儿嬉戏打闹。
每当到了春天,春姑娘就和我们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每当到了春天,是我们最最快乐的时刻。
春姑娘,请你留下来好吗?
和我们一起度过金色童年。
【1】这首诗歌由________个小节组成。
【2】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玩耍 ________嬉戏 ________时刻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嬉戏——________ 快乐——________
【4】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春姑娘在给________挠痒痒,和________嬉戏打闹,和________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5】我会仿写。
例:每当到了春天,春姑娘就和我们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每当到了春天,________就________
8、古诗阅读
梅花
墙角 ,凌寒 。
遥知不是雪, 暗香来。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诗人知道那不是雪是因为__________
9、阅读。
大海的呼吸
①“月有阴晴圆缺”,海有潮涨潮落。大海中的海水每天都按时涨落起伏变化,而且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古时候,人们把白天的涨落称为“潮”,夜间的涨落叫做“汐”,合起来叫做“潮汐”。
②潮汐现象使海面有规律地起伏,就像人们呼吸一样。海水涨(zhǎng zhàng)起来的时候,只见那水像骏马一般,从大海的远处奔腾而来,转眼间水满湾畔(bàn pàn),惊涛拍岸,发出雷鸣般的轰鸣,飞沫四溅,一股海腥味儿扑鼻而来。那景象只能用波澜壮阔来形容。退潮时,则别有一( )景象。只见海水渐渐回落,转瞬间,被海水覆盖的金黄色沙底,奇形怪状的礁石,都(暴露 显露)出来了。
③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能不能利用潮汐这一现象为人类服务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原来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 )潮汐电站。由于潮汐电站既不浪费能源,也不污染环境,因此给人们带来无限光明和利益。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 运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音和词语,用“√”表示。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3】联系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节中的“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如此”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节中,“转眼间”和“转瞬间”这两个词说明了_____________。
(3)“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从“12400亿度”这个数字中,我们可以了解________________。作者又用“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来举例是为了进一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
(1)“潮汐”指的是海水昼夜之间的一次涨落。( )
(2)作者在文中举“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例子是为了说明潮汐的神秘。( )
(3)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大自然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它就能为人类服务,做出巨大的贡献。( )
【5】读了文章后,你对大海的潮汐有哪些了解?(请你从潮汐的现象和作用这两方面加以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①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
②然而,一天黄昏,当我乘公共汽车从城里回家的时候,一双长满了老茧的老妇人的手却强烈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像吸铁石一般吸住了我的眼光。我不由得深深地陷入回忆中,几十年前的往事蓦地涌上心头。
③我当时只有五六岁,就喜欢帮助大人在豆子地里干活。在这时候,我的兴致是十分高的。我跟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给她看一看;掐到一朵野花,也要拿给她看一看……总之,这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乐园,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总想用最高的速度摘下最多的绿豆荚来。但是,一检查成绩,却未免令人气短:母亲的筐子已满了,而自己的呢,连一半还不到哩。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关键就在母亲那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
④这一双手看起来很粗,由于多年劳动,上面长满了老茧,可是摘起豆荚来,却显得十分灵巧迅速。我注视着它,久久不愿意把眼光移开。从那以后,这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却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⑤后来长大了几岁,我离开母亲,到了城里跟叔父去念书,代替母亲照顾我的生活的是王妈,她也是一位老人。
⑥每到夏末秋初,正当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也是王妈搓麻线的时候。我转过身来,侧着身子躺在那里,借着从窗子里流出来的微弱的灯光,看着她搓。最令我吃惊的是她那一双手,上面长满了老茧。这一双手看上去拙笨得很,十个指头又短又粗,像是一些老干树的枝子。但是,在这时候,它却显得异常灵巧美丽。那些杂乱无章的麻在它的摆布下,服服帖帖,要长就长,要短就短,一点也不敢违抗。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
⑦去年秋天,我随着学校里的一些同志到附近乡村里一个人民公社去参加劳动。一位老大娘就走上前来,热心地教我们:怎样抓玉米秆,怎样下刀砍。在这时候,我注意到,她也长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我虽然同她(形同陌路 素昧平生),但是她这一双手就生动地具体地说明了地的历史。我用不着再探询她的姓名身世,还有她现在在公社所担负的职务。我一看到这一双手,一想到母亲、王妈的同样的手,我对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 汹涌而出),而且肃然起敬,再说什么别的话,似乎就是多余的了。
⑧就这样,在公共汽车行驶声中,我的回忆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连成一条线,从几十年前,一直牵到现在,集中到坐在我眼前的这一位老妇人的手上。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老茧的手,现在似乎重叠起来化成一双手了。它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体积愈来愈扩大,形象愈来愈清晰。
【1】给第⑦自然段选择词语,在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面打“√”
(形同陌路 素昧平生)(油然而生 汹涌而出)
【2】在⑥和⑧自然段各找出两对反义词。
( )和( ) ( )和( )
( )和( ) ( )和( )
【3】文章围绕“长满老茧的手”回忆了印象深刻的几段往事,具体描写了“我”当时内心的感受。请根据文章内容,找出相关词句,完成下表的填写:
往事 | 感受 | ||
母亲 | (用)长满老茧的手 | ____ | ____ |
____ | 灵巧地搓麻线。 | 吃惊、有趣 | |
____ | 热心地教我们砍玉米秆 | ____ |
【4】请找出文中一个描写手的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后完成下面判断题,完全正确的打“√”,有错误的打“×”。
