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一背,填一填。
(1)冠必__________,纽必__________。
(2)春种__________粟,__________万颗子。
(3)离离__________,一岁一枯荣。
(4)__________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毕竟__________六月中,风光不与__________。
2、课文直通车。
《灰雀》写了________引导男孩放回灰雀,体现了他对男孩的___________。
《不懂就要问》一文讲的是_________小时侯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______的事。
《去年的树》中,鸟儿_____________的品质深深感动了我们。
《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青头蟋蟀遇事___________,最终使红头蟋蟀顺利脱险。
《山行》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副_______ 图,诗中描写了_______等景物,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_______之情。
3、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片片落叶随着风翩翩起舞。________
②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________
③海边的人真多啊,多得如蚂蚁一样。________
④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________
5、照样子,填一填。
例:一(件)(件)玩具
一( )( )城市 一( )( )浪花
一( )( )书 一( )( )电视
6、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__ (填诗句)。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3】我积累的爱国古诗名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 , 一日还。
两岸猿声 , 万重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被后人誉为 。
【3】写出下列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朝 还 重
【4】《望天门山》也是这首诗的作者写的,诗的后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春风
春风是绿色的,
她在枝头的嫩芽里。
春风是温暖的,
她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
春风是欢快的,
她引着小溪欢快地奔跑。
春风是歌唱家,
她把冬眠的小动物唱醒了。
【1】填一填。
这首诗一共有_____句话,分别写春风是绿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春风是歌唱家,
她把冬眠的小动物唱醒了。
春风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类文阅读。
雷雨(节选)
峻青
暴风雨来了。
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人耳朵喻喻地响。闪电,时而用它那耀眼的蓝光,划破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庄稼,照出了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大地的雨点,照出了在大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行人。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声响,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pāng tuó)的噪音。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瀑布 (______)的夜空 (______)的黑暗
(______)地摇摆 (______)地迈动 (______)地卷过来
【2】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写闪电照出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渔王”的苦恼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庸(yōng)。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的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wèng)’。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xī),辨鱼汛(xùn)……凡是我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学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好 教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请鱼入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毫无保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王”因为什么事而苦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王”到底错在哪里呢?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5.如果你是“渔王”,听了路人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jì jí)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 未)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1】用“√”标出短文中正确的生字和读音。
【2】画横线的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小虾十分有趣。
【3】这段话主要围绕着“____________”这个关键句来写的。
12、阅读短文《黄山云海》,完成后面的练习。
黄山云海
到黄山游览,要看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洁白。如同寒冬中的瑞雪,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登上莲花峰,初看时还以为是从天际中飘来的一片片云彩。待到举目四望时,那山腰间一团团、一簇簇的云海,慢慢地升腾起来,与四周的崇山峻岭、奇松怪石融为一体,成为黄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令游人看了回味无穷。
黄山云海为什么会如此洁白?据介绍,有两个原因:首先是黄山有非常洁净的空气,154平方公里的景区,竹林、树木郁郁葱葱,漫山遍野,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其次是黄山诸峰的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极少受到污染,所以黄山云海的洁白也就不足为奇了。
黄山云海极善变化,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感觉。站在海拔1620米的“排云亭”上看云,那云海就像冬天浴室里的水蒸气,烟雾弥漫,微风吹来,那雾气慢慢地移动,从山涧飘向山腰,渐渐地绿树看不见了,怪石也变得模模糊糊。登上“行知亭”边上的飞来石往下看云海,那云海就是浓雾一般的感觉了,把手伸向雾中,竟然看不见自己的五指,半山腰的青松、高高耸立的怪石,那更是雾里看花,连影子也无法目及;而站在1860米高的“光明顶”上观看云海,就更加叫人捉摸不透了。
黄山云海,自古以来就与奇松、怪石、温泉一样,被称为黄山的“四绝”而名扬天下。黄山有云海点缀,整个景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使人仿佛置身在一幅硕大无比、重彩浓墨的山水画中。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变化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描写了黄山云海______和_____两个突出的特点,给人留下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3】第3自然段中,作者分别站在___、___、___欣赏云海。
【4】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把 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读着这个句子,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模仿画线的这个句子,写一个情景或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山的云海这么善于变化,你能用上下面的一两个词语具体描述一下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猎人
猎人可以清楚地看见那只狼,还可以看清狼鼻梁上灰色的小绒毛微微颤抖。狼那深绿色的眼珠露出凶光,对猎人发出了死亡的威胁。
猎人是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狼的。他刚转过一个山丘,迎面撞见这只足有两百斤重的恶狼!猎枪还挂他的身后,手里正提着一只兔子。猎人和狼的距离只有四五米,很近!很近!