1.文章围绕“长满老茧的手”展开描写,“长满老茧的手”是文章的主线。( )
2.“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
3.“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生动地写出了王妈手的灵巧和动作的娴熟。( )
【6】读文中划“ ”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写“我”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要的是葫芦(节选)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萌芦。”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萌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1】邻居是怎样劝种葫芦的人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这个人为什么对邻居说的话感到很奇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他不懂果实和叶子的关系。
B.他不喜欢邻居,不肯听取邻居的劝告。
【4】种葫芦的人想要的是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 一句话也没有说 犹如铁铸 纹丝不动 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用“____”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黑色的雕像”是指__________,表现了船长_________的品质。“凝视”的意思是__________。人们“凝视着”表现了人们对船长的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渡河少年
①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
②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只见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③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站在岸上。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④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漫过,想喊,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
踩着水
一摇一摆地向河当中游去
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⑤孩子好像没听见。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⑥“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⑦孩子还是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衫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⑧终于到了对岸,他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⑨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⑩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
【1】请在第④自然段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文中“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第①—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表达最确切的是( )
A.老汉让少年坐船过河,少年不愿意。
B.少年没钱坐船,遭到老汉的拒绝,脱衣向河对岸游去,后来,老汉免费让他坐船,他倔强地游到了对岸。
C.老汉让少年坐船过河,少年就坐船过了河。
【4】“好一朵开在浪花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插在短文第( )自然段的前面最合适。
A.⑥
B.⑧
C.⑨
【5】这个故事蕴含的人生哲理,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有力气,就能解决问题。
B.人生的启蒙教练很重要。
C.面对困难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道路。
【6】短文中的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这个场景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阅读
三年级二班共有52名学生,学校要补充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所以问卷调查了解了该班学生喜欢哪些课外书籍,下面是汇总的调查情况。
书籍种类 学生人数 | 童话寓言 | 生活故事 | 科幻小说 | 卡通漫画 | 中外名著 |
女生人数(24) | 22 | 11 | 8 | 7 | 2 |
男生人数(28) | 10 | 8 | 14 | 20 | 4 |
【1】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还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外书籍是( )类。
A.生活故事
B.卡通漫画
C.童话寓言
D.中外名著
【2】三年级二班女生最喜欢的课外书籍是______类,男生最喜欢的课外书籍是______类。
A.生活故事 B.卡通漫画 C.童话寓言 D.科幻小说
【3】看了上面的表格,再结合本册的“快乐读书吧”,如果同学们要购买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霜花缀满了枝头。(把句子补充完整)
3.这样雾气缭绕的景象,真是一幅特别的画面。(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17、我能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栽种的 已经 邓小平 长大了 亲手 柏树 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态。(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缩句)
__________
(3)请从“慰问”“下意识”和“半夜三更”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
19、例: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张小东打羽毛球。(发挥想象,续写“张小东”接下来的两个连续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着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仿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东告诉爸爸:“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我真的十分高兴。”(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告诉我,健康身体的拥有,跟是否坚持锻炼有直接的关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目:我学会了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学做这件事的过程写清楚。可以写写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也可以写写学习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和心情变化。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