别人知道这是个危险的距离!狼可以在他做出要拿枪的动作时扑上来轻而易举咬断他的脖子。所以猎人选择站立不动,盯着狼,紧绷着身子,握紧拳头。
狼也没有动,只是冷冷盯着猎人的眼眸子。
人和狼就这么僵持住了。
“狼一定是在这儿等我!它不可能毫无征兆地从旁边的灌木丛中走出来,也绝不可能没发出一点声响!我可是有着二十几年经验的老猎人了……”猎人思量着,手心开始冒汗。
太阳慢慢从山那头滑下去。狼只是盯着猎人,既不扑上来也不走开。
恐惧把时间拉长了。狼已经很长时间没动了,至少在猎人看来是这样的。
狼究竟要干什么呢?
猎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他一边盯着狼,一边慢慢松开抓着兔子的手,然后用脚尖把兔子踢到离自己远些的地方。
可是狼一动不动!
猎人瞬间脑子发冷!他一开始猜测狼是被兔子的味道吸引过来的,但现在他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因为狼从头到尾看都没看那只兔子一眼,只是盯着猎人,露出一口森森白牙。猎人的嘴唇开始颤抖了。
“这就是报应吗,我今天非得死在狼爪下了?”猎人抽泣了。
原来,这个猎人熟悉森林中大部分动物的习性和弱点,只要外出打猎,就常常满载而归。他对野兽们从不心慈手软,常常连幼兽都会赶尽杀绝。靠着心狠手辣,他在村子里过上了还算富裕的生活。面对村里老人的劝诚,猎人常常不以为然。不过现在,他彻底后悔了。
不管怎么说,命更重要。猎人又想起自己家中年迈的父母和瘦弱的妻女,他不想死!很显然,这头狼现在忌惮的是自己身后的猎枪,但是当太阳下山后,猎人的视线就会模糊,这个微妙的平衡就会打破。
太阳快要完全下山了!周围的环境暗了下来!不!
“老天啊,若是我今日从这里活着出去,我发誓以后再也不打猎了!”猎人绝望了,哭喊声响彻森林。
奇迹发生了!就在此时,雕塑一般的狼把视线缓缓从猎人身上移开,钻入灌木丛,朝山丘后面去了。
“嗷——”狼发出了长长的叫声,声音在山谷回响,似乎在提醒猎人说话要算数。
夕阳最后的一抹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照下来,青苔上数枚清晰的狼爪印闪着冷冽的光。黑暗中,猎人腿一软,长跪不起,嚎啕大哭。
【1】作者写猎人“还可以看清狼鼻梁上灰色的小绒毛微微颇抖”,是为了表达:__________
【2】猎人“用脚尖把兔子踢到离自己远些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
【3】关于文中“猎人的嘴唇开始颇抖了”的理解,下列哪一项是最正确的( )
A.猎人太累了
B.猎人太害怕了
C.猎人太冷了
D.猎人太饥渴了
【4】加点的词语“忌惮”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5】请概括一下文章的起因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这个故事可信吗,为什么?
我的意见: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为什么把“撞见狼”之前的内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把“撞见狼”之后的内容写得详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猎人最后嚎啕大哭?(至少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功的秘诀
王献之从小跟着父亲练字,进步很快。一天,他认真地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随手在“大”字上加了一点,变成了“太”。献之又把字给母亲看。母亲仔细看了看,然后指着那一点说:“我看,就这一笔是下了功夫的。”
献之听了,羞得满脸通红。他想,父亲随手一笔,就比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的还要好。这是为什么?他不明白,就悄悄去问父亲:“您的字怎么写得那么好?有什么秘诀吗?”父亲哈哈大笑起来,摸着儿子的头说:“秘诀?有。你明天早上到小花园里去找吧!”
第二天清早,小献之急忙跑到小花园,见父亲已经在石桌上聚精会神地练字了。父亲指着园里的大水缸对儿子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缸里。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了,就知道了。”
献之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从此,他更加勤学苦练了。后来,他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1】在短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读一读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聚精会神——________ 急忙——________
反义词:高大——________ 认真——________
【3】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王献之费了________写的“大”字却没有爸爸________写的一个点好,他很不明白。
②“父亲指着园里的大小水缸对儿子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缸里。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了。就知道了。’”听了父亲的话,王献之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4】读完这个故事想一想,你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
15、燕子从湖面掠过。(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
16、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选择两个词语写句子。
闹哄哄 | 空荡荡 | 静悄悄 | 兴冲冲 | 喜滋滋 |
笑呵呵 | 光秃秃 | 阴沉沉 | 绿油油 |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该写句子。
(1)这里真安静啊!(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声传出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1、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2、吉鸿昌说:“我是中国人!”
19、按要求写句子。
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写句子。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任选一个情景写具体。
夕阳西下的校园 流水潺潺的溪畔 幽深僻静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
(3)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仿照例句写一写,注意提示语位置。
例:“行了,这事儿有我呢!”她拉起对方的手,“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与表达。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给你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选择一种你印象深刻的感受,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注意语句通顺,书写工整,题目自拟